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煌 肥胖症 外因以饮食过多而活动过少为主。热量摄入多于热量消耗,使脂肪合成增加是肥胖的物质基础。内因为脂肪代谢紊乱而致肥胖。 1.遗传因素 人类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背景。有研究认为,双亲中一方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约为50%;双亲中双方均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上升至80%。人类肥胖一般认为属多基因遗传,遗传在其发病中起着一个易发的作用。肥胖的形成还与生活行为方式、摄食行为、嗜好、气候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2.神经精神因素 已知人类和多种动物的下丘脑中存在着两对与摄食行为有关的神经核。一对为腹对侧核,又称饱中枢;另一对为腹外侧核,又称饥中枢。饱中枢兴奋时有饱感而拒食,破坏时则食欲大增;饥中枢兴奋时食欲旺盛,破坏时则厌食拒食。二者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在生理条件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食欲调节于正常范围而维持正常体重。当下丘脑发生病变时,不论是炎症的后遗症(如脑膜炎、脑炎后),还是发生创伤、肿瘤及其他病理变化,如果腹内侧核破坏,则腹外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贪食无厌,引起肥胖。反之,当腹外侧核破坏,则腹内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厌食,引起消瘦。 3.内分泌因素 许多激素如甲状腺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可调节摄食,因此推想这些激素可能参与了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肥胖者对胰岛素抵抗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使胰岛素受体降调节而增加胰岛素抵抗,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胰岛素分泌增多,可刺激摄食增多,同时抑制脂肪分解,因此引起体内脂肪堆积。性激素在单纯性肥胖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作用。 进食过多可通过对小肠的刺激产生过多的肠抑胃肽(GIP),GIP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在垂体功能低下,特别是生长激素减少、促性腺及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引起的性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可发生特殊类型的肥胖症,可能与脂肪动员减少,合成相对增多有关。临床上肥胖以女性为多,特别是经产妇或经绝期妇女或口服女性避孕药者易发生,提示雌激素与脂肪合成代谢有关。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皮质醇分泌增多,促进糖原异生,血糖增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于是脂肪合成增多,而皮质醇促进脂肪分解。 4.棕色脂肪组织异常 棕色脂肪组织是近几年来才被发现的一种脂肪组织,与主要分布于皮下及内脏周围的白色脂肪组织相对应。棕色脂肪组织分布范围有限,仅分布于肩胛间、颈背部、腋窝部、纵隔及肾周围,其组织外观呈浅褐色,细胞体积变化相对较小。白色脂肪组织是一种贮能形式,机体将过剩的能量以中性脂肪形式贮藏于间,机体需能时,脂肪细胞内中性脂肪水解动用。白色脂肪细胞体积随释能和贮能变化较大。棕色脂肪组织在功能上是一种产热器官,即当机体摄食或受寒冷刺激时,棕色脂肪细胞内脂肪燃烧,从而决定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以上两种情况分别称之为摄食诱导产热和寒冷诱导产热。当然,此特殊蛋白质的功能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棕色脂肪组织这一产热组织直接参与体内热量的总调节,将体内多余热量向体外散发,使机体能量代谢趋于平衡。 5.其他 如环境因素等。 经方优势: 基本无副作用(要对症),关键在于如何掌握体质,辩证正确才安全,不是单纯的减脂肪,非常强调体质,强调整体。现在很多人营养过剩。 推荐方: 五苓散 推荐剂量:生白术20克、茯苓20克、猪苓20克、泽泻30克、桂枝15克。水煎,日分两次,早晚饭后一小时服用。也可以制成丸药或粉剂长期服用。 本方适用于伴有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尿酸等病的肥胖者,中年酒客多见。 虚胖者或肌肉松软而易浮肿,实胖者肌肉充实而易腹泻;身体多困重疲乏。 患者容易出现浮肿,以面目虚浮为多见,或晨起肿,或下肢易浮肿,常有渴感而饮水不多,大便不成形。 舌质多淡或胖有齿痕。 本方服用后,一般大便小便均可以增加,身体轻快。 五苓散加牛膝加 加葛根加生黄芪,黄芪量要大,大到60g。 五苓散是减肥的基本药方, 二陈汤合五苓散加减、五苓散合九味槟榔汤等。 大柴胡汤 推荐剂量:柴胡15克、黄芩10克、姜制半夏15克、枳壳30克、生白芍30克、制大黄10克(大便干结者可用生大黄10克后下)、干姜5克、大枣20克。 水煎,日分两次,早晚饭后一小时服用。 本方适用于体质壮实,精神饱满、上半身丰满、肚腩突起、体重超重的中年妇女。 大多伴有便秘、腹胀等,或有乳腺小叶增生、甲状腺囊肿、子宫肌瘤等。 特别适用于伴有胰胆疾病、脂肪肝、高血压、气管炎的壮实肥胖患者。 药后患者大便舒畅,一天2-3次,腹部膨满感减轻,身体轻快,坚持服用血压、血脂、血糖等也会下降。 防风通圣散 推荐剂量:生麻黄10克,生大黄10克(后下),防风10克,连翘10克,薄荷5克,玄明粉5克(另冲),山栀10克,黄芩10克,生石膏15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生白芍10克,生白术10克,荆芥10克,桔梗10克,滑石15克(包),生甘草3克,生姜3片。 水煎,日2次,上下午饭后一小时。 本方适用于伴有皮肤疾病、腹部皮下脂肪充盛,即以脐部为中心的膨满型(腹型)肥胖患者。 体型壮实肥胖,精力旺盛,面红有油光,眼结膜易充血,体毛浓密,食量大以肉食为主,性格开朗或偏急躁,但易大便秘结,易生痤疮、毛囊炎等,皮肤易过敏而生红疹、瘙痒,四肢皮肤粗糙、干燥,唇红或黯红,舌红或黯红,脉脉实有力。 药理研究表明本方有抗过敏,减肥,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动脉硬化等作用。 五积散 推荐剂量:生麻黄8克、生甘草3克、肉桂6克、桔梗6克、白芷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苍术10克、川朴10克、干姜6克、制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 水煎,每日两次,上下午饭后一小时温服。 本方适用于寒湿体质的肥胖。 除体型肥胖外,常伴有以下症状: 1)面色黄或黄白,或黄暗,身体困重,恶寒不易出汗; 2)舌苔白腻,恶心呕吐、腹中气多,腹痛,大便不成形,易于腹泻; 3)关节痛,尤其是肩背部痛,腰腿痛,遇冷更明显; 4)易于头痛眩晕,易于失眠多梦,易于咳嗽多痰气喘。 5)女性多伴有月经不调、月经数月一至或闭经等。 服用本方后除了体重下降外,可见脸色转润、精神状态好转,关节麻利,内分泌转正常,疲劳感明显减轻。 防己黄芪汤 推荐剂量:粉防己15克,生黄芪60g,生白术30g,生甘草6g,生姜6片、红枣20克。水煎,日分两次,早晚饭后一小时服用。 本方使用于水胖,多见于中老年妇女的肥胖。 肤黄暗或黄白,肥胖、肌肉松弛,腹部松软,下肢浮肿、多汗或易汗,夏天多汗臭、黄汗。 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者、痛风、骨关节炎等疾病。 服用本方后饱腹感增加,疲劳感减轻,小便增多而后体重下降,精神状态好转。 桂枝茯苓丸加大黄、怀牛膝 推荐剂量:桂枝15克、茯苓15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制大黄15克、怀牛膝30克。水煎,日分两次,早晚饭后一小时服用。 本方适用于瘀血肥胖,多见于女性月经推迟而量少而色暗、血块,腰酸腰痛,左下腹有压痛、便秘者,多伴有盆腔炎、附件炎、子宫肌瘤、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 药后随着大便通利、月经畅通,体重也能有所下降。 其他体质用方(方证相应): 如麻黄汤、葛根汤、越婢加术汤、三黄泻心汤、桃核承气汤、苓桂术甘汤等。 黄煌教授有提到减肥可根据三种不同体型,选用不同处方: 苹果型(上身粗):大柴胡汤 梨子型(下身粗):当归芍药散 土豆型(上下身都粗):五积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