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双垣|改名儿

 老台原创小辑 2020-05-11

《市井百态》之值班 - 铸青铜  作者:曾红梅

“文革”中有很多的荒唐事儿,其中之一就是改名儿:人名儿、地名儿和字号。

由于“破四旧立四新”的缘故,很多人把自个儿名字里富贵荣华、繁花锦绣、温文尔雅给改成了“革命”的内容。“8.18”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时为他佩戴红袖章的宋彬彬,因为伟大领袖对她说:“文质彬彬的彬吗?要武嘛。”她便改名宋要武。此后,全国效仿之。

比如我一街坊家的独生女,她妈妈产后大出血不治而亡,她爸悲痛至极,怀抱女婴于亡妻前发愿一定把女儿养大、誓不再娶。故而给女孩儿取名儿甄金枝。不料,后来“文化大革命”来了,女儿想当红卫兵,红卫兵头目说:“资产阶级的金枝玉叶还妄想加入造反组织?先割割自己的命吧”。甄金枝没跟他爸商量,拿着户口本就到派出所把名字改成了甄革命。后来他爸说:谢天谢地,幸亏老祖宗姓甄,咱若是姓白、姓贾、姓布,姓樊或者姓范,您再敢叫革命不得真要了你小命呀?!

后来,宋要武恢复了原名,甄革命也不再叫革命,据说一度叫甄由美,现在叫甄嬛。

有一种带颜色的再生纸,由于原料是回收再利用,黄红绿蓝都有,通常做包装纸用,比较结实。“文革”中这种纸适合刷大标语写大字报,用量剧增,这种纸后来就叫大字报纸。

原来有家糊灯笼的在琉璃厂有个铺面,叫宫灯厂门市部,后来改名叫美术红灯厂;大栅栏儿的步瀛斋多好一名字,愣改成前进制鞋厂。更有意思的是,现在的第一医院是50年代老大哥援建的,官称儿苏联医院,“文革”改成反修医院、而大老美办的协和,嘿,就叫反帝医院。和这两个医院同名儿的还有两条街,就是纪念碑往南一左一右的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这两条街洋楼林立异国派头十足,晚清和民国时这儿是租界地,西交民巷有白宫那样儿的建筑从前是外国银行,东交民巷有法国医院和影视片儿里演烂了的六国饭店。您猜怎么话儿说,改了:反帝路和反修路。

就那些年,犄角旮旯儿的改换名称太多了。就说门牌号,我记忆里的第一种是蓝地白字的洋瓷牌儿,大马路小胡同的牌子也是一个样,弹弓子能崩掉瓷面儿露出一个个圆形的洋铁痕迹。我们家是正东正西的横胡同,原先叫羊肉胡同,因为旁边儿有一条扬威胡同,后来就突然改成了耀武胡同,好么,耀武扬威,真不是个好词儿。原来的门牌号儿是从东头北起1、2、3的顺序到胡同西口再转向路南,就是六几年这次,蓝牌子换成了红色的,次序也变了,凡横胡同,路北单号路南双号。假如这条街路北8个院儿是1、3、5、7、9~13,路南若只有三个门,那就是2、4、6仨门牌——13以下缺的那几号就他妈爱谁谁了。这创意是不是脑残没法儿定义,反正按北京人话儿说,这叫:母主意。

就是在换成红牌子的这一次,很多胡同改了名儿。与一些历史文化事件相关的发生地考证起来要添加注释,否则无法对应。比如八大胡同序列里的主要组成部分:大李纱帽胡同和小李纱帽胡同改成了大力胡同和小力胡同、王寡妇斜街改成了王广福斜街、李铁拐斜街改成了棕树斜街。这倒好,浪子怀旧都找不着门道儿了。

《市井百态》之青春期 - 玻璃钢  作者:曾红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