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气虚血瘀,脾胃虚寒

 仕仕霖霖 2020-05-08
中医治疗气虚血瘀,脾胃虚寒--腹部疼痛,呕酸,神疲乏力

赵某,女,68岁,因病患慢性消化道溃疡就诊。主证:间断性上腹部疼痛,大便黑色,有时便血,呕酸,神疲乏力,面黄肌瘦,气少懒言,舌淡苔小白,脉沉弱。因家庭条件有限,未做消化道造影。

辨证:气虚血瘀,脾胃虚寒。

治法:益气活血,健脾祛寒。

处方:黄芪, 生白芍, 桂枝,炙甘草,海螵蛸, 煅瓦楞子, 白术, 茯苓, 白及, 炒黄芩, 茜草,红枣, 鲜姜,3剂,每日1剂,每剂煎3次,服3次。

复诊:连服3剂后,出血停止,纳食增加,精神明显好转。查:舌淡苔小白,脉沉细。照前方加党参。上方再服3剂。


多年来每逢气候变化,饮食不节,劳则损神,病症复发,诊病后在前方的基础上加减治疗。气虚者,加党参;疼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寒气重者,加干姜、砂仁。
处方:黄芪, 党参, 生白芍, 桂枝, 炙甘草,延胡索, 海螵蛸, 川楝子, 煅瓦楞子, 白术, 茯苓,白及, 炒黄芩, 茜草, 红枣,砂仁, 干姜,每次服药数剂,后出血停止,纳食增加,诸症好转,一般能自理生活。

方解:本例患者脾胃虚寒,气滞血瘀,治宜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本方以黄芪、红枣、炙甘草补脾益气,桂枝、干姜温阳散寒,生白芍缓急止痛,海螵蛸、煅瓦楞子制酸止痛,收涩敛疮,白及、茜草凉血止血、袪瘀通经,白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茯苓健脾和胃,黄芩清热燥湿。连服6剂,纳食增加,诸症好转,病告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