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源于松江本地方言,开埠后融入宁波话、苏州话、无锡话等吴语方言,形成现代吴语区中最强势的方言,从语言学上说,上海话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可以作为吴语的代表语言。上世纪的三十年代是上海话的黄金时期,那时候大量国外的新鲜事物都是首先从上海开始进入中国,上海的知识人用意译或音译,创造出无数的新词汇。将新词汇用到书面文本中去,通过当时的媒体的传播,充实到汉语言的新词汇中。 试读一则上海闲话说的事体,用吴话朗读令人忍俊不禁: 隔壁宁古屋里头,交交交关小居头;阿杜阿腻阿三头,一直排到阿八头。 伊拉屋里爷老头,生了一只杜鼻头;国泰门口一嘎头,打桩模子翻跟头。 杜鼻头会轧苗头,生意碰碰起蓬头;有了一眼花纸头,难么开始轻骨头。 中国银行开户头,登了外头掼派头;一眼眼路拦叉头,香烟老酒过腻头。 难办发廊汰汰头,顺便捏捏节节头;回到屋里装滑头,袋袋里厢扛零头。 伊拉娘叫兰花头,跟伊拉爷别苗头;恶型恶状翻行头,捏捏回来搜袋头。 杜鼻头空怕当寿头,吃饱老酒挥拳头;兰花头伐是好户头,撩起脚来一脚头。 杜鼻头,触霉头, 痛了一个多号头。 普通话译文: 隔壁邻居家里,有很多很多的小孩子,老大老二老三,一直排到老八。 他们家里的老爸,有一只大鼻子,一个人在国泰电影院门口,做倒卖票子的黄牛。大鼻子很精明,生意经常很好,有了一些钞票,就开始飘飘然了。 中国银行开了户头,在外面充大款,一点点路也要叫出租,香烟老酒过瘾头。 偶尔去发廊洗洗头,顺便做个脚部按摩,回到家里装滑头,口袋里只放零钱。 他们的妈妈叫兰花头,跟他们的爸爸较劲,恶心的打扮穿服,夜夜回来搜口袋。 大鼻子怕被当傻瓜,喝了老酒挥舞拳头;兰花头也不是好惹的,飞起一脚踢过去。 大鼻子,真倒霉,痛了一个多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