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餐制”的前世今生!

 cxag 2020-05-08

“分餐制”——一个耳熟能详的词,但在国人日常生活中却不多见。殊不知,我国古人就有“分餐制”的传统了。


I LOVE YANGPU

分餐“以礼而食”见阶层

据史料记载,商周时期国人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为人偏好养门客,在宴请一位新投奔的侠士时,由于侍从不小心用身体挡住了烛光,这个侠士认为孟尝君的食物与自己的食物不一样,感觉受到冷遇的侠士欲离席而去。而孟尝君叫住他并给他看了自己的食物,侠士才恍然大悟,原来吃的东西都一样。从这个小故事中不难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筵席已经开始实行分餐制。

在古代出现这种用餐制度,与严苛的封建礼仪和阶级制度有一定关系。封建王朝君臣宴乐之时,按照不同等级、身份配置不同的餐具以及餐食。而且,不同等级或身份的人不能同桌共食,分餐制就是在这种前提下衍生的。

饮食丰富交融渐成合餐

到了唐宋之后,突然之间,“吃饭”变成一件更加热闹的事,“以礼而食”逐渐被共同用餐的文化取代。

唐代时期,由于国力强盛,附属国非常多,这就为唐朝的多民族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而在多民族交流之中,饮食礼仪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条件有限,所以基本上采用合餐制,而这种用餐文化或者习俗也传入了唐朝。但这种合餐制的风俗仅限于普通人家,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或者王公贵族,依然实行分餐制。

追根溯源,合餐制真正发展起来是在宋代。从分餐到合餐的转变,与人口的增长、生产力的提高和饮食的丰富性都息息相关。随着技术进步、生活的丰富性以及观念的转变,加之宋代家具也一变为高桌大椅,成为百姓家中的必备用品,大家围坐一桌,气氛更加温暖,而且可供选择的菜品逐渐增多,这些都促成了共器共餐的合食制成为宋代主流饮食方式,延续至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合餐制代替分餐制也是民俗文化发展的一种表现。

有学者考据大概是在宋明之际,古人从“分餐制”逐渐向“合餐制”演化。当然,无论是“分餐”还是“合餐”,其背后主要是延续尊卑有序而不是健康卫生的考量。

小餐桌上的大文明

新冠疫情当前,让推行分餐制成为迫在眉睫之事。风俗的移易绝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人群聚集等防止疫情扩散的有效举措做起,从“餐桌革命”做起。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疫情既是一场灾难,也是引起全民思考和进步的契机。它教育人们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偏见,强化尊重自然、保护动物的生态文明意识,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只有让每个人都养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文明自觉,我们才能真正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日前,杨浦区文明办、杨浦区商务委发布了推行“分餐制,公筷公勺”行动倡议书,让我们一起践行分餐制,健康生活从“吃”开始吧~


杨浦的市民朋友们:

  “文明健康,有你有我”。阖家欢庆、朋友相聚、围桌合餐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用筷子进餐,同桌合食,交箸换盏,私筷入口再入合盘,虽幸福快乐,但存在健康隐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防控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警醒与反思。为养成文明卫生习惯,降低各种疾病患病风险,推行“分餐制,公筷公勺”行动发出如下倡议:

  一、自觉使用公筷公勺。积极响应“分餐制,公筷公勺”行动,各饭店、餐馆、单位食堂等餐饮场所,认真践行“文明餐饮”要求,主动提供公筷公勺,劝导客人使用公筷公勺。

  二、规范使用公筷公勺。家庭用餐或集体用餐,做到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筷子一公一私要分明。餐前餐后认真洗手,做到安静用餐,不影响他人。

  三、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各餐饮服务单位,要把“公筷公勺”配备作为服务标准,通过标语、海报、餐桌提示牌等方式宣传“分餐制,公筷公勺”行动。

  公筷公勺、举手之劳,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更彰显社会责任。从现在开始,请大家立即行动起来,从我做起,共同参与,打响“分餐制,公筷公勺”行动战,助力杨浦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助推全社会形成安全、健康、卫生、文明的用餐新风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