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与交感神经

 潘大夫PDF 2020-05-10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更新这公众号,各种原因吧,提问的学友比较少,简单回答后,我也没多少时间逐一整理。

近日医院给了个任务,要写一篇关于“眩晕”的文章(建议写成指南模式,故以西医为主),在找资料、找文献的同时,发现有部分还是与中医相关的。我就特意再看了下《伤寒论》中有关眩晕的条文,时间关系,我就先讲解两条与“交感神经”相关的,(以前我一直强调,学习中医,就先把西医理论放下,有一定基础后,再回头后西医,二者互相结合。不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耗时太长了,很少人能坚持下来。的确,这几年看来,没有西医的加入,很少现代人会直接去理解“古中医”)

先列出两条与“眩晕”相关的条文:

68.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先讲解条文62

一个病人,畏寒发热了,医者给他用吐法或者下法,出现了胃脘部胀满,气下不去,还逆上冲胸口,心悸、胸闷感。眩晕,起来就更眩晕,寸口脉象是沉紧。如果这个时候发汗的话,身体就会站不稳,应用“茯桂术甘汤”治之。

(伤寒,代表的是有畏寒发热而已。新学友可以参考本公众号之前的文章:《“吴茱萸汤”的横向对比》中的一段:六经的分类总纲)

症状“翻译”出来了,有一定西医基础的学友应该就能一眼看出,“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等,都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

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

1、血压升高,心率上升,心搏动力加强==》气上冲胸:心悸感

2、外周血管收缩==》寸口脉沉紧

3、消化系统是抑制的==》心下逆满(心下指的是胃脘部,胃肠蠕动抑制,胃气就下不去了)

所以,不难看出“这个病人”的病因,就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

那么治疗呢?

当然是针对“病因”,用一些对抗“交感神经兴奋”的药为主了。

一、先看看桂枝的主要成分与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a.桂皮醛的作用:镇静作用,使自发活动减少;d.抗惊厥作用。

2利尿作用

3桂枝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4、桂皮醛能使肠胃蠕动亢进

二、茯苓:

利水渗湿、宁心安神

三、白术:

1、利尿作用:

2、降血糖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白术有血管扩张作用。对心脏呈抑制作用。

4、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近报道,白术对家兔离体小肠自发活动的影响多不相同,白术能增强兔离体小肠自发性收缩活动,使其收缩幅度加大。

(以上的成分与作用均参考“医学教育网”的。侵犯原创请指出,我会删除)

这不难看出,桂枝、茯苓、白术均有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故:用茯桂术甘汤治疗。

至于为什么不讨论甘草,个有觉得,甘草作用太广了,在这里不宜展开讨论以免产生误解。例如:

西医药理发现,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映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跟中医相符。

原文还有一句:“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因为本来“交感神经兴奋”的一个表现就是“汗腺分泌亢进”,本来病因就是使病人大汗淋漓,当然不能再发汗了。

但毕竟临床上不可能每个病人的发病都那么典型,上一个医者给“条文68”的病人用了汗法,但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就是“条文82”的情况了。

病人发汗,病还没有解,除了上述条文68的症状,还有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

这是过汗伤阳了,要用上“附子”了,故用真武汤主之。

到了这里应该好理解了吧。

这一篇文章,运用了比较多的西医知识。也许就是所谓的“中西医结合”,也许学习起来有的繁琐,也许让其他学友更容易地接受。临床上也许实用性不强,因为抑制交感神经的西药,多且方便。但读懂此篇文章,应该能使大家更好地运用“古中医思维”,希望对大家理解伤寒论有所帮助

以上为本人见解,仅供理论参考。

若有疑问之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