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对肾功能的影响,及病情的预后至关重要,已经说过很多遍,不多赘述。 尿蛋白的反复或总是不转阴?也成为了不少肾病患者的心病,还有一部分肾友长期吃药几年甚至数十年,尿蛋白依然停留在+或+-,没有彻底转阴。 眼看着尿蛋白从轻微逐渐发展为“顽固性”蛋白尿,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药没用对还是饮食控制不好?其实大多数病友都存在这2点问题: 一、用药不及时或治疗不规范用药不及时简单来说就是治疗晚了,错过了最佳时机。 比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算是肾病病理中较轻的类型,肾病1、2期仅存在轻微的炎症反应,尿蛋白一般在2+,蛋白尿定量多不会超过3.5g。及时抑制炎症反应,避免造成更多肾小球的损害,一般将蛋白尿降到0.5g以下是没有问题的,大多数会转阴。 那对尿蛋白难转阴,又该如何预防肾衰竭?也不用着急。 尿蛋白+或+-其实对肾功能的后续影响不大,关键要看的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指标。即使尿蛋白转阴了,但定量还是高(超过1g)也需要重视。治疗过程不能单看指标的高低,更重要是准确的检测出蛋白漏出多少,有部分肾友包括医生,只重视指标,不从根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治疗不规范也是耽误病情的原因之一。 比如蛋白尿的漏出根本上是肾脏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致使蛋白漏出来了。因此在降低指标的同时,抑制炎症,尽力修补受损的肾小球也很关键。 二、饮食等日常护理不到位有部分病友发现自己吃肉多了,尿泡沫就多了,清淡点饮食,尿泡沫就少了。那蛋白尿的多少真的与吃肉有关系吗? 其实肉是高蛋白质、高脂、高胆固醇类食物的代表,是这类食物吃太多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导致尿蛋白的不稳定。所以建议大家尽量清淡饮食。 此外,如果不加以控制饮食,不仅是会造成尿泡沫增多的情况,对肾功能的影响其实潜移默化的,如果不注意低蛋白、低盐饮食,会影响药物效果,造成药物治疗不理想,吃任何一种药物结果都差不多,病情自然也难好转。 除了饮食,还包括熬夜、吸烟、喝酒等等会都是影响蛋白质彻底好转的因素。 有时候蛋白尿难彻底转阴,不单是药物没用好,恰恰可能是输在了一些细节问题上。 (注:文章图片来源见水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来自: 清风明月tbm5q1 > 《卫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