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刮大风会怕, 天打雷会怕,夜里还怕鬼,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成长过程造就了这种低生命质量?

 读原著 2022-08-11 发布于四川
   孩子从小比同龄人多学了点知识,其父母就喜欢到处显摆,以此,孩子自小好名好虚之心就极膨胀,逮着机会就想表现自己,是一个极好发散之人。平日里为人处世患得患失,好争又小气,言行总不能以德服人。他从没发现:外人对他的夸奖都是流于表面,对他的品格德性以及未来都是极不屑的。

     对这一切,先生看到极清,先生语重心长的跟他说:“你这样下去只是自欺欺人的一生,表面的虚荣掩盖不了你内心的不适,不安,空洞,王阳明先生就说:'精神、道德、言动,大率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然。’老子更是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真正有德之人极少发散,因为他们明德澄明,时时都能感知'万物皆备于我,返身而诚,乐莫大焉’,根本就不屑去向外妄求安慰。你有看到天经常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地经常大震大摇,起伏不定吗?

  说到这里,顺便说一下你曾经讲你怕打雷,还怕鬼,你知道根本原因是什么吗?一言以蔽之,你平日里的积善不够,天地本是人心的组成部分,人之所以心性不定,正是源于平日里做过不少让自己不能自慊的事,有愧疚的事,但妨没有这样,人心天地一体,别说小小的打雷,就是大大的地震,你也有一种处变不惊,或化险为夷,或淡然视之的慧力,这种慧力正来自平时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养心莫善于寡欲’,你从没有立起过道德上的志向与信仰,只有不断变化的所谓人欲梦想,以此生命根基不牢,自然常戚戚,成为情绪的奴隶,欲望的附庸,又如无根之浮萍,——六神无主,随波逐流就成了你的常态。

   《传习录》中也有——

  澄问:'有人夜怕鬼者,奈何? 
  先生曰:'只是平日不能“集义”,而心有所慊,故怕。若素行合于神明,何怕之有?  
  子莘曰:'正直之鬼不须怕,恐邪鬼不管人善恶,故未免怕。
  先生曰:'岂有邪鬼能迷正人乎?只此一怕,即是心邪!故有迷之者,非鬼迷也,心自迷耳。如人好色,即是色鬼迷;好货,即是货鬼迷;怒所不当怒,是怒鬼迷;惧所不当惧,是惧鬼迷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