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素有“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图灵奖,颁给了40来岁的马文·明斯基。这是一位永远不知疲惫的学习者,他开创了人工智能的新河,开发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器人Robot C,提出了虚拟现实的想法。 与此同时,马文·明斯基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钢琴家,他爱好极其广泛,对各方面也都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深刻洞见。特别是当过一段时间的教授,马文·明斯基对教育思维、理念方面更是充满真知灼见。所以,《创造性思维》收录了马文在该领域的文章和其他知名人士对此的解读,让我们能够对天才学者的学习秘诀一睹为快。 马文谈如何学习计算机作为计算机达人,马文在计算机学习方面不仅有天赋,而且有经验。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部分计算机书籍把重点放在了如何编写程序上面,并介绍了枯燥的指令,语言,语法规则等知识点,难免就让人读来昏昏欲睡。 马文认为学习计算机,并不是适合从干巴巴的概念开始入门。就如同在学习语言一样,只按照学校的教程,从语法开始学习的,大部分只能算是合格。而往往是那些浸润在大环境下,自然而然因感兴趣而学起的,才能说得流畅且神采飞扬。 而从雕像师和建筑师的工作流程中,我们也能看到编程的通用方法。比如建筑师,他们首先考虑的永远是要建造出怎样的房子,然后才会来考虑楼梯应该怎么设计,要用怎样的天花板来装饰等细节。 学习计算机也是如此,一来要先从孩子愿意去探究的那部分入手教起,二来要先思考我们要计算机帮忙完成什么任务,再去分析要如何用小程序来构建大程序,要采用怎样的步骤来实现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 事实上,很多人在学习计算机的时候,这个过程都被反过来了。比如我们会用加减乘除法来解释计算机的数字运算,没错,这能加深我们对计算机的理解,但对初学者而言,这些深奥费脑的底层原理犹如一个高高的门槛,挡住了他们刚燃起来的那点求知欲。 其实学习计算机就好比是在搭积木。我们能用相同的积木块搭建出城堡、汽车、机器人等心中的梦幻世界,我们也能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自己有创意的想法。这就是计算机光芒四射的魅力所在。 相比于按部就班,计算机学习更强调想法和创意,也更需要新鲜的思维和打破常规的解答。而以此诞生的乐趣和前所未有的体验,会让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更愿意主动地去探索和研究。 马文谈如何学数学事实上,数学比语文所需要的知识积淀会来得简单很多。但如果仔细观察,却不难发现很多孩子更喜欢学语文,而觉得数学很难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马丁用身边的故事为我们解开了这个困惑。他曾帮一个孩子辅导功课,但孩子对正在学习的乘法表格充满抱怨,觉得自己刚搞定又烦又枯燥的加法表,又要学习乘法表,很无趣。 学数学是在学什么?我们总是在传授技巧,却忘了数学学习更重要的是开发创造力,以至于孩子把数学和无聊的数字挂钩,并对之产生了抗拒性。而马文用游戏卡牌,让这个学习乘法的孩子在感受到数学乐趣同时,很快掌握了乘法口诀。 不过马文知道,孩子的兴趣是提上来了,但学习的系统性还是有待加强的,为此,马文提出了学习数学的认知地图。什么是认知地图?简单来说,这就是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的方式,通过让孩子知道学数学有什么用,要怎么用,来让孩子自发地加入到学习数学的队伍。 想要成为学霸,内心要有“一种自由的感觉,一种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力量”。而这种强大的内心驱动力,在马文·明斯基看来,才是学习的关键所在,是给这个世界带来源源不断的创造力的关键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