“春雨贵如油”,说的就是“谷雨”之雨。谷雨,又有“雨水生百谷”之意,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自此,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都升至12度以上,气温回升速度加快,雨量增多。丰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苗、新种的作物得到灌溉滋润,五谷能够很好地生长。 谷雨饮食养生 谷雨后,春将尽,夏未来,按照中医“春养肝”的观点,要抓紧时机调理肝血,此时的食疗要点在“养肝清肝、滋养明目”。 在众多蔬菜当中,最适宜养肝的就是菠菜了。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热毒的功效,对春季里因肝阴不足引起的高血压、头痛目眩和贫血等,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雨前香椿嫩如丝”,谷雨前后正是香椿上市时节,此时香椿醇香爽口,且营养价值高,有健胃理气之效。 谷雨之后,由于温度升高,稍显燥热,也可适当多吃些滋阴的寒凉性食物,如:香蕉、甘蔗、芒果、苹果、梨、柿子、桑椹等水果,或是西红柿、黄瓜、苦瓜、厥菜、马齿苋、芹菜、海藻、海带、螃蟹等蔬菜和海鲜。 另外,谷类食物中富含B族维生素,对改善抑郁症状有明显效果,因此谷雨前后也应适当多吃。 谷雨节气又是胃病易发期,要消除病因就要戒烟戒酒,不暴饮暴食、饥饿无度,应少吃多餐,并停止食用对胃有刺激的食品和药物等。 谷雨起居养生:注意防潮 谷雨后,各地降雨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养生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 要注意的是:气温虽然开始转暖,但早晚仍较凉,早出晚归者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寒感冒。 此时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不要过度出汗,以调养脏气。另外,由于谷雨时节雨水较多,要防湿邪侵入人体,否则容易引发肩颈痛、关节疼痛、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等病症。 谷雨精神养生:保持开朗 由于季节的变化,尤其是进入春秋两季的时候,出现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疾患的病人发病率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其中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就是春季容易出现的精神问题。 在情志、运动方面需如清明节养生一样,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宽广,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动肝火,应注意劳逸结合,尽量减少外部的精神刺激。 谷雨运动养生:柔和适量 运动要适当,宜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瑜伽等;避免参加竞技性运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屏气而导致的血压升高等。 也可多到地广人稀,空气清新之处,散步、打拳、做操等。 坚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运用物理方法排除体内的湿热之气,以与外界达到平衡。 谷雨养生小妙招 1、冷水搓鼻翼——防过敏 谷雨前后花粉、柳絮较多,因此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需防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除应特别注意避免与过敏源接触,减少户外活动外,不妨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 产生鼻炎的主要原因是鼻黏膜敏感、鼻腔的免疫能力降低。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能力,是防治鼻炎不错的办法。用冷水洗鼻子的时候,可以顺便揉搓鼻翼,这样既可以帮助我们促进血液的循环,更可以起到缓解鼻塞、打喷嚏等症状的作用。 2、按揉祛湿穴——防风湿 谷雨后潮湿的环境,极易令湿邪侵入人体,形成胃口不佳、身体困重不爽、头重如裹、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因此各类关节疾病患者,如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更应足够重视。 中医认为,湿气通于脾——祛湿应从健脾补脾入手。按揉阴陵泉穴就能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因为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是祛湿要穴。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取该穴道的时候,应采用正坐或仰卧位。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下。只要谷雨节气前后每天坚持按摩,就可帮助疏通经络,更能产生很好的防风湿功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