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植与杨修:江山不足重,重在遇知音

 四地闲夫 2020-05-08
曹植与杨修:江山不足重,重在遇知音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一苇渡航

高适诗云:出门何所见,春色满平芜,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

人生而孤独,渴望拥抱彼此相似的灵魂。

没有朋友的人生是苍白的,只有对于朋友,你才可以尽情倾诉你的忧愁与欢乐,恐惧与希望,猜疑与欢慰。

江山不足重,重在遇知音。

在三国乱世纷争中,曹植和杨修,就像同一灵魂寄托在两个躯壳中,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对方。

曹植与杨修:江山不足重,重在遇知音

1.三观一致,惺惺相惜

孟子云: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才子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

文学批评家钟嵘也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建安十九年,23岁的曹植封临淄侯,备受父亲曹操的青睐,一时风头无两,这时曹植的身边围绕了一群文人骚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杨修。

罗贯中曾这样评价杨修: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这样拥有绝世才华的两人,自然吸引了彼此的目光。曹植小杨修17岁,对这位文坛前辈又是自己的幕僚的杨修极尽崇拜之情。

曹植曾经写信给杨修,请求指导一下自己刚刚写就的一篇辞赋:“曹植敬白,几天不见,想你想得很辛苦,想必你也与我有同感……”并称杨修之文独步天下,态度恭敬有加,言语亲密无间,亦师亦友。

杨修并没有恃宠而骄,他回信到:“死罪死罪。几天没有陪您,就好像已过了一年了。您不惜贬抑身份赠我赋文,它们辞采华茂,反复诵读,即使是讽诵雅、颂,也不能超过这些。……”

也许是在文学上的互相欣赏,成就了这对历史上著名的忘年交,从此之后杨修无怨无悔陪着曹植风风雨雨走过将近30年。

曹植身边还有一个朋友叫丁仪,在当时也是很有名气,曹操就曾想把女儿嫁给他,并以此询问曹丕。

曹植与杨修:江山不足重,重在遇知音

曹丕说丁仪有一只眼睛不好,容貌太丑。后公主嫁给伏波将军夏侯惇的儿子。

因为不能娶公主,丁仪对曹丕怀恨在心,才和曹植走近。可以说以当时曹植的地位,靠近他的人的目的很多并没有那么简单。

真正的朋友是基于三观相似才走到一起,而不是为了私怨互相利用,所以在曹植心中的知己只有一个,那就是杨修。

2. 同样才高,同样放旷

杨修才思敏捷,做了曹操的主簿,总管内外杂事,但常常和曹植欢饮达旦。

曹操曾经收到一盒点心,随手写了“一合酥”,然后送给曹植,大家不明何意,一头雾水,杨修一看,便叫人把这一盒酥都吃光。后曹操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

曹植与杨修:江山不足重,重在遇知音

曹操修建过一座花园,他看之后不做任何评论,只在大门上写一“活”字,众人不解其意。杨修说:“门中写活字,丞相是嫌园门设计的太大了”工匠们按杨修的建议重新修建了园门。曹操看到变小的花园门,非常高兴地问工匠们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工匠们说多亏了杨主簿的指点。

曹操恐怕有人暗杀他,便假装说自己在梦中好杀人,更杀了一个近侍后假意痛哭,好杀一儆百,杨修知曹操心中所想,便恃才说出曹不是梦中杀人,而近侍才是在梦中死得不明不白而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杨修,实实在在的一文人而已。

曹植与杨修:江山不足重,重在遇知音

杨修曹植交好,人尽皆知,他这样的不知藏拙,必然给自己招来猜忌,也给自己的朋友曹植带来祸患。

但曹植非但丝毫不以为意,甚至自身更为放达,二人行为如出一辙,曹植有一次趁着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自打开王宫大门,而这个大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时才能打开,放肆的曹植在这条禁道上纵情驰骋,游乐无度。

曹植与杨修:江山不足重,重在遇知音

曹操闻之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曹植从此之后也慢慢失去了父亲的信任和宠爱。

因为才高,他们自然倾泻,因为才高,他们洞穿一切,什么人性曲直,察言观色,韬光养晦,他们统统不屑。

文人有“臭味相投”一说,杨修在曹植的身上嗅到了自己的气味,结伴而行就再自然不过了。

这样出自本能的选择,少了些利害关系,可是多了些慨然激昂。很多人都在嘲笑杨修“小聪明”,却忽略了他的真性情。

他们有了锋芒就必得显露的做派让人又爱又怜,但二人却如鱼饮水,自得其乐,却不知祸之将至也。

3. 赤胆忠心,无怨无悔

真正的朋友,始于本心,陷于才华,忠于人品。他会不因个人私欲而靠近你或者远离你,只要认定彼此,你的身旁,永远有他。

士为知己者死,真正让曹植动容的永远是杨修为了自己不管不顾。

曹操曾经一度欲立曹植为世子继嗣。曹丕深以为患,便偷偷地把谋士吴质放入大筐入府共谋对策。

杨修马上出面帮助自己的好友,向曹操告发此事。曹丕很害怕,吴质说:“怕什么?明日把一些丝织品放入大筐还用车运过来惑对方。”曹丕从其计,杨修第二次又去告发,可是结果筐中无人。

曹丕虽无事,而曹操觉得杨修陷害了曹丕。

有一次曹操为了测试两个儿子,让他们去一个地方拿东西,特意安排守卫,曹丕去了之后无功而返。曹植去拿的时候,守卫也不给,说是没有丞相的命令不给进去。

正在犯难,杨修便出谋划策,,让曹植说我奉丞相的命令拿东西,你抗命便是造反,可以杀掉守卫,曹植听从好友建议,杀掉守卫,顺利达到要求,曹操很满意。

曹植与杨修:江山不足重,重在遇知音

曹操经常拿军国的事考试曹植,曹植每次都战战兢兢唯恐答错,杨修就帮曹植揣摩上意,并利用自己主簿的身份,造出来类似于标准答案一样的东西,以后曹操再考,曹植都能对答如流。

杨修赤胆忠心,为了朋友不惜和当时天下的智囊为敌:荀彧、崔琰、司马懿,哪一个是等闲之辈?

再看看曹植身边,除了蝇营狗苟的丁仪,就是一群有勇无谋的武夫了。力量何其悬殊,可是一身魏晋风骨的杨修,一旦跟定了曹植,便至始至终,没用中途退场,哪怕是康庄大道或者薄冰之旅。

理想还在路上,建安二十四年,曹操终于杀掉了杨修。

杨修的生命就如一颗陨石,在人生旅途完成了使命:文人杨修遇上了文人曹植,哪管什么结局。即使陡然离去,也没有空来人间一遭。

人生的路上总有一些人和你结伴前行,就是这些人丰富了生命,填充了生命的空白。当百年再度回首,伴随着笑脸,伴随着痛悔,甚至伴随着埋怨,最后伴随着温暖刻进了骨髓,混肴进了血液里,成为再也消失不掉一部分。

杨修死后,曹植再也没有提起知己二字,孤单的路上,只有影子陪着他。

杨修和曹植就像两朵耀眼的烟花,璀璨靓丽,转瞬即逝,他们是跌入凡尘的两个精灵,注定不在污秽的人间长留。

知己就是自己的映像,他让我们鲜活地看到自己天性中如此优美的部分,人生苦短,遇见一个知己就是人生莫大的财富。携手人间,大闹一场,无愧于心,不问结局,岂不快哉?

对于杨修和曹植,总有人提起来就觉得不喜欢,恃才傲物,轻佻放旷,不是沉稳之人,而其实那只是只有很少的人还保持着童稚之心,发出夺目的光彩让庸众不堪直视罢了。

我们大多推崇儒家倡导的“谦恭卑微”,对张扬的个性却总颇有微词。可是对于生命个体来说,纵情恣意才是快意人生。两个纵情恣意的人相遇,相知,相助,这何尝不是一种最幸福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