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暑的调理

 潘大夫PDF 2020-05-10

近日一朋友告诉我她家小孩发热的情况:低热,一直37度至38度之间,无其他不适。在这三伏天的时期,我第一反应就是“暑气”。

“三伏天”,正值一年中阳气盛的时候,一方面是调理身体的最好时机,例如现在各大医院都在开展的“天灸”就是利用这“阳气最盛”的“天气”来预防、调理一些疾病。

一方面,“过则致病”,当人体正气不足以控制这个“过盛的阳气”时,就会生病,目前暑气太盛,就是容易出现“暑病”。

今天我就介绍一下
  

 "暑病”

类型与简单应对方法
   

大家一看见“暑”字,就必会想到“中暑”。在现代,中暑的急救方法不难记:    

1、将患者移至清凉处。
2、让患者躺下或坐下并抬高下肢。
3、降温。
用凉的湿毛巾、电风扇等促其降温。
4、让神志清楚的患者喝清凉的饮料,如果患者神志、呼吸及吞咽均无困难,可以让他喝盐水。
5、如果患者病情无好转,应送医院急救。   

而中暑在古中医里指的是“暑厥、中暑大汗昏倒”,这两种比较急,此时才用中药调理就有点慢了,书上以“重量冰糖水,或白糖水,频服。或豆浆加盐,热水调化,去渣服”。与上面所说相类似,这里就不详说了。

今天讲的重点在于“暑气过盛”该怎么办

暑病,除上述两类急证,还有以下三类

01

轻证暑病

02

重证暑病

03

暑泻

01

轻证暑病

表现为:发热,多为低热,波动在37度至38度之间,时高时低,不怎么怕冷。头胀痛,身体无力,精神倦,有恶心。

在中医而论,暑气伤人,多伤人之“金气”,金气不降,轻者就会出一上述症状。

所以,治疗时,用“藿香、扁豆、厚朴、黄连”,顺其降气,刚暑病可愈。

头痛严重的,加用黑豆

热气较盛的,加用栀子仁2钱。

02

重证暑病

表现为:怕冷,发热,但不会是高热,波动在38度至39度之间,手肢却是冷的、发麻,全身困倦且疼痛,口呼出来的气感觉很热,口渴明显。

这个时候,暑气伤的不仅是“人的降气”,还伤到了人的肺脏了,

这时必须用“竹叶石膏汤” 清肺热、养肺陰。

方用“竹叶、石膏、麦冬”清肺热,“党参、粳米、炙甘草”养津液,“半夏”降金气。则圆运动可恢复矣。

03

暑泻

暑气伤人,亦容易致“腹泻”,古中医里称为“暑泻”。

即在这段“三伏天”里,暑气重的时期,若出现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可考虑此证。

方用:“滑石、竹叶、荷叶、佩兰6克,“神曲、蔻仁3克,“郁金、丹皮3克。

身体困乏的,可加“扁豆、山药”。 

而文章开头的那位小朋友,应该就是"轻证暑病"。

附带一句:身强者用川藿香,身弱者用南藿香

感谢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