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老师作品 1. 首先搞清学书法的目的,如果就为了修身养性,怎么划拉都行,如果为了创作,就要好好临帖。 2. 以后创作要学会集字,集字最简单的办法是就集一个人的字。 3. 集哪个人的字,一看他的历史名气,二看他留下的作品多不多。 4. 像《韭花帖》、《平复帖》即使再好,但集字的时候也用不上,字数太少。 5. 后期创作在集字的基础上变换一下章法就可以。 6. 留下的字迹比较多的像苏轼、米芾、颜真卿都可以。 冷老师作品 7. 学赵孟頫也能入国展,但赵字的笔法难度不够。贺之章的《孝经》笔法也简单。 8. 小篆从清朝往上写。 9. 大草学习可先学怀素和黄庭坚,王铎不适合初学,驾驭不了。 10. 集字圣教序风格不好入展,线条太薄。 11. 初学应先从墨迹本入手,不选碑,隶书魏碑除外。 12. 褚遂良的《倪宽赞》很适合学,《雁塔》和《圣教》在字形上有问题。 13. 小楷可先学王宠。入展作品中钟繇和王宠风格的很多,文徵明风格的也多。 冷老师作品 14. 楷书虞世南的不合适学,草书徐渭的不适合学。 15. 怀仁的集字《圣教序》临出五成像就可以转帖,可以学米芾。 16. 初学米芾选《蜀素帖》和《苕溪帖》。 17. 楷书大楷学颜真卿,中楷《倪宽赞》、小楷学王宠、文徵明。 18. 隶书初学《曹全碑》可以。 19. 二王墨迹本少,不建议初学二王,如果学就学集字圣教序,但也不要学太长时间。二王的笔法非常难,利用后期的提高。 冷老师作品 20. 王羲之的手札和集字《圣教序》换着临难度也很大。 21. 柳公权的很难,刻的痕迹太重。 22. 赵之谦的行草书可以学,但不建议学。 23. 书谱可配合《十七帖》一起临,也可参考淳化阁帖和大观帖里的内容。 24. 创作米芾和书谱可以结合,以米为主。 25. 苏、米很难结合,目前没有谁能结合得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