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较类综合训练:晚清时期社会救助与德国社会救助对比

 资源868 2020-05-12


【题目】

2020届百校联盟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检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19世纪中期,晚清政府财政每年“亏短一千数百万两”,由此,防灾减灾及社会救助经费被大幅缩减。在光绪朝,虽然黄河泛滥的频率与范围更甚于前,但政府治河用款不及道光时的十分之一。因而,在晚清时期,大灾小救、小灾不救的现象极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救助活动日趋活跃。当时出现的比较著名的义赈组织包括:沪上协赈公所、澳门协赈公所、绍兴协赈公所等。在19世纪末义赈已成为当时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救灾形式和手段……当时中国主要的救灾活动表现为施粥、义诊、发放衣物以及提供部分的简易搭建,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缓解着灾荒对于民众生命的威胁,但是民众心理的恐慌以及未来的发展却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

摘编自陈桦《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近代转型》

材料二:联邦德国于1961年制定了《联邦社会救助法》,明确社会救助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受救助者享有符合人类尊严的生活”,并对社会救助作了一般原则性规定,具体的救助额度等细节问题则由各州立法决定。德国由于社会救助对象有限以及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社会救助的待遇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对申请者资格的限制以及对有劳动能力者的工作审查都有所放松,侧重强调受助者的权利。社会救济不仅包括必要食品、住房、衣物、身体护理、家庭用品、取暖、日常生活的个人用品,还包括书籍、简易运动器材等物品……按照法律规定,在救助实施前或者救助四星期之后,受助者与救助机构应当签署一份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写明受助者的现状以及积极融入社会与再就业的可能性,并对受助者进行必要的指导乃至培训。

摘编自喻文光等《德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社会救助活动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晚清时期中国相比,指出德国社会救助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形成双方差异的原因。(17分)

【参考答案】

(1)主要特点中国政府救助逐渐缩减;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民间救助作用益重要;重视物质救济; 不重视对民众的心理疏导。 ( 每点 2 分,共 8 分。 答出四点即可)

(2)不同之处德国政府占主导地位;注重社会救济的法律制度建设;注重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并重;注重培养受救助者的实际生存能力;救助程序与过程完善。 ( 每点2分, 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

双方差异的原因中国战争的消耗、战败的赔款以及清政府的腐败衰落,造成政府财政困难;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民间的经济实力有所增强;受到西方救助思想的影响。 ( 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5分)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建立;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二战后德国的民主与法治改革;欧美福利国家建设的影响。(每点 2分,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1 )材料一中在晚清时期大灾小救、小灾不救的现象极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救助活动日趋活跃。  推出特点:政府和民间救助的变化;主要的救灾活动表现为施粥、义诊、发放衣物以及提供部分的简易搭建,表明救助内容以物质救助为主。

(2)对比材料一并结合材料二内容,指出德国救济的特点。通过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差异的原因。

RECOMM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