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让别人做事,管理者如何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5-09

一家公司的营销队伍急需引进新人,老板将进人指标分配给人力资源经理,然而一个月过去了,公司却没有招进一个人,于是老板把经理狠狠说了一顿。

经理有点委屈地解释道:“我也很忙啊!员工的绩效制度、岗级体系这些都需要优化,下面负责招聘的人又不好用,约来面试的人明显不适合我们……”

图片来源:pixbay

与此同时,那位负责招聘的下属正在跟她的朋友吐槽:

'

我们经理什么也不干,就知道给我们下指标说这个月要招到多少人。我们这个行业需要猎头或者行业活动去发现人才,可他只让我们在招聘网站上搜简历,搜出来的给到他又没有下文,好或不好我也不知道,也不给任何指导。

'

案例中经理说自己很忙,而下属却认为他“什么也不干”,就知道指手画脚发号施令,这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图片来源:pixbay

当下属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困惑时,管理者如若还是一味地敦促结果,缺乏指导、辅助以及共同参与,就会被认为是“缺乏动手能力”,由此伤害到上下级关系。

好的领导,首先要能够服众,这里的服众并非要求领导什么都比下属强,而是需要领导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来带领下属。

◆◆管理者的动手能力◆◆

管理者的动手能力与员工是有所区别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是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那么传统的管理者是如何来运用这些职能的呢?

计划:让下属制定计划,完了之后自己审一审,没有偏离目标就行;

组织: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将工作任务按人头分一分;

指挥:员工必须按我说的去做,指哪打哪,否则就是在挑战我的权威;

协调:等着下属反映问题,平衡下属之间的关系;

控制:团队的一切可控。

在这样的理解下,管理的职能实际上是缺失的,下属与管理者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图片来源:pixbay

倘若管理者正确理解到管理的五大职能,就会发现有很多需要自己“动手”的地方,譬如:

计划:围绕目标,构建实现目标的路径和策略;

组织:追求团队的分工合作,设计良好的分工合作流程,创造组织的乘积效应;

指挥:培训下属,激励下属,合理授权,使其积极展开工作;

协调:与团队成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达成共识,确保团队行动一致;

控制:根据计划设立工作标准并及时纠偏。

图片来源:pixbay

所以说,不要把管理简单地理解为让别人做事,你自己要做的事也有很多呢!

◆◆如何培养动手能力◆◆

每位管理者,都不应该将自己的职位作为管理的凭仗,而应该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 持续的学习意愿

有些人在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位、权力和薪水后,就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然而那些有格局的成功人士,他们有个突出的共同点,就是一直在学习。

一个真正有抱负的人越往高层走,他学习的热情、学以致用的能力、知识的宽度和广度等等都是不断增加的。

2 找到行之有效的抓手

企业管理、团队管理可以有很多导向,例如客户满意导向、团队稳定导向、绩效领先导向、品质导向、精益导向……

图片来源:pixbay

这些导向我们可以称之为抓手,它们之间并不互相矛盾,但管理者要切忌什么都抓,又都抓不好。有所侧重、有所取舍的管理者更容易取得成功。

3 通过“抓细节”来体现动手能力

决定团队目标成败的关键除了战略以外,还有细节。

例如一些管理者在重要活动开展之前,要预先布置诸多细节,甚至连邀请函都要亲自过目。这并非是不懂得授权,而是抓细节的能力,说明他比下属更能想到容易出问题的点。

作为管理者,难免会被下属贴上各种标签,例如严谨、强势、温和、世故等等,这些标签有褒有贬,但是像“瞎指挥”、“不做事”这样的标签最好不要有。因此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时时自省:我需要做什么?我该如何采取行动?

如此才可服众,才能实现自我变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