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原似指间沙 左建军 挺喜欢欧阳修、苏轼的《朝中措》词,所以也学着试填两首。“学着”是指自己亦步亦趋,按谱而填的情形,戴着镣铐舞蹈,不敢越雷池一步。自己琢磨诗词时间不长,语言运用也未熟稔,加之身上俗气太重,境界也就平庸而无奇处。 近段写文字较少,每被好友殷切垂询,颇觉惶恐,愧对故人。 已是五月立夏,仅有研究王国维挽联文章刊于《对联》杂志第四期,亦不过是八年前刊发旧文的删改。今日接《对联》杂志编辑来电,我两个月前所投《对联之原典》一文已刊登在杂志第五期。颇为侥幸。 附拙作: 朝中措(二首) 一、忆 霜飞庭院夜来寒。 缺月隐湖山。 莫笑杯盘惨淡, 天涯可慰平安。 生年百载, 蝇营狗苟, 老了红颜。 长忆平山堂上, 风流诗酒当年。 2018年11月18日23点03分 注:平山堂位于扬州大明寺内,由时任扬州太守的欧阳修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坐在此堂上,江南诸山历历在目,似与堂平,平山堂因而得名。自欧阳公守扬州筑斯室始,而平山堂号称名胜满天下,非八百余年来长名胜不销歇也。扬州繁盛冲达之区,天下无事,则士夫耽风雅,乐嘉宾,日觞咏于其间,以及舟车往来,争揽名胜。一旦有事,必被兵,则以名胜为用武之地,至变而芜秽荆榛,甚至变而丘墟。灰烬毁之者屡屡,亦兴而复之屡屡。 二、清明时节 舒眸到处是春花。 鲜绿满枝桠。 陌上斜风细雨, 绵绵织到天涯。 儿时韵事, 衔泥语燕, 带露新茶。 拨剌鱼儿出水, 塘边山下人家。 2020年4月3日,雨 注: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出杜甫《漫成》诗“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句。 我老家门对一口池塘,背倚低矮丘山。房侧有宽阔马路经过,四围是漠漠数顷水田。 附拙文: 对联之原典 左建军 我有着数以百计的对联书籍与杂志,而且大都翻阅过,有的还精读过多遍。随着光阴的流逝,自己也有了点长进。阅读,是一个积累、增长,能使人提升的过程。不阅读,视野不开阔,思维易僵化。不同作者的文字,展现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呈现不同艺术风格及人生品位,而这些都可以增加阅读者见识,丰富其精神生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 读书过程有如走进某处风景名胜。其间的奇花异木,亭台楼阁,给人以新鲜感,因陌生,下一步的未知而产生惊讶、欣喜、期待等丰富情绪。一本书读完就是景区走到尽头。激动过后,欲回头再看的,定是最精美、最有价值的部分。有的书读过,不会再拾取,正像有的地方走过,不会有再去的欲望一般。 据湖南唐意诚先生、北京常江教授等广泛搜集的资料显示,从古到今,中国对联书籍几乎汗牛充栋,我之所涉猎,也不过其中之万一。然而,回头看自己读过的这些书籍,多少还是有些失望。正好比曾到过的很多地方,让人回味的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处。 梁章钜的《楹联丛话》一书,堪称清代道光以前楹联的集大成者。作者是清代的高层官员,做过礼部主事,充军机章京,任过两江总督,身份显赫而有地位。老师是一代大儒纪晓岚,有良好的师承渊源。朋友交林则徐等,类聚者均为学界精英、社会名流。加上梁章钜自己的楹联创作水平极高,所以其书中收藏作品均是佳作妙品。 其次是吴恭亨的《对联话》,收录民国前后作品,作者是《慈利县志》总纂,南社诗人。声名虽不甚显,见闻却是极为博洽。亦是难得的好书。 后来大收藏家张伯驹编撰有《素月楼联语》,文辞雅致,资料丰富,却未出先贤苑囿。 陆家骥先生所编著的《对联新语》文辞颇佳,在港台影响广泛,亦未能后来居上。 倒是晚年旅居台湾的喻血轮先生所著《绮情楼杂记》,文笔清丽,不落窠臼,收录民间、政坛史实、逸闻、联语甚富,且多为大陆书报所不载,亦堪称难得好书。 此之可谓联鼎之三足。 要想写出精妙对联,除了多观察、体验生活,汲取其中营养外,还需精思慎取,取法乎上。其中一诀,便是回归原典,品读佳作。 2020年3月4日 阴雨 |
|
来自: 行方智圆ggs1w1 > 《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