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篆书丛帖 | 篆书之美

 mengk4fz0yyf5h 2020-05-12

篆书所自来远矣。其古文科斗之书,已见于鼎彝金石之传,其间多以形象为之,而文彩未备也。自古文科斗之法废而后世易以大篆,实出史籀也。籀在周宣王时为太史氏,其书今之所存者,石鼓是也。以其籀之所创,故名之曰“籀书”;以其为太史氏而得名,故又谓之曰“史书”。若夫小篆,则又出于大篆之法,改省其笔画而为之。

——《宣和书谱》

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狭义指籀文和小篆,广义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及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各国的文字和小篆。

历代篆书名家有秦之李斯,汉之许慎,三国曹魏之韦诞,唐之李阳冰,宋之徐铉,明之李东阳,清之邓石如、吴让之、杨沂孙、徐三庚、何绍基、胡澍、赵之谦、吴大澂、吴昌硕等等。

“名家篆书丛帖”,收入清代中期及后期著名书家邓石如、吴让之、杨沂孙、徐三庚、何绍基、胡澍、赵之谦、吴大澂、吴昌硕等人的篆书作品。本丛书期冀以篆书的沉雄挺拔来丰富汉字书法的用笔技巧,带动篆刻艺术的发展。

全书四色彩印,精美高古。可习可赏,是篆书临习、练习笔力的必备书帖。

本丛书编者孙宝文,原吉林文史出版社副社长,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搜集、整理、研究,已出版《馆藏国宝墨迹》系列、《历代拓本精华》系列、《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等书法碑帖类图书百余种。

“名家篆书丛帖”全二十种,2018年已出版前十种:

2018上海书展·新书抢先看|名家篆书丛帖十种

2019年3月再推出十种。

邓石如篆书四斋铭

名家篆书丛帖 | 篆书之美

邓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初名琰,又字顽伯,别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安徽怀宁人。精四体书。篆书沉雄朴厚,自成面目。篆刻苍劲庄严,流利清新,世称“邓派”,也称“皖派”。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邓石如篆书朱熹的《四斋铭》五幅条屏,并附有吴昌硕书写的一幅条屏,共计六条屏。邓氏书五幅条屏,时年五十八岁。有方家评说:此作真气弥漫,笔意俱到。而吴昌硕所书条屏,亦备具神采,与邓书交相辉映。条屏幅高一百三十四厘米,幅宽三十一点四厘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著名学者容庚先生曾指出,除上述这件书作外,他也藏有一件邓氏书写的与此相同的五幅条屏,只是附有的另一条屏为吴让之题跋。

邓石如篆书庾信四赞

名家篆书丛帖 | 篆书之美

《庾信四赞》为北周文学家庾信的《成汤解网赞》《文王见吕尚赞》《黄帝见广成子赞》和《大舜舞干戚赞》。邓石如篆书《庾信四赞》四条屏,正文一百二十八字,款三十八字。有方家评价这件书作:结体上紧下松,用笔略参隶意,以中锋行笔。整体以圆笔为主,外柔内刚,刚柔并蓄。逆锋入笔,划有回锋,竖划及撇捺均用悬空急收法,章法严谨,揖让有度,堪称其篆书之精品。四屏无书写年月,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何绍基临金文

名家篆书丛帖 | 篆书之美

何绍基(1799—1873),清代诗人、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道光进士,官编修、四川学政。博通经史,兼精小学,著述颇丰。为嘉道间宋诗派代表人物,其诗多描写日常生活或题咏金石书画。书法尤著称于世,楷、草、隶、篆皆工。一生临古精勤,遍及诸体,晚年更以临金文、汉碑为日课。有方家评说:世人习金文多师其凝重朴厚,何绍基偏师其流动和斑驳,深研其趣,不依常法,使其成为自身独特的符号语言,而非亦步亦趋的临摹,并将楷书、行书的书写节奏感糅入金文临写中。其留存于世的一件临金文墨迹纵二十六厘米,节临毛公鼎铭文等二十余段。

胡澍篆书节录韩诗外传

名家篆书丛帖 | 篆书之美

清代书家、篆刻家胡澍(1825—1872),字荄甫,一字甘伯,号石生,安徽绩溪人。工于篆刻,其篆隶书,坚实灵动,师邓石如,但遒劲中多柔媚,飘逸中蕴婉约。赵之谦曾评价:“我朝篆书以邓顽伯为第一,顽伯后近人惟扬州吴熙载及吾友绩溪胡荄甫。……荄甫尚在,吾不敢作篆书。”胡澍篆书节录《韩诗外传》四屏,每屏幅高一百二十六厘米,幅宽三十一点二厘米,为其传世精品力作。

吴大澂篆书李公庙碑

名家篆书丛帖 | 篆书之美

吴大澂(1835—1902),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人。同治进士,曾任广东巡抚、河南山东河道总督、广东巡抚等职。精于金石学,擅长古文字考释,著有《说文古籀补》《愙斋集古录》《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等。少从陈硕甫学篆书,中年后参以古籀文,后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其篆书造诣精深,清穆渊雅,独树一帜。一八九五年六月,他以小篆撰写《敕封广济宣威灵感真人李公庙碑》。此书笔力劲健挺拔,为其晚年佳作。

吴让之篆书节录励学篇千文

名家篆书丛帖 | 篆书之美

吴让之(1799—1870),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原名廷飏,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征人。为包世臣弟子,工四体书,尤精篆隶。篆刻学邓石如,并参汉印,遒劲凝练中见流畅,用刀如笔,圆转厚实,发展了“邓派”艺术。清道光年间,江苏太仓人王宝仁撰有《励学篇千文》。吴让之以篆书节录其开篇部分,共计六屏。每屏幅高一百三十七点五厘米,幅宽三十一点五厘米,现藏于荣宝斋。

吴让之篆书节录张茂先励志诗

名家篆书丛帖 | 篆书之美

张茂先即西晋文学家张华,《励志诗》是其勉励后学进德修业、建功扬名之作。吴让之以篆书节录张茂先《励志诗》,为四条屏。此作单幅高一百一十八点二厘米,幅寛三十七点五厘米,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吴让之另有一轴篆书《临完白山人书》。完白山人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别号。此轴高一百二十二点七厘米,宽三十九点八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徐三庚篆书出师表

名家篆书丛帖 | 篆书之美

徐三庚(1826—1890),字辛谷,号袖海、井罍、金罍道人等,别号翯然散人等,浙江上虞章镇大勤人。清末著名书家、篆刻家,与吴让之、赵之谦齐名。一八八七年初秋,六十三岁的徐三庚为其日本学生秋山白岩篆书《出师表》册页。此作用笔圆松婀娜,挺拔遒劲,是其晚年力作。一九七零年,此作曾在日本出版,后来国内亦有出版。

杨沂孙篆书小雅·斯干

名家篆书丛帖 | 篆书之美

杨沂孙,字泳春,江苏常熟人。清道光二十三年举人,官安徽凤阳知府。父忧归,遂不出,自号濠叟。他青年时即爱好篆书,对邓石如篆书格外推崇。后来,他将上古文字的金文与小篆融合,为拓展篆书艺术探索出新的途径,从而形成一己独特书风。清同治十三年,杨沂孙篆书《小雅·斯干》四屏,其幅高一百三十七厘米,幅宽三十二点八厘米。有方家评论此作,方圆笔并用,笔法富于变化,四屏整体端稳中有灵动,别具典雅和谐的韵致。

赵之谦篆书峄山刻石

名家篆书丛帖 | 篆书之美

晚清书法家、篆刻家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无闷等,浙江会稽人。在清代书坛上,他为碑派书法开辟出一条新奇的风格途径,在篆书方面,有方家评说,他将北碑的直入平出和折锋等用笔方法运用于篆书的书写,同时增加了结体上的曲折弯弧,遂别开生面。秦《峄山刻石》年代久远,北魏时原石已佚,后多有翻刻本。赵之谦三十四岁时曾临过此刻石。二十年后,已入佳境的赵氏应弟子钱式之请,以自成一格的书风,又临写出一件《峄山刻石》。这件佳作,诚为后人习篆之范本。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国兴文社曾在出版的《墨迹大成》中推出这件墨迹。而今,原作已不知去向。

名家篆书丛帖 | 篆书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