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一浮先生:私欲一起,人我炽然,打入鬼窟里去

 lwdalian 2020-05-10

马一浮先生简介

马一浮先生(18831967),单名浮,字一浮,号湛翁、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化宗师。十六岁应试,名列会稽县案首(第一名)。二十岁赴美日欧留学。回国后“自匿陋巷,日与古人为伍,不屑于世务”,潜心研究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抗战爆发后,先生忧愤于民族危亡,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邀,出山讲学。1939年,在四川乌尤寺创建复性书院,讲明义理,选刻古书,培养人才。抗战胜利后,先生回杭,重居林下,主持智林图书馆。建国后,任浙江省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


“爱人为大”者,无私之谓大,私则小矣。对天言则谓之仁人,对亲言则谓之孝子。爱人者,本爱亲之心以推之,故“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然后乃尽此心之量,是以天地万物为一身也。……私其身者,亦以物为可私;于是人与我睽,身与物睽。执有身见,有物见,有人见,有我见,则天地万物皆外矣。孝子之身则父母之身也,仁人之身则天地之身也。……“乾称父,坤称母”,斯能达孝矣。“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斯能达弟矣。……是故礼乐之兴,皆孝弟之达也;继天立极,为事亲之终也;尽性至命,即孝子之成身也;穷神知化,即天道之不已也。礼乐之义,孰大于是?
 
——《论语大义四·礼乐教中》
 
常人亦有私欲,未起时此心昭昭灵灵,未尝欠缺……及逢缘遇境,私欲一起,人我炽然,依旧打入鬼窟里去,便是违仁。故曰:“直须脚下无私,去一念,万年去,更无异念,方是不违。”此指学地功夫,是修道边事。若至诚无息,乃显真常之体,须亲证法身始得,不可揣量。以上一络索,总是分疏文义,不济事。……吃紧处尤在识仁,直下荐取,更莫迟疑。切不可拈弄一仁字,一诚字,下得注脚便当了事,此实丝毫无干涉也。
 
——《答张德钧》

释文: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