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药如用兵:原来每个中医都会兵法

 syjyth 2020-05-09

用药如用兵:原来每个中医都会兵法

图:电影《大明劫》

文:希夷

不少人或许很惊讶,“什么?战争怎么就和治病扯上关系了?”说到战争,很多人觉得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实际上,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来看,战争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比如生病这种常见的现象,就是发生在人身之内的战争。人之所以会生病,就是正邪二气的交战。有邪气客身,人的身体不正了,这叫病。正邪不两立,当正气发现体内有邪气,于是和邪气展开战斗,要消灭病邪。在正邪战斗中,所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现象,则称之为症候。比如发烧,脓肿,炎症,打喷嚏,长瘤子,咳嗽,这些都不是病,而只是症。

国家则是放大的身体。一个国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弊政,这只是症,而不是病。病的原因在哪里呢?要么在庙堂,要么在官吏,要么在人民。庙堂如国家之心,官吏如国家的脏腑,人民如国家的肢体手足。国家生病了,同样也会发生正邪之间的战争。

一个国家的病,和一个人的身体的疾病是同样的道理,有外感有内伤。国君失道,脏腑不和,百姓怨怒,这是由内而外的内伤。如果受到来自外敌的侵略,使国家遭受到创伤,甚至导致亡国,这是外感之病。之所以会生外感之病,是因为国君失道,以至于内伤在先,才会让病邪由外感趁虚而入。《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个正气充沛的国家,敌国是无法奈何它的。

用兵

战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很多人认为,打战比的就是谁人多,比的是谁的武器装备先进,又或者是谁的士兵更强壮,将军更懂战术战法等等。其实这些都是表,根本上打的后勤保障能力,打的是综合国力。《孙子兵法·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用药如用兵:原来每个中医都会兵法

翻译过来就是:要兴兵作战,需做的物资准备有,轻车千辆,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并向千里之外运送粮食。那么前后方的军内外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用于武器维修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天要消耗千金。按照这样的标准准备之后,十万大军才可出发上战场。日耗千金,即便是放在当下也不是小数目。一兵一卒的调动那可都是大把的钱在晃呀晃,而且每个将士背后的家庭也需要国家去安顿,将士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全心全意的去战斗。

可见,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国土资源,人口数量,强有力的政府,凝聚的民心,想要打胜仗是很难很难的。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对各方面资源的消耗同样是巨大的,更何况每个将士都还有背后的家人。

情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打战首先打的是钱,其次是情报。情报的收集是用来谋划一场战争的胜负关系,所以非常重要。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情况呢?

《孙子兵法》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需要掌握的情报有:道,敌我两方的百姓与国家是否上下一心,集体做事最忌不团结;天时,要知道阴阳的,四季,气温,气候,有无风雨雷电等;地利,摸清楚地形情况,距离远近,道路是否利于行军,平坦还是山川崎岖,河流分布情况等;敌我双方的将领能力如何,带领的军队实力多少;以及军队编制的制度,管理将士的办法等。了解的情况越多,越有利于分析形势,得出敌我力量对比情况,找到突破点。《孙子兵法谋攻篇》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作战:以静制动

《道德经》:“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孙子兵法》:“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战争中,真正的主动权,不在于谁先发起战争,谁先进攻。而在于谁先取得胜利。更在于,谁能速度更快,代价更小的取得胜利。也在于谁能更大程度的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这才是战略谋划筹措的首要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要静,以逸待劳,即我们不主动去侵略别人,不主动发起战争。己方严阵以待,将士上下一心,不给敌人可乘之机。时刻搜集各方情报,了解敌我双方的一举一动,天地人及各方的实际情况,对整个局势的演变要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先为主,明面上看,是抢得先机。而实际上,却是授人以柄而致于人。为客,在战争状态的演变发展中,虚己待敌,伺机而动,寻找最好的战机出战,才能达到效用最优。从战争的结果导向上看,最完美的一场战争,应该就是“能自保而全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样的战果,不算是全胜。之所以会胜的这么惨,在于没有掌握用兵之道。最大程度的杀伤敌人,要建立在最大程度的自保之上。

交战:以正合以奇胜

《 孙子兵法》: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不暴露自己的所有实力,比如装备性能,兵力部署,后勤渠道,将士能力性格等;时刻骚扰敌人,避实就虚,不让敌人有片刻的喘息之机,让敌人时刻处于神经紧绷、军心不稳、茶饭不思的状态。这样就能以逸待劳,最大可能的争取胜利。

正为阳,奇为阴。兵家思想,也是源自易经和道家思想。负阴抱阳为生,负阳抱阴为杀。那么兵家的总原理和总思想,就是负阳抱阴,阳谋在外,给你看到的,都是欺骗你的。阴谋在内,用隐藏的看不见的主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击必杀。这就是以正合,以奇胜。当战略上的问题解决了,战术上的选择则是多种多样,但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用药

用药如用兵:原来每个中医都会兵法

治未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同样健康与否也是取决于一个人的正气强弱。国有内外之邪,人生病了也是因为外感和内伤。外感是风寒暑湿燥火六邪,内伤是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正常情况大家都会选择不生病,所以说“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代表着医学的最高水平。好比治理国家要防范于未然,扎实国力。

如何提高身体的正气呢?要先明白什么是正,什么是邪。正,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体质好,免疫力强,吃嘛嘛香,睡眠好,精力充沛,耳聪目明。人身的阴阳二气,为天地所授。所以,顺应天地的阴阳二气,则身体为正。逆了天地的阴阳二气,则为病,病即为邪。中医的总思想和原则,是把一个不正的人,重新调节为正的。

怎么做能提高正气?《黄帝内经》里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能很多人表示,这说的啥?那就简单点说,前面说到病了是由内外两种原因引起,那么就针对性的给出简单方案。对于风寒暑湿燥火六邪,我们就要能避则避,不要没事到处乱晃荡,衣着单薄。避免情志内伤就要求我们,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讲到这里很多人又表示做不到平静,很简单,通过学习,从而对世界建立一个真正的了解,做到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演变能了然于胸,就好比开卷考,我想没人会在开卷考时心情不愉快吧。那些书才是真正描述了宇宙的真理呢?答案是我们中国的圣贤书,尤其是先秦经典中。因为它们把人身、精神、家庭、国家、事业,宇宙万物,都彻彻底底的讲透彻了。

(关于怎么提高正气,即体质的具体方法,以后会专门写一篇详述)

情报:辨证施治

中医的辨证其实也是收集情报,弄清楚疾病在哪,是否严重等,从而为下一步的具体治疗手段提供根据。辨证这一环节也是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黄帝内经》里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就是强调在不同时间不同人的不同情况而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辨证的具体方法是哪些呢?有四诊八纲六经,藏象经络穴位辨证。四诊,即望闻问切;八纲,即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藏象,即五脏六腑;经络,即: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通过辨证,有经验的大夫基本上就能摸清楚疾病的情况,从而确定好最佳治疗方案。

用药如用兵:原来每个中医都会兵法

治疗:扶正祛邪

通过四诊八纲辨证,找到了原因,接下来就是治疗。治疗方法很多,但要根据病情来选择最合适有效的。上文提到,生病是因为人体阴阳二气与天地阴阳二气不同步了,那么治病的总原则就是通过扶正祛邪让人体重新与天地同步。

看到这里,肯定很多人表示不服,不是要心情愉快吗?那我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我高兴了就行。错!大错特错!什么是与天地同步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饿了吃饭,渴了喝水,累了休息。简单的一句话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是不是都大晚上的在喝酒熬夜吃烧烤,游戏小说影视剧不停,看似这些事都是让自己放松,实则是让身体不停地连轴转,根本没有得到休息。是不是第二天起来,乏力、眼神涣散、鼻炎、大肚腩啥都来呢?这些都是在增加你的邪气,消耗你的正气。

所以要扶正,首先得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它们的标准是什么?是天地,是自然。《黄帝内经》已经把具体方法告诉我们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知道了标准,心里有一杆称,才能真正做到恢复健康。驱邪的手段有,治神、养生、针灸、汤药。通过前面的辨证环节,找到致病因素,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就能药到病除。

为什么用药能驱邪呢?这是因为药物有气偏性,偏性即是药物的四气五味(温热寒凉,酸苦甘辛咸)。人病了也是因为身体不正,有偏气。所以能用药物的偏性来以偏纠偏。如“寒者热之”,就是说,人体有寒邪,那么就用干姜、附子等偏性为温热的药物以其之热纠人体之寒。

用药如用兵:原来每个中医都会兵法

医家与兵家

用药如用兵,对症致病,不对症致人,所以让不会打仗的人去领兵,让不会辩证施治的人去治病,都是在合法的杀人。而且,药对人的作用是有病致病,无病致人。对症致病,不对症致人。没生病的人乱吃药,这就好比拿个刀往自己身上砍,因为没敌人啊,你吃药砍不到敌人,这偏盛之气吃进去,只能砍自己。所以说,没病千万别吃药。药都是有毒的。有了病,体内有邪气了,才能兴兵去打仗。但是战术上要正确,才能精准的打败敌人。这就需要辨证施治。

用兵如用药,两者都着重于治未病,防范于未然,壮大自己的正气,这样邪气就很难入侵。同时都注重于情报的收集,需要对所有会影响到局面的情况做到了然于胸,从而为做出最佳解决方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后面对邪气,都是毫不客气必须要消灭的态势,但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最佳方案,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获。不论是兵家还是医家,这一思想贯穿我们华夏文明的方方面面,因为这些是锚定于天地的思想,只要天地不变,理论就一直正确。这便是华夏文明经久不衰的原因,因为她讲的是客观真实世界的根本原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