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段子四十三 | 遗民书法的味道

 昵称35473260 2020-05-10

书法是中华文化核心的核心

点击下面绿色图标听语音 
四十三 遗民书法的味道 来自子曰斯文 06:45

       清初的遗民书法最能展示书家各自的特征,是这一时期书法的主要成就。

      朋友们,大家好!听段子,学书法,现在开讲! 上次我们讲了《元明书法小结》,今天我们要讲清代的书法,第一个段子《遗民书法的味道》。

      清初的书坛,最诡异的便是“遗民书法”。“遗民书法”其实是明末那种迷惘无助的延续。政治上天塌地陷的大动荡,生活上的翻江倒海的大转型,致使一批特殊的文人书法充满了沉郁、悲怆和墨客风骨。

      清代的遗民书法大致分两种,第一种便是如王铎那样,原为明朝的官员,后来被清政府授予高官,所以满心的抑郁、无比颓废,人生理想转寄于书画之中,以此求得心灵解脱。王氏的“连绵草”就表现了他这种“二臣”的复杂心态,直到晚年,王铎的书法才逐渐老成持重,平和雍容。还有一批与他相似的明朝降臣,包括像钱谦益,钱谦益取了八大名妓之一的柳如是,他的特长是小楷,有书卷气。还有吴伟业就是吴梅村,也是被迫出仕,寄情于书画;第二种就是傅山那样,属于避世书家。这一类算是“遗民书法”中最典型的代表。傅山生于官宦之家,自幼聪慧过人,性情耿介,所以在清初他就卷入了秘密反清活动,被捕入狱,亲朋好友多方的谋划才使他得以生还。出狱以后他就隐匿山林,潜心研究学术和书画。清政府已经稳固下来,反清复明毫无可能,但是他依然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当地官员后来举荐他,他就借口病重坚辞不赴,直到后来硬是用床把73岁的傅山抬到北京,可是到了近郊他还是坚决不入城,最后只好作罢,这就是傅山的个性。

      傅山与王铎的书法类似,主要是狂放的草书。但是王铎传统法度功力深厚,傅山则完全放弃传统法度,以己意自由创造,他是一个孤傲不群的个性,所以他的书法就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形象为主要目的。傅山就提出了著名的“四宁、四勿”的主张,所谓“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这就是他的书法美学主张。他还企图以此“回临池即倒之狂澜”。

清 傅山 行草 《七言诗》局部

      还有一大批对清政府采取不合作态度的书法家,包括年轻时候,豪纵不羁得陈洪绶,入清以后削发为僧,他的书法瘦劲挺拔,还有明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归有光的曾孙归庄,他纵酒佯狂,以书画为生。还有朱耷就是八大山人,他为明皇室的后裔,后来也削发为僧,他的书法用秃笔、圆厚流畅、字形夸张变形。
      “遗民书法”是清初书坛的特殊现象,也是清初最突出的成就。当时的状况就是国家灭亡了,异族统治了,对于儒家文化为根基的文人士大夫,这是无法接受的。所以他们大多就转入了自我封闭的生活。日子虽然很艰难,但是可以用书画来寄托自己的人格气节。“遗民书法”共同的特点,就是各自都有强烈的自我特征。大多数不受传统法度的束缚,一般都是早年具有古法的功力,后来就抛弃理法自我发泄。
      如果我们要描绘一下具体”遗民书法“的味道,那么傅山的淋漓恣肆,归庄的粗服乱头,朱耷的夸张变形等等,各种遗民心态的折射和反映,那些在承平时代吟风弄月的生活中难以想象的情状,这时候都表现出来而且斑斓多彩,这就是“遗民书法”的味道。“遗民书法”告诉我们,书法的品位决定于书法家的功力和悟性,而书法的个性则主要来自生活的个性,不同的人生际遇,缔造不同的书法意境。
      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话题。听段子,学书法,我们下次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