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倦勤斋藤萝架通景画的象征之谜

 清风322 2020-05-11
当我们的祖先离开树的世界,走向草原、河谷、平原,进入文明的辉煌时,家族的繁衍却一直与树联系在一起。

在乾隆花园最北端矗立着一座宫殿倦勤斋,面阔9间,但大门没有处于正中,而是设于东三间,为了克服视觉上的不对称,于倦勤斋的东一间和西五间处建走廊与对面的符望阁相连,合围成一个庭院,这样大门正好开在了中间。西六、七、八、九间被西边的走廊隔开了,被隐藏了起来,神秘的西四间就指的是这四间。

倦勤斋东五间

这四间有什么神秘的呢?因为它里面藏着一个戏台,外面是看不见的:西六间被装修成一座仙楼,楼上楼下设乾隆看戏的坐垫即软宝座,西七、八、九间是开敞的,没有设隔断,戏台设于其中。戏台被通景画覆盖包围,王幼学等人利用南窗户、西、北和天顶整体上构图了一座藤萝架,四角攒尖顶的戏台在藤萝架下,北竹蓠芭墙画有一个月亮门,门外有仙鹤和宫殿;西竹蓠芭墙外是大山。粗大的藤萝干茎缠绕着竹架爬上架顶,繁茂的藤萝叶密密麻麻,重重叠叠,叶缝间透露出湛蓝的天空,并垂下累累花朵。

西四间戏台与藤萝架通景画

  这种用藤萝架通景画装饰宫殿的做法,据聂崇正先生《故宫倦勤斋天顶画、全景画三题》的考证,还有咸福宫、半亩园、敬胜斋3处,倦勤斋藤萝架通景画仿敬胜斋,敬胜斋仿半亩园,最初由意大利人郎世宁绘制。看来这种题材在宫中被广泛使用,一定有它的寓意所在,因为北壁竹蓠芭墙月亮门都有“双喜临门”的寓意,故本文需要探讨的是为什么乾隆要使用这个藤萝架题材?象征着什么?

藤萝架天顶

  查“藤萝”一词,找不到答案。于是我想到了青铜觚上的蕉叶纹,为什么要装饰蕉叶纹呢?蕉叶纹,大家公认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皿上,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兽面纹觚、陕西扶风出土的鸟纹觯上均有较原始的蕉叶纹装饰。但可以确定的是,商代肯定不称“蕉叶纹”,蕉叶纹是后人“望形生意”的称呼,况且中原和陕西一带也不产芭蕉。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兽面纹觚(同),同上部饰奕叶纹

商代四羊方尊上的奕叶纹

笔者暂称之为“树叶纹”。

树叶装饰于青铜觚上,肯定是有用意的。据朱渊清老师《藏于礼器:青铜觚与玉瓒》的考证,青铜觚称同,青铜觚上的铭文曰:“成王赐内史亳醴,弗敢豦作裸同。”确定了酒器“同”即是觚的本名,《尚书·顾命》有“上宗奉同”、“乃受同”、“太保受同”等记载。特别重要的是商代和西周早期的同中插有玉质柄形器,正面朱书“祖庚”、“祖甲”、“祖丙”、“父□”、“父癸”、“父辛”等商王名字,说明它们是插在同中祭祀祖先的神牌。非常吃惊的是笔者发现了故宫亦藏有这种祭祀祖先的神牌,上面刻有“孙宝”、“子”。有的青铜同和同中的玉质柄形器上都刻有树叶纹,说明祭祀祖先跟树叶有关系。至于是什么树叶就不知道了。

故宫藏玉祭祖神牌

故宫藏玉祭祖神牌局部

既然树叶装饰在祭祀祖先的同上,那肯定跟祖先有关系,而祖先又跟世代的世有关系,世又跟叶有关系,据朱渊清老师考证,“叶”字的繁体字“葉”含有世代的“世”字,古称三十年为一世。“世”是从“葉”中简化分化出来的,林义光《文源》称:“草木之叶重累百叠,故引申为世代的世。”《诗经·大雅·文王》曰:“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毛传》称:“本,本宗也;支,支子也。”

对于《诗经》这句,应作这样理解,“本”,树干;“支”,是枝的本字,即用树干和树枝象征本宗和子孙分支,好像与叶没关系,但笔者查到了东汉蔡邕《琅琊王傅蔡郎碑》记:“奕叶载德,常历官尹,以建于兹。”“奕叶”,累世、代代之义。奕,盛大意。如果本支强大,叶就会盛大,所以奕叶是显示本支强大的象征,叶多又大则树冠大,树冠大则可荫佑子孙。所以“树叶纹”应称“奕叶纹”,奕叶就是大叶之意,虚称,比实称蕉叶好。

先民用奕叶纹象征家族的盛大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叶重累百叠,寓世世代代兴旺发达。所以家族的繁衍可以用一棵大树来表示,祖先的正脉即长子长孙这一脉是躯干即本,支脉子孙是分枝,躯干大,长出的枝就越多,枝越多,叶就越茂密,叶越茂密,结的花就越多,所以叶和花朵象征家族兴旺,世世代代繁荣昌盛。

弄清楚这个后,再回到倦勤斋的藤萝架下,感受就不一样了,只见藤萝干茎缘竹架而上,条蔓纤结,呈屈曲蜿蜒之伏,如蛟龙出没于波涛之中,花朵大而下垂,紫中带蓝,灿如云霞。当抬头看见藤萝的这种缠绕伸展,势不可挡之状时,定会感到生命在疯狂地生长,所以倦勤斋茂盛的藤萝枝叶和累累花朵象征世世代代,繁荣昌盛,无穷无尽。

非常有意思的是藤萝架通景画最初是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绘制的,藤萝架通景画的创意,无论是乾隆的还是郎世宁想出来的,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只有藤萝叶才能表达重累百叠的意境,当乾隆站在藤萝架通景画下时,枝繁叶茂的感觉一定会产生。

把我们的眼光投向世界文明时,树与祖先是联系在一起的,也许这是我们从猿进化为人后,对树的回忆,它所遗传下来的基因使然吧。

用树来象征家族的繁衍,西方一直有这个传统,并把它绘制成了图。中国古代至少在《诗经》时代是有用树来象征家族繁衍的,但方式不一样,是用诗或纹饰来表达的,没有把家族的繁衍绘制成一棵大树,后来纸发明后,便使用了家谱这一方式来记录家族的繁衍历程,其在家谱中写下的家族祖先儿孙姓名,如果把这些名字串联起来,实为一棵大树。

1612年意大利佛罗伦萨本德尔图尔科家族树图(老祖宗的姓名位于根部)

1540年瑞士哈布斯堡家族树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