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恭王府博物馆精品陶瓷欣赏(第53期)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0-05-08

钧窑月白釉尊

形仿古铜器式样,侈口宽唇,长颈,圆腹,宽圈足,底有五孔,胎体厚重,里外通体为天青色釉。钧窑瓷器的釉质是一种乳浊釉,它不同于玻璃状的透明青釉,而是典型的乳光青釉,其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蓝色较淡的称为“天青”,淡于天青的称为“月白”,红色是釉料中铜的还原呈色,紫色则是红釉与蓝釉相互熔合的结果。钧窑首创性地烧制成功铜红釉,这种釉色青中带紫,宛如蓝天中绚丽的彩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备受宫中的青睐。此尊器露灰胎,底部和圈足内壁均刻有数字“二”。圈足所刻数字笔画宽且深,同其他官钧器物上所刻数字风格相同,应是钧窑工匠所刻;器底刻划的数字笔画细而浅,当为后人补刻。此尊造型端庄、典雅、规整,不愧为宋代钧窑传世品中的精品。底有五孔,实际是花盆的一种造型。

定窑划花盘

盘敞口,浅式,圈足。覆烧,镶铜口,内饰六条凸线,中心划荷花,荷叶各一,外刻六条阴线,有垂釉,此种起六线及一花一叶的纹饰为定窑金代器典型风格,除划花外,还有印花,一花一叶纹饰除定窑外,磁州窑,耀州窑金代器亦流行这种装饰纹样。

钧窑玫瑰紫釉莲瓣洗

敞口,折沿,弧形腹壁,下承以三云头足,以凹、凸线构成六莲瓣洗。外为玫瑰紫色釉,里为天蓝色釉,底为酱色釉,洗心釉面有明显的小曲线,是胎釉在加热烧成过程中膨胀和收缩系数不同所致,又称“蚯蚓走泥纹”,为钧窑特有的特点。三云头足与器型搭配谐调,加之绚丽的玫瑰紫色釉相配,越显出器物的精美。底刻有标明器物大小的数字“二”。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洗

洗呈葵花式,广口,折沿,浅腹,洗里外凸起,凹进六条线纹,将洗分成六瓣葵花形,下承以三云头足。通体满釉,里为月白色,有“蚯蚓走泥纹”,外玫瑰紫色,边沿釉薄处接近胎色,足内刻有“十”字标记,表明其为此套洗中最小者。此洗为宋代宫廷的陈设用瓷。宋代官窑的产品很注意器物整体造型的协调统一。高大的器物往往选用圈足形式,例如花盆、尊等,对于这种浅式器物则选用云头足的形式,将器物悬空,以协调器物的整体造型,既精巧别致,又不失其庄重典雅,可谓匠心独运。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洗

敛口,折沿,鼓腹,底出一边,并承以三云头足。洗呈葵花式,外釉为玫瑰紫色,口沿、底边釉薄处呈酱色,里为天蓝色釉。造型敦厚,古朴。釉层较厚,胎体厚重,为避免烧成中塌底,底用一圈支钉支烧,并刻有标明器物大小的数字“七”

定窑弦纹三足樽

樽体圆形,深腹,器外凸起弦纹三组共六道,下承三足,通体满釉,釉色白中闪黄,覆烧。此樽器型优美、端正。樽原为古代温酒、盛酒的器皿。瓷樽始于宋、定窑、汝窑、龙泉窑均有烧制,器型仿汉代铜樽形制,为宫廷陈设之用。

定窑划花直颈瓶

瓶平口外折,颈细长,是模仿铜式样而烧制的。在球形瓶腹上刻两条盘卷的螭龙,腾云驾雾,极其生动。此瓶造型优美秀丽,胎质洁白,釉色滋润。纹饰刻刀遒劲有力,线条清晰,底刻“尚食局”三字,是宫廷中的陈设品。

定窑刻花梅瓶

瓶小口,细颈,丰肩,肩以下渐内收,瓶体修长,圈足。通体施白釉,足边无釉。肩部划刻蔓草纹一周,瓶腹部划刻缠枝莲花纹,下部划刻蕉叶纹。宋代定窑以白釉为其大宗产品。其次有黑、酱、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釉胎白质坚,薄胎,釉白中泛牙白色。因烧造工艺所致,有芒口中及泪痕特征。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刻花、划花是定窑常见的装饰方法,刻划线条流畅,纹饰清新自然。常用于瓶、钵、碗、盘上。纹饰有云龙、荷叶、萱草、游鱼、游鸭及莲瓣纹。瓶是定窑烧造的器型之一。造型除梅瓶以外,还有直颈瓶、八方瓶、净瓶、莲瓣纹瓶。梅瓶传世不多。此瓶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瓶体修长,造型秀美,瓶下部较瘦,似有不稳重感;在宋代,这种瓶是配有木座使用的。此瓶型体大而造型端正,釉质滋润,纹饰线条清晰流畅,是宋代定窑产品中的上乘之作。

耀州窑印花盘

宽唇口,圈足,青釉,足边露酱色釉,采用印花的装饰技法印一勾莲起伏于盘的内壁,盘中心印一朵花,花的筋脉用浅浅的篦状工具划出。胎体厚重,釉面有开片。

耀州窑印花菊瓣洗

洗壁为菊瓣形,底印两串葡萄及葡萄藤叶,葡萄珠颗颗饱满粒大,象征着丰收的好年景。耀州窑艺师们最善于用花卉装饰器物,已发现的花卉纹饰比其他题材的纹饰要多,反映出当时的艺师们对大自然透彻的观察力及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这件作品中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构图中不难看出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此洗釉呈黄色,为火焰气氛掌握不好,还原气氛不足所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