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印:吴昌硕“园丁课兰”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今天我们来读吴昌硕的另一方印“园丁课兰”。
好在前面我们已经读过他的“千寻竹斋”,对于印的背景知识不用多讲,这方印还是吴昌硕大师刻给好友闵泳翊的私印。那么,我们就可以静下心来,抛开人文因素,认真从艺术角度好好读读这一方印。

(吴昌硕和他的“园丁课兰”)
这方印很有名,有名的原因,主要在于那浓重的“丁”字,有人称它是吴昌硕印中著名的墨点,但实际上,它已经不是“墨点”,而是“墨球”、“墨团”。

滚动的“墨球”

这个“墨球”,是有十足的动势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被处理成一个滚圆滚圆的“球”状,而是留有彗星一样的尾巴,好似它是急急向前,随时可能会爆炸的火球,这使这个墨球有了满满的能量与向右滚动的态势,如图:

(滚动的态势)
这很重要,因为这个墨球的位置也处理得极好,它压在右下角的偏右位置(不是在居中位置),既求得了印面的平衡,又让出合适的空间,使整个印面四字间的留红得体且舒服,有疏有密,对比强烈。这是这方印最值得看的一点。

疏密对比

这一点,前一条已经说过了,但有必要强化一下,因为疏密是篆刻章法中最重要的审美处理手段,这是自邓石如、赵之谦之后所有的篆刻家们都在自觉使用的创作手段,“丁”字处理成了点,留出了大量的红地,这块“红地”,强化了白色的“丁”,白色的“丁”自然也强化了这方印右下角的“红地”,有了疏密,整方印就有了对比强烈的审美主旋律——大疏大密!
而且,“三密一疏”的“峻拔一角”是最经典的样式!

(三疏一密的峻拔一角)
有了这种对比,印面活了起来。当然,这方印还有另一个重要手段:

方与圆的对比与调和

方与圆永远是书法与篆刻中最主要的话题,笔画有方有圆,起收有方有圆,字形有方有圆……方圆无处不在,有方才能端正安静,有圆才能流动活泼。中国的传统哲学无处不体现着“天圆地方”“内方外圆”的种种哲学原理,比如圆形方孔钱:

(秦半两钱)
从秦半两到五株到元明清的各种通宝,中国人最喜欢的还是这内方外圆的君子模样。建筑方面,也总是让人记起天圆地方的概念,比如天坛:

(象征天圆地方的天坛)
在篆刻艺术中,方与圆的概念格外重要。
印面是方的,篆书的体势是圆的,把圆转的篆书放到方正的印面上,本身就是以圆就方,以方覆圆,方要容纳圆,圆要适应方。
具体到这一方印章,全印的外形自然方正,印面文字却多用圆弧形笔画,除了每一个字笔画有方有圆外(比如横、弧线笔画都是一端方,一端圆),吴大师还将“园”字处理成了上方下圆的字形,上横平直,上两角转折处方折,下横做成了弧状,将“园”字下部的原有转折变成了圆弧形。其实就算“丁”字那个“点”,其实也是方圆结合的“点”。

(方圆结合的一方印)
方不方,圆不圆,正是缪篆的总体特征,所以汉印异常经典。方不方圆不圆,也正是吴昌硕以自家书体入印时把握的总体篆法特征,在方与圆之间,吴大师总能找到最适度的契合点。
总结一下,三点:1、墨团的运用;2、疏密的总章法;3、方与圆的完美调和。明白了这三点,这方印差不多就掌握了,但真要临摹,这方印实在细节太多,临摹时要一点一点细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