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关于母亲必读的十一本书 | 诚挚推荐书单

 老鄧子 2020-05-11

李雷


今天是母亲节,除了祝福母亲以外,还有什么可做吗?

读书吧。每个人有母亲,看看作家们如何用带着体温和思考的文字,记录他们的母亲吧。

中篇君


妈妈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你走过多少的路,母亲就陪着你走过多少路。原来母亲才是和你一起静守平淡的人,原来陪伴才是幸福最美的样子。趁一切都还来得及,一定一定善待母亲,好好爱她......

——史铁生《我与地坛》

母亲节书单

妈妈

个人心里都有爱,但很少有人能意识到,爱要及时,才不会因错过而后悔。

19封给母亲的信,写满对亲情、亲子、生命、教育与岁月的思索。

       “我们能够给的,多半是比你们破碎时代好一百倍的房子、车子、吃不完的食物、丢不完的衣服,哦,或许还有二十四小时的外佣和看护。但是,为什么我们仍然觉得那么不安呢?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在假装正常过日子的中年儿女其实都知道,我们所给的这一切,恰恰是你们最不在乎的,而你们真正在乎和渴望的,却又是我们最难给出的。我们有千万个原因蹉跎,我们有千万个理由不给,一直到你们突然转身,无语离去,我们就带着那不知怎么诉说的心灵深处的悔歉和疼。

       很多年以来,当被问到“你的人生有没有一件后悔的事”,我多半自以为豪情万丈地回说:“没有。决定就是承担,不言悔。”

      但是现在,如果你问我是否后悔过什么,有的,美君,我有两件事。

——龙应台《天长地久》

母亲节书单

妈妈

书是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它对抗恶、死亡与恐惧。

在得知母亲身患重病后,威尔一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件事并自然地跟母亲沟通。偶然的一天,他们开始阅读同样的书,为了在母亲之后的治疗中两人可以一起探讨这本书。两个人的读书会就这么开始了。

在固定进行的读书会期间,他们开始了一段阅读广度和人生深度的对话之旅。从热门惊悚小说到 经 典畅销书,从诗歌到悬疑故事,从异想天开到精神层次探讨……穿插着作者对儿时的回忆、母亲的不平凡经历、各自的人生际遇,借阅读,他们探讨了勇气、信仰、孤独,感恩、学习倾听甚至葬礼等多个话题,分享着各自对文字和生命的态度和观点。最终,他们可以真诚地交换彼此对死亡的观点了。正如作者所说:书让我们彼此更贴近,让我更了解母亲的一生和她的选择。

这本书是作者与母亲的亲身经历,笔触温暖,整本书不只是对母亲的追忆,也是爱书人的飨宴。

这本书彷若家庭版的《相约星期二》,是母与子的最后对话,但其中不乏人生哲学与生活智慧,让我们看后从中感悟:

《在切瑟尔海滩上》让人充分体验爱与耐性;

《七十空性论》让人读后感到平静;

面对抉择时,《灿烂千阳》是个不错的选择;

谈到人生哲学时,《刺猬的优雅》让母子两人讨论不停……

每一场母与子的精彩对话,都是日常生活的智慧浓缩,通过阅读书籍,他们分享了关于信仰、感恩、接受、宽容、勇气、信任等各自的看法和体会。读后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平静,让我们的心变得宽广而坚强。

——威尔·施瓦尔贝《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母亲节书单

妈妈

 如果你喜欢悬疑,但不喜欢那种黑暗阴冷色调的悬疑,那么这部温暖的《时生》不妨一读。

不过这依旧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关于亲情的故事。

这个母亲节,真正懂得感恩父母,也许需要一个故事的深层启迪。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心怀未来,心存感恩,就像时生说的:“能来到这个世上,就该心存感激。”

     这世上的任何一个生命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总有一种被称为命运的丝带把我们前尘后世的所有物事关联起来,给予我们一份使命感。

      而感恩,就是对生命最好的报答。就像时生一样无论父亲在年轻时候是多么的不完美,但他依然感恩自己能出生在这个世界上。

    “到了我这个年龄,周围的朋友都有了孩子。问及生下孩子的原因时,所有人的回答都是“顺其自然”之类的。但我更想知道的,是他们能否在孩子面前自信的问“作为我们的孩子,你觉得高兴吗?孩子是否会回答以“我非常庆幸有你们这样的父母”,其实这永远是个谜。我一直想解开这个谜团,这便是《时生》的源头。

——东野圭吾《时生》

母亲节书单

妈妈

我们只有走到父母的年纪;

才能懂得他们的为难和爱。

《我的母亲手记》是日本作家井上靖的私密日记,也是热门电影《我的母亲手记》的原著。全书记录井上靖幼年因战乱与父母疏离成长,在父亲去世后,与手足一起接手照料年迈的母亲,无奈母亲的老年痴呆症日渐严重,一步步失忆。井上靖以长达十年的时间,记录了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母亲八十到九十岁的 生活,冷静、细腻地观察和叙说,试图为母亲留住渐渐模糊的记忆,在一步步的记录和陪伴中,他也重拾了对母亲的爱。同时,读者可以清晰读出他对于“活着”的解读和生命的关照。

“一旦父亲不在了,我突然发现死亡和自己之间一下没了阻隔,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不管愿不愿意,对死亡之海的一部分再不能视而不见,也明白接下来就轮到自己上场了。

不过我的情况是,母亲依旧健在,死亡之海的半边还让她给遮着。只有到母亲也过世了,我和死亡之间竖立的屏风才会完全移除。到那时候,死亡肯定将以迥异于现在的面貌,逼近我的眼前。”

—井上靖《我的母亲手记》

母亲节书单

妈妈

界上顶疼你的人是谁?
当一个人在五十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要比在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苦多了。张洁把自己和母亲的最后的回忆写成了此书。这是对母亲去世的沉重的悼念;这是对母爱凄婉、深长的颂歌;十几万字、七十几幅图片,详尽记录了母亲生命中最后的八十多个日夜;很少有这样刻骨铭心的长篇自述;它讲述的是生命、爱和灵魂的故事。所有的磕碰、琐碎、缠绵,一夜之间都不复存在,只有这些椎心泣血的文字,诉说着永远的母女之情。书中的照片,和文字一起讲述着母亲的故事、母女的故事,以及母亲、女儿、外孙女的故事。

       “我算是大不孝了。
  妈年事渐高以后,我并没有经常守在她的身旁,而是把她丢给小阿姨,或游走异国他乡、或应酬交际、或忙于写作、或去陪伴我的先生……以为有小阿姨在她身边,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尽管现在我不论走到什么地方都把妈的一点骨灰带上。可这还有什么用呢?在她老迈力衰,最需要我在她左右的时候,我却把她远远地丢下了。
  一九九一年七月初我到黑龙江大庆采油七厂采访,她比我哪一次外出都更想念我。听小阿姨说,她不断地说,张洁快回来了,张洁快回来了。好像在为无人照应的自己鼓劲。
  可是我在大庆给妈打长途电话,问她各方面情况如何的时候,她老是说:“没事,挺好的。”
  有一次妈便结得特别厉害,急迫地念叨着:张洁要是在就好了,张洁要是在就好了。而我却远在大庆。”

——张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母亲节书单

妈妈

”阿嫲”不是母亲,却是母亲的母亲——外婆。

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岛田洋七的父亲只身回广岛看看,却受核辐射死去。因无力抚养,母亲只好将年仅八岁的昭广寄养在佐贺乡下的外婆家。虽然极度艰苦,乐观的外婆却总有神奇的办法让日子过下去,让生活充满创意、发现和欢笑。这本书我们可以真切读到老一辈母亲的生活智慧。

“穷有两种,一种是穷得开朗,一种是穷得消沉。”

“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

“时钟反着走,人们会觉得钟坏了而扔掉。人也不要老回顾过去,要一直向前走!”

“人生就是总和力。”

看着久保平静的笑容,我想起外婆曾经说过的话:“真正的体贴是让人察觉不到的。”我们做了什么呢?久保也没请求我们,我们却擅自去打工,强迫他收下钱,他没来旅行,还生他的气。我们根本就不体贴久保。我们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把亲切强行施予久保。让人讨厌的事情就是太招摇。晚上别提伤心事,难过的事留到白天再说,也就不算什么了。别人跌倒一笑置之,自己跌倒更要一笑置之。因为人都是可笑的嘛。别抱怨“冷啊”、“热啊”的。夏天时要感激冬天。冬天时要感激夏天。人到死都要怀抱梦想!没实现也没关系,毕竟只是梦想嘛。

——岛田洋七《佐贺的阿嫲》

母亲节书单

妈妈

《致亲爱的母亲》收入六十一位德语国家各界名人致母亲的信,写信人中有歌德、席勒、海涅、莫扎特、门德尔松、舒曼、瓦格纳等文学家、艺术家,恩格斯、叔本华、尼采等思想家,也有腓特烈大帝、俾斯麦、毛奇将军等军政人物。不管他们占据多高的职位,或取得多大的成就,他们在母亲面前始终都是普通的、纯真的孩子,对母亲都怀着崇敬和爱戴的真挚情感。书简的文字有的相对平淡,有的较为热烈、充满激情,但语言大多质朴无华、不假雕饰。我们通过这质朴无华的语言,可以感受到人世间可宝贵的母子(女)亲情。

     康德: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母亲。因为她在我的心底种植和培育了第1颗善良的种子,她打开了我的心扉接纳自然的千百种印象,她唤醒并扩展了我的理解力,她的教诲持续不断地影响了我的一生。

——《致亲爱的母亲》

[德] 歌德等著,[德] 保罗·埃尔柏根编,赵登荣译

母亲节书单

妈妈

《发现母亲》是作者殚精竭虑磨砺十年而成的一部母亲教育专著。

女人的名字叫母亲,母亲能顶半边天。母亲是一个伟大的称呼如何认识母亲这个重大角色,《发现母亲》一书,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人类目前所强调的教育都是“显教育”,对于更本质更重要的“潜教育”却不加关注。道德、勇气、责任等不是通过教育者的“教”就能起作用,而是要通过教育者的“做”才能达到目的的。过往的教育学是“教”的教育学,以后的教育学将是“做”的教育学。

—王东华《发现母亲》

母亲节书单

妈妈

优等的家,来自于爱的力量。

弗洛伊德认为,人在6岁以前的时光,是一生当中的关键。
想想看,有点可怕。一生的命运脚本,都在童贞的某个清晨完成并斩钉截铁地画上了句号。其后的所有遭遇,不过是不同舞台上的重复再现,剧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优等的家,从爱起步。
年轻母亲的心,多半有着乔其纱一般的细致,甜奶油一般的温软,还有敏锐的觉察和淡淡的忧伤。

作家毕淑敏暖心亲子小说20篇,令人感动的关于母爱与孩子的故事,为每一位妈妈讲述自己的亲子教育心得,塑造家长与孩子沟通的科学方法,体现着家长与孩子相互理解、尊重的重要意义。

     那天在电梯里,看到刚从乡下来的开电梯的小姑娘,伏身看一本小书。
  我说,这么用功啊?是爱情小说吗?
  她的脸蛋原本有两抹红晕,听了我的问话,近乎发褐了。她说,我在准备考试。
  轮到我不好意思了,说考什么呢?
  她说,考开电梯。
  我说,开电梯还用考啊?你不在的时候,不都是我们自己开的么?
  她说,要拿证的。考不下合格证,这个活儿就干不成了。
  说完,她就低下头去在轻微的上下颠簸中继续看书,很专注的样子。
  我想,如果说连在电梯间按数字的简单工种,都需要持证上岗的话,那我们作为父母,每日要回答的选择题,要判断的正误题,委实是太多了。谁来考核我们?谁来发给我们上岗证?
  这本集子中的小说,写了妈妈们的困惑和寻找,也写了孩子们的期待和逻辑,算是我的一份答卷。
  过了些日子,我看到电梯工用涂了凤仙花汁液的食指,按下了电梯的开关。
  我说,这么高兴啊?
  她回答,及格了,过关了,这份活儿保住了。俺以后就可以长待下来了。
  做父母是没法子辞职的,也没法子补考重新来过。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真的要羡慕电梯工了。她的努力可以告一段落,父母们却没有终点。总要努力,好上加好。

——毕淑敏《优等的家》

母亲节书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