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痛稀水样便伴肚脐周围发凉的经方治疗

 中医药方便 2020-05-11

经方思维: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是在于方证是否辨的正确。方药的适应证,即简称之为方证,某方的适应证,即称之为某方证,如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大青龙汤证、柴胡汤证、白虎汤证等等。

治疗腹痛、腹泻、呃逆的患者今日复诊,反应中药吃前两副的时候效果特别的好,到后面效果就没那么明显了。腹痛和稀水样便的症状都消失了。以前她把手放在肚皮上,总是觉得肚皮发凉,服完中药以后,肚皮和手的温度一样了。

我看了一下初诊用的方子是半夏泻心汤和真武汤,初诊的时候腹诊也做了,临证舍腹从症,值得记录的一则医案。

简要病案:

姚某,女,56岁。

病案号:886797050。

初诊日期:2020年5月4日。

腹痛、稀水样便2周。

腹痛、呃逆、稀水样便,大便每日一次,肚脐周围发凉,口中和,无恶寒、发热。

既往大便不成形1年。

脉紧,舌淡苔白舌底瘀。

腹诊:腹部平,腹力中等,黄瓜样悸动,肚脐下压痛。

腹诊图:

辨六经为:厥阴太阴合病

辨方证为:半夏泻心汤与真武汤合方

处方:

清半夏10克,干姜10克,黄连5克

人参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20克

黄芩10克,赤芍15克,茯苓12克

黑顺片10克,生姜15克,白术10克

颗粒剂 7剂 1袋 水冲服 每日2次。

2020年5月11日上午复诊:自诉口服中药前两剂效果非常明显,服药后腹痛、水量便均消失,呃逆也明显减轻。自述以前肚脐周围发凉,把手放在肚脐上都感觉出局部皮温低,手是热的,服药后,皮温恢复正常。现仍有呃逆,故今日复诊。

现症:呃逆,自觉腹胀,呃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大便稀,无腹痛。脉滑,舌淡苔薄黄舌底苍水色。

腹诊同前无明显变化。

辨六经为:厥阴病兼水饮、瘀血

辨方证为:半夏泻心汤与苓桂术甘汤、桂枝茯苓丸合方

原方减黄芩用量、加黄连用量,考虑有下寒,没用牡丹皮,因为有呃逆,生姜也没去。

处方:

清半夏10克,干姜10克,黄连8克

人参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20克

黄芩6克,赤芍15克,茯苓20克

桂枝12克,生姜15克,苍术10克

桃仁10克 

颗粒剂 7剂 1袋 水冲服 每日2次。

讨论:

1、半夏泻心汤及真武汤的识别: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共有的症状“呕、利、肠鸣与痞满”,生姜泻心汤的呃逆有明显的食物不消化味,甘草泻心汤多伴有精神症状、粘膜病变,半夏泻心汤为三个泻心汤的基本方,临床较常用。本患者呃逆、稀水样便,给予半夏泻心汤。初诊有呃逆,复诊则诸症缓解,呃逆成为主要症状,为什么不用旋覆代赭汤?旋复花下气去结,利于大便干,不利于腹泻,本患者不适合。更没有干呕、吐涎沫的吴茱萸汤证。

真武汤的识别,以腹痛、下利为目标,尤其是肚脐周围发凉,对真武汤的应用,更有特指的价值。附真武汤原文:“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2、腹诊与临床症状的取舍

初诊患者腹痛、水样便明显,虽有悸动、压痛的腹证,依然舍腹证,求之于临床症状。二诊则诸症与腹诊结合组方。悸动用苓桂术甘汤,压痛提示瘀血用桂枝茯苓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