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段子四十四 | 八怪不怪

 昵称35473260 2020-05-10

书法是中华文化核心的核心

郑板桥 “六分半书”
点击下面绿色图标听语音 
四十四 八怪不怪 来自子曰斯文 09:55

       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对传统帖学书法进行了全面破坏,其开拓性就在此中。

      朋友们大家好!听段子学书法,现在开讲上次我们讲了《遗民书法的味道,今天我们要讲八怪不怪》。
      在所谓的康乾盛世,在扬州地区出现了一批书画家,他们大多是出身贫寒,生活清苦,但是清高狂放。他们用书画来抒发心中的志向,表达真情实感,他们的风格基本相近,均异于常人,不落俗套,就被称为“扬州八怪”。一般来说他们的特色就是一个字“怪”,我们这里先介绍代表人物,就是郑燮,郑板桥。
      郑板桥作为他们的代表,本是山东的一个知县,因为发生了饥荒,所以他为民请赈,请求赈济,结果就因此而触怒了上层的大官大吏。由于这件事他就借病回乡,以后就住在扬州,主要做书画工作。郑板桥的竹子很有名,不过他的竹子是从黄庭坚的书法悟到的一种笔法。他把书法的笔法用于画竹子,又把画竹子的方法融入自己的书法,这样一种奇怪的思路和那些固守着唐碑宋帖的所谓学书正途,是完全不同,那些人还是依旧崇拜着魏晋那种遒逸舒秀的意趣,当成是至高无上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正统“帖学书法”,而郑板桥他自己创立了一种书体,自称为“六分半书”。  
      关于“六分半”的解释,一般有很多种,比较流行的就是认为“六分半”的意思就是取汉隶的六分半。因为汉隶又称“八分书”,取其六分半,其余剩下一分半分摊给篆、楷、草等等其他体,这样一种很特殊的混杂的书体,大家看过郑板桥书法的就会很明白。
      郑板桥在书法的主张上,他认为要继承传统,十分只学七分,要抛掉三分,所以他不拘泥于古法,他追求的自己说叫“矜奇异”就是以奇异为骄傲;“不同人”,和别人不同;还有他称的所谓“随手写去,自尔成局”,他认为是自然而然的,没有那些做作。
      另一个人物就是金农,金农平生没有做过官,终生都是贫困。他创立了一种隶书体,自称为“漆书”,油漆的漆,我们一般又称他为“金农体”。这种金农体大家如果看过也会印象极深,特色就是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捺厚重,字体都呈长方形,而且特殊的是头重脚轻,笔势极不稳定,但充满了金石气概。他的书风可以称为是傲岸奇绝、自强自负。

清 金农 漆书/金农体

      另一个更神奇的叫汪士慎。他双目失明以后写狂草,大家就可以想象,而且他自称说“盲于目不盲于心”,我的心是敞亮的,没有盲。他还说:“我无言写,但用心写”,他的狂草是用心写出来的,所以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叫“心官道人”。大家有机会可以查一下他的书法,还有其他一些,我们这就不多介绍。

     清 汪士慎 草书《草书七言诗》

      关于“八怪”的说法,历来不一,现在一般都认为八是个虚数,怪团队的人数最多时候达到十五六个人,一般认为他们的特色都是比较怪。所谓“八怪之怪,首怪在于人怪”。人怪主要是指他们经历坎坷,而且多怀激愤,偏离了所谓的正宗,他们一般都是同情平民,抨击丑恶社会;二方面的怪主要是艺怪,他们的书艺怪、画艺怪。主要是指他们不守成法,不为世俗风气所囿扰,独创了一种风格,而且自成一家,打破僵局,为当时的艺坛带来了一股新的书风。
      但实质上说怪不怪,我们下来就解释一下它的含义。“扬州八怪”的形成有其特殊的社会条件。扬州这个地方在所谓的康乾盛世,是经济最繁荣的地区,尤其是盐业的中心,盐业非常发达。这个地区聚集了大量的财富,于是盐商们附庸风雅,赞助文化活动,为文化带来了兴盛,而且就吸引了各地的书画家云集于此。“扬州八怪”这一群人饱受了贫困、冷落或者其他各方面的不公待遇,所以内心就积淀了一种反抗和发泄的欲望。他们与当时那些官僚文人优雅、从容、流利的书法完全不同。他们笔下是一种奇绝、生拙、破坏性的书法。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明末就出现了一种把绘画技法引入书法的倾向,到了“扬州八怪”,就更明显了,所以“扬州八怪”的特点,我们分别解释一下,就是:在用笔上,他们大量用侧锋、点笔、夸张的顿挫和轻重处理,甚至把篆、隶、楷、草不同的笔法混杂在一起使用;在结字上,他们把绘画的构图方式就挪到了书法上,使得那些方正规整的字型变成了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样子,令人称奇;在用墨上也很讲究,浓淡相兼,干湿并用,这些都是他们具体的一些艺术特色。
       “扬州八怪”其实一点都不怪,就是特殊时代、特殊地域、特殊文化的产物,而且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本质。我们现在概括其特点,其实就是三个字“破坏性”。这种破坏性恰好是一种开拓,对于后代,包括我们今天书法的创新都很有启迪,尤其对于紧接着发生的“碑帖之争”这件事情又做了一个铺垫和开拓,这也就是下面我们要讲到的话题。
      今天关于“扬州八怪”我们就讲到这里。听段子,学书法,我们下次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