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府内宅轶事——孔氏家族

 芸斋窗下 2020-05-12


      孔子的祖上为孔父嘉,曾任宋国大司马,孔父是他的字,据史书记载: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他的子孙就以孔为姓了,从孔父嘉开始,孔子是第七代。

孔子的子孙七世都是单传,到了第八代才开始繁衍。孔氏家族没有过准确数字,现在仅在曲阜居住姓孔的约有十万人。因年代久远,时代变迁,还有许多散居在外地。散居外地的以河北省为最多,称为河西派,是阙里孔氏的一大支派。河西派的始祖为孔子三十一代嫡长孙之侄孔颖达,为唐文学馆士太常公。皇帝去世,他陪葬昭陵,全家迁居到西安守墓,自此称河西派。至宋初,移居凉州,明初又迁到河间府南柯营。在南柯营又分为八支,居住在青县、沧县、交河、良乡一带。还有南宗派也是孔氏家族一大支派,南宋时期四十八代长子孔端友随宋南迁在衢州,另立衍圣公府,称南宗派,居住在四川、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安徽的很多。四十八代次子留在曲阜守庙,其后人袭封衍圣公爵位。

居住在曲阜的孔氏族人一般称为阙里孔氏,又分内孔和外孔,孔子后裔叫内孔,也叫内院孔,孔末的后代叫外孔,也叫外院孔或伪孔(因为孔末本不姓孔,是冒充)。外孔续不上孔氏家谱,所以曲阜孔姓中有的人能续家谱,有的人不能续家谱,就是这样区分的。现在,内、外孔的区分在人们观念中已经十分淡漠,许多姓孔的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内孔还是外孔。

内孔又分六十宗户,是从四十三代中兴祖开始的,这以前孔族支派主要有十派:平阳派、郏县派、宁陵派、献县派、丹阳派、岭南派、湖南派、临江派、浏阳派、鲁山派。中兴组以后的孔氏支派,由十派改为六十宗户。


衍圣公府是六十宗户中的大宗户,其余各户是小宗户。他们之间的关系完全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清顺治六年,皇帝下令衍圣公统治管理宗族人员,严格按照礼度办事,孔氏家族的族长要由衍圣公委派,是五品执事官,赐治家藤杖,在曲阜还设有族长衙门,孔氏家族最后一任族长为孔传堉。后来,曲阜师范学校学生上演歪曲孔子生平的话剧《子见南子》,他气病而死。

族长以下还有“四十员”,是全族近支中德高望重的四十个长辈,共同商议族中大事。


诗礼堂

在孔府的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历代皇帝赐给孔府的三十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三十个字行辈取名,如果有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这三十个字是: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全国孔氏族谱就是根据这三十个字排下来的。

衍圣公孔令贻继这三十个字后,又续了二十个字,报北洋政府内务部批准并咨行各省县布告周知。续的二十个字是: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不光孔氏族人要按照行辈,颜、孟、曾的后裔也一律如此。颜、孟、曾的后裔也都称圣裔,都是世袭的翰林院五经博士,他们同孔府的关系,,完全是小宗户同大宗户的宗族关系,他们给皇帝的奏折,需要交给衍圣公,由衍圣公转交给朝廷。

孔府还制定了合族同宗的族规,大体是这么几条:(一)祭祀“必丰、必洁、必诚、必敬”;(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三)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四)踊跃输纳租;(五)孔氏嗣孙“男不得为奴,女不得为婢”;(六)读书明经、显亲扬名,勿得入于流俗,甘为人下。

【注】本篇选自《孔府内宅轶事》,作者为孔子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老人。孔氏家族延绵千年,自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家族章程,在现代来说非常有研究意义。孔孟颜曾都用同样的行辈,所以有“孔孟颜曾,不能乱称”的说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