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泡个茶也能“赌斗”?上起皇帝,下至平民,无不好这一口!

 响品有约 2020-05-12

九百多年前,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北宋都城东京的汴河岸边,一座飞檐翘角、门楣雅致的茶馆里,聚集着一群人。

宽大整齐的前厅正中央摆放着一张长方形的梨花木大案,案旁坐着七八个人,这些人有男有女,衣着华丽、举止优雅。他们齐齐望向后厅,眼神中皆带着几分欣赏和期待。

与前厅隔着一面珠帘的后厅,气氛比前厅来得紧张。不过,五六个小厮丫鬟只是在一旁观看,忙碌的却是两个华服公子。

只见他们二人一会儿轻轻转动小石磨,细细地磨着;一会儿架起小金碾往复运动,响起一阵挑弦弄琴般的音律之声;一会儿将水瓶放在小风炉之上,边扇扇子掌握火候,边倾听着瓶里的响动。

没过多久,前厅翘首期盼的人们终于看到了两位公子闲庭信步一般拨帘而出,丫鬟捧杯随后,将两个青黑色的陶盏端端正正地摆放在大案上。

人们忍不住伸头向那陶盏里看去,只见里面都是深色的粉末,以及若有似无的香气。

大家的神色更加紧张,也更加期待。

这时,一位坐在离大案位置最近的中年男子郑重地站起身来,目光缓缓地环视厅内一周,然后吐出两个字:“开始!”

随着这一声号令,所有人都站起身来,目光向大案上聚焦。

只见两位华服公子举起手中的水瓶,以不同的姿势,将沸腾的清水注入青黑色陶盏之中,立刻泛起一层白色的水沫……

好,咔!

前面描绘的这一系列场景,并不是截取自哪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几个世纪之前,这是真实存在于民间的一种活动,而且是当时上到皇宫贵族、下到贫民百姓,人人喜欢、人人参与的一种活动——斗茶。

斗茶,又叫茗战,这名字听上去就带劲,儒雅中带着硝烟味儿。

简单地解释,斗茶就是比赛谁的茶品质优、谁烹的茶好喝、谁点茶的技术高超。再说白一点,就是爱茶人之间的 battle,除了规定动作以外还有 freestyle,即兴讲讲茶的故事,以茶为题吟诗作赋,这也被称作“斗茶令”。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全民运动兴起于唐朝,在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刚才描绘的场景还是在正规的茶馆里,其实在宋朝时期,就连街边一棵大树下的阴凉里,都能成为百姓斗茶的场所。

那种普及度和民众的痴迷程度,估计只有如今的玩手机能与之相媲美了。

然而,要说技术含量,玩手机显然无法与斗茶相提并论。

要想赢得斗茶的胜利,一看汤色,二看水痕。汤色,顾名思义就是茶汤的颜色。宋朝以白茶为上品,茶汤当然是以白为优,能烹出鲜白、纯白茶汤的就是优胜者。

可别小看了这汤色,它和茶芽的品种、采摘的时间、制作的工艺、烘焙的火候都息息相关,哪怕其中有一环稍微差点意思,都可能直接导致最后斗茶的失败。

至于看水痕,这个更有意思。

唐宋时期人们不是像现代这样单纯地“喝茶”,那时的茶都要碾成细粉,喝的时候连茶带水一起,叫“吃茶”。

而细茶粉在沸水冲泡之下会产生白色的水沫,称之为“汤花”。上好的汤花匀细醇厚,能在茶盏上形成一层“茶盖”,并且和茶盏的盏壁紧紧地咬合。

谁的汤花持久,散去慢,水痕露出晚,谁就是斗茶的优胜者。

要想取得这一环节的胜出,不仅要看点茶的手法、身法,也要看用水的水质、煮水的火候,简直处处是学问。

这是不是越看越觉得眼熟?没错,我们平时喝咖啡的时候,卡布奇诺或者拿铁,上面那一层就可以做出各种图案的奶泡拉花,是不是和斗茶里的“汤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聪明、智慧而又充满了雅趣的老祖宗,早就把品茶从味觉享受提升到了精神享受的层面,将一种习俗升华为一种文化。

到了明清时期,斗茶虽然没有宋朝那么如火如荼,但仍然流传了下来,一直到今天。

每年的 11 月,便是福建武夷岩茶的斗茶赛季。每当这时,就有成千上万的爱茶人从全国各地聚集到福建,聚集到武夷山,或参与或观赏这流传了千载的斗茶盛事。

今日的斗茶已经有了各式各样的别名,“茶王赛”、“名茶赛”、“选状元”,举办层级从省级到地市级到乡村级,有团体赛也有个人赛。

时过境迁,现在的武夷岩茶斗茶的评定标准也和千年前发生了很多变化,毕竟茶叶的品种、品茶的方式都大大不同了。

但无论怎么变,斗茶这一活动仍然存在,而国人对茶的喜爱也并没有减少。

虽然我们已经不能穿越回宋朝,亲眼看一看宋人斗茶的盛况,但从口耳相传至今的诗句中、博物馆典藏的书画作品中,还是多少能领略一点当年的风采。

当然,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亲自去福建武夷山看一看斗茶赛的现场,品尝一下著名的武夷岩茶,做一回风流的文人雅士。

不须老远来沽酒,只觅天酥为点茶。 —— 《宣妙楼》宋 方鸿飞

看过不少关于宋代斗茶的内容之后,估计就有朋友想问了,宋朝人斗茶的时候用的都是什么茶呢?

其实关于这点,宋朝人并不是特别的讲究,不过从记载中看,貌似宋朝茶白汤比较多,所以估摸着大多还是喜欢用白茶吧。而斗茶专用的建盏釉色也多为深色,相对来说更能凸显白色茶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