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的演讲

 教育者海敏 2020-05-11

 

不断探寻

如入澄明之境



最近在看Randy的采访实录,心内满是波澜。他的最后的演讲,依旧保持以往的谈笑风生,让人完全觉察不出那时的他已经是一位诊断出胰腺癌晚期的病人。在一串串被激起的会心一笑的背后,是他幽默的话语,坚定的心智。可叹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学者斯人已逝,有一种可惜命运不济好人的遗憾。但是,每每回顾他的字字句句,又感到他根本未曾走远,虽然20年过去了,他的人生智慧的温暖,依旧触手可及。

我最喜欢的的章节,其实是他在聊人生、理想、家庭,如何做研究,如何当父母的部分。这些鲜活的小故事,小感慨,像一个个微距镜头,把他从高高的讲坛上拉到我们平常人的生活里,看到一个普通人之于生活的不平凡的对待。

"It's not about how to achieve your dreams, it's about how to lead your life... If you lead your life the right way, the karma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 the dreams will come to you."

―Randy Pausch,the last lecture

这是我最喜欢的Randy的一句话,尤其感到惊奇的是他提到佛教里常讲的因果。转念一想,褪掉宗教的色彩,“业力”这个词是再白话不过的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梦想的达成在于你怎么做,结果不必期待,它也会如约而至。

这周的札记,好像不是很教育,然而却是最大的教育。我的一些心灵感悟,略书如下:

1.   真诚与坦荡

对自己诚实,对他人坦诚,本也是中国古人教化的君子作风。现代人渴望之做自己,也得先从找到那份初心和诚意开始。不违拗真心,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轻活法,然而这也是一种高阶体验,因为在五色令人盲的当下,一不小心就偏离了,甚至看不到它真正带来的价值。这是关于“与自我相处”的教育。

2.   无聊是你自己选择的

这世界上没有真正无聊的环境或者无聊的人,你如果感到无聊,是你自己的刻意选择。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鸡汤完全是可以自足供应的,因为人生过得是不是有意义,也全是自己说了算。别人定义不了你什么,别人也不一定完全能明白你的感受。面对不同的情境,或逆或顺,我自岿然不动,择其有趣之事而作之,无聊自然远离你,甚至挫折、苦难都仿佛不见。去做那些让你感到很棒的事情,而不是让你自怨自艾、自怜自伤的事,会有超乎想象的心流,丰足你的现实人生,无关风月,无关寒来暑往,无关寿夭谤责,无关赞誉褒奖,只有你和你内心的满足。这是关于“如何生活”的教育。

3.   用点小魔法

生活里的许多小事,看似没甚大碍,却经常让人觉得死缠烂打,怎么都很难解开症结。我们有时候就是太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不愿意再多动一点脑筋,去异想天开,让奇迹拯救世界。子非魔术师,亦可有点小魔法。无论是与家人的沟通、同事的合作,在感觉要逼近死胡同的时候,无妨试试一些打破常规的方法。带点小魔法到生活里,不是为了惊倒众生,而是让它芝麻开窍。

每个人的本性难移,习气颇重,都是难改的江山。愚公移山,才是小魔法变成大道理的正确方式。创造力萎缩不萎缩,得看我们对生活,对身边的人下多少功夫。性格局限其实是习惯的流露,日常的处事态度和方法,时不时略微打破一点点条件反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此坚持下去,自性也会有更大的增长,更会惊讶到自己——哇,原来我有这么大的弹性!这是关于“如何与世界互动”的教育。

人生里的九九八十一难,永远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你拥有孙行者72变的能力。

撰文/编辑|海敏文章图片|Pixabay.com原创文章、摄影照片转载请后台联系



于混沌之道中,探寻澄明之境
海敏,教育研究者|Life Coach                   

        教育之海十载,文艺之心不老。加拿大、日本二度留学,现居多伦多。多伦多大学教育学、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双硕士。7年国家教育外事交流,3年市场、公关、语言教学。周游列国,热爱自然,击壤而歌。钟爱灵性修习,琢磨占星禅坐。一腔热忱,志于寻道,体悟天地之美,实践生命完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