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普陀珞珈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这名字好长,貌似自明朝之后神仙的名字都变得很长,此处稍微压缩了一下还是不短,以后还是直接称呼观音菩萨吧,应该不算不尊重),收到王母娘娘的邀请后,悠哉悠哉的带着大徒弟惠岸踏着点,来到瑶池参加多年一度的蟠桃盛会,要吃一回“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的续命圣果大蟠桃。 结果到了瑶池后,看到的是“荒荒凉凉,席面残乱”,于是又跟众仙一同赶往凌霄宝殿。听闻玉帝介绍完妖猴上天、作乱、派天兵擒拿一天没见回音的过程后,菩萨当面让弟子惠岸前去打探军情,并交代如果赶上正在打斗的话可以掺和一下。 这里有几处疑点很值得商榷。 王母召开蟠桃会,各路神仙都请了,而观音菩萨也收到邀请并且也想参加的,为什么他要来的这么晚?比人家赤脚大仙晚了要有一甚至两天,是不是太托大了? 而且后来看,这里都闹破天了,那边如来还在灵山给其他菩萨罗汉们讲经呢,他也没来。 王母摆下蟠桃盛会,天界各方面有头有脸的大神几乎都来了,尤其还有一位道祖太上老君也是早就到了。那里十万天兵剿猴一天没有消息,居然没有人主动提出要去看看情况,甚至没有人出个主意来应对这局面,这就太不正常了。 当然这不是这篇文章需要交代的,只是提供给大家一个开脑洞的机会。以后勇评会有交代。 读到原著此处,疑点并不是只有以上几处,这里就要说到今天要解答的问题了:人家李靖率领四大天王、哪吒、满天星斗、十万天兵天将去捉美猴王,这样强大豪华的阵容,观音菩萨在担心什么?虽然一天了没个回音,但是玉帝王母还没着急派人去打探军情,为什么观音菩萨却这么积极? 观音菩萨要让惠岸到花果山前线,是在担心美猴王。 别人什么情况观音不管,观音自己心中还是有计较的。之所以让惠岸去打探军情,主要还是对猴子不太放心。 猴子和那些一盘散沙的猴兵猴将,能撑得住十万天兵天将的围剿么?万一撑不住,被活捉了还有回旋的余地,万一哪位不长眼的天将,傻了吧唧的用上法宝,把猴子弄得形神俱灭了呢(这仙家法宝可不是闹着玩的。孙悟空属于近战肉搏型,虽然有许多乱七八糟的小法术,但是后来取经过程中,经常吃亏在没有法宝上)?或者猴子不知轻重打死重要的天神引起天怒无法挽回呢? 观音就是要让惠岸去看看,到底战事处于什么状态,对哪一方有利,顺便看看众天将是在怎么进行这一场战斗。所以要惠岸“快下天宫”、“打探军情”,其实是要尽早了解猴子的安危。 但是,观音菩萨若让惠岸只去打探消息,顺便让他跟父王李靖、三弟哪吒见个面然后尽快回话,惠岸应该不敢擅自参战,并也不会有异议。为什么观音还要让一个惠岸“如遇相敌,可就相助一功”? 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之后,勇评认为,观音菩萨这样说不外以下几种原因。 其一,向玉皇王母及众大神们表明态度。 别说我身居高位不替天庭分忧,我也很关心呢。不过我还是要自重身份的,不能上来就跟那些脑残充愣的家伙们一样直接披挂上阵,先让我的弟子去看看情况。 能这样做就很不错了。天庭那么多高能的存在都在不显山不露水的按兵不动观察情况,譬如道祖老君的一个童子或者坐骑,拿着老君的宝贝出场,就能让猴子归案甚至玩完。观音菩萨这时候主动让惠岸出场,很值得表彰呢。 其二,借机历练历练惠岸,并在需要的时候暗中帮助孙猴子。 让惠岸“如遇相敌,可就相助一功”,这话一听,就是让惠岸遇到战斗,要相助天庭。 惠岸在菩萨身边呆久了,还没有多少机会实战演练过,这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实战经验的好机会,又能在天界众仙面前表现表现。 让他“可就相助一功,”不过是让他练练手,同时也给那些出工不出力的天将们看看本事。所谓“如遇相敌,可就相助一功”其实也就比划比划做做样子,菩萨当然知道猴子的本事,所以并没有让惠岸去了后就拼命。 但真就这样简单么?其实菩萨可能还有一句没有明说的意思,就是要惠岸见机行事。如果猴子那一方得势,就出面跟猴子练一下手;如果猴子一方势危,惠岸的相助就是给天将们搅局了,暗中助猴子一把,别让他被打的魂飞魄散喽。 其实仔细读《西游记》原著,其中有很多明面上助拳、实际背后助敌的情节,日后会有详细分析。 毕竟菩萨只知道猴子有哪些本领,但不知道他真正实战起来怎样表现。而这一点,自幼跟随观音的惠岸自然也是心领神悟。 其三,避嫌。 按照《西游记》中的逻辑,任何人物的出现、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和突然的,或是天意或是人为。谁都知道,三界突然出了这么一个神通广大的孙猴子,没有强大后台背后支撑,他闹不到如今地步。那么这个后台是谁总有大神能猜测(作为神仙应该是耳朵一扇、慧眼一睁、心念一动或者掐指一算,用猜好像不太恰当)一二。 天庭各路大神多如恒沙,但有能力又有动机做猴子靠山的没有几个,太上老君算一个,观音菩萨也算一个。 能到天上做了神仙的主儿,哪个又是白给的?可以装傻逮逮包子,却不能对任何事情稍有疏忽和怠慢,否则就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观音菩萨神通广大,但他也还达不到三界独尊的地步。所以观音要避嫌,稍事表现一下以撇清关系。 有些事情大家都心照不宣,却都不点破,只在那里转眼珠。多嘴多舌惹祸端,轻举盲动自招难看,脑子是个好东西,这些大神都不缺。 所以整个过程也只是众位大仙看猴戏,在暗中斗法,只有可爱的猴子在那里一会爬竹竿一会竖蜻蜓。这也就引出了后来的观世音举荐二郎神、逼老君出手打翻猴王并活捉上天的后续情节。 读经典书,悟实在理,做洒脱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