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2岁就当选院士,孙斌勇直言学好数学:反对题海战术!注重3个字

 冬不拉拉 2020-05-11

2019年11月,他42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当年当选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人。

他叫孙斌勇,1976年出生于浙江省普陀区六横镇双塘社区孙家村,位列家中老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双胞胎弟弟。在这里,只要有人一提到孙斌勇这个名字,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因为村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孙家兄弟仨的。

一门三才子,是村里人对孙家的评价。

在当选之后,曾有不少媒体采访过孙斌勇,让他谈谈自身的成长经历、教育经历;这里我们找到一次舟山日报对他的采访,发现——这名在中国院士里头可谓颇为年轻的数学家,对关于我们现在的教育、尤其是数学学习的一些看法,也是存在着独到的见解。

在采访中他直言表示——学数学,他并不太赞成搞什么题海战术,更不赞成什么刷难题,而是要注重3个字。从小作为学霸的孙斌勇,透露了自己在学习数学时候的一些心得。

42岁就当选院士,孙斌勇直言学好数学:反对题海战术!注重3个字

01 学数学不能求快,要“慢”、求“细”、求“稳”

孙院士说,学数学不要求快,一定要慢学、细细地学……怎么个细法呢?他说自己从小的学习经验,就是把书看得很细,细到每一句话都能理解它是什么意思,每一个公式、定理,都能够自己独立证明。

比如,学习圆的周长,孙斌勇说自己就要搞清楚——圆的周长公式是怎么来的,这其实是就是π的定义。然后学习圆的面积,圆的面积的公式又是怎么来的,这他就明白这不是定义,是需要证明的了。

学习数学,就要这样明白,什么是定义,什么是定理——定理是要证明的,是不可以死记硬背的。学数学不能稀里糊涂,要慢,稳中求细,能笔算就不口算、心算,这是他对自己女儿学习数学的要求。

在孙斌勇看来,学好数学要一步一步来,虽然你每一步花2倍时间,但是每一步都搞清楚了,并且保证正确率,这比你中间某一步错了,最后毁掉整个计算证明,要来反而快的多。

42岁就当选院士,孙斌勇直言学好数学:反对题海战术!注重3个字

02 不赞成刷题,事半功倍的学习办法是“纵向挖深”

于是有记者问孙院士,对于现在的孩子学数学很辛苦,题海战术、整理错题,他是什么看法。孙院士的回答是这样的:

这的确也是一种方法,但其实这对于高二、高三的孩子估计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如果孩子能够从小像他上面说的那样,慢慢的学、细细地学,整个数学知识体系都搞明白了,那其实做几套题目就好了,不见得要花很多时间。

在孙斌勇看来,中小学里头其实很多的数学问题都是“平行的”,那些题目做一个,再做一类似的,就差不多了。再多就是重复、无效的劳动,白白浪费掉了很多学生们的时间。想要让学习事半功倍,就要做好纵向的挖深,比如做一道题就要把这道题里的知识点全部挖透。

适当的练习的确需要,因为不做题,孩子没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效;但是绝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功夫。当然,这也不是呼吁同学们去做难题,孙院士说:“做难题,费时间,花脑子,但对于知识点的增长用处也不大……”

42岁就当选院士,孙斌勇直言学好数学:反对题海战术!注重3个字

在他看来,我们要强调的学习,应该是增长知识的学习,然后是对整个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运用,很多问题,有的时候我们想不出来,可能是本身问题就还没有弄明白,然后就是解决它所需要用到的知识体系还不清楚。

知识从来不是什么孤立的东西,它附近往往还会有很多其他的知识。当你把这些知识搞清楚了,难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很快就解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