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神话中炎帝时期(2)

 信圣人不如信己 2020-05-12

《史记·五帝本纪》说:“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

黄帝戰蚩尤涿鹿之戰!开辟中國的歴史

《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少典,指農业并不发达的地方,显然,不是炎帝、黄帝的父辈。少典,指黄河流域陕西黄陵县黄帝陵的周边,也是倉颉創立漢字體系陕西白水县周边,黄帝和炎帝同源,处于不同的时代。炎帝,指火耕开荒辟地的史前先民的总称。炎帝时代火耕造成两个结局:1、大量植被、灌木林被烧毁,形成了水土流失,本来少典,農业不发达的地方,生存环境更加恶劣。2、灌木林被烧毁,造成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减少,侵入先民开垦的农田中觅食,形成了动物灾害。最严重的动物灾害就是野猪形成的灾害。这就是《史记》记载的“神農氏世衰”,“九隅无遗”的生存状态。

                

               

《逸周书·尝麦》记载:“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赦,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

炎帝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低,征服动物野猪灾害的能力也非常低下,生存的环境也越来越来越恶劣,动物野猪灾害也越来越严重,正如以上所记载。史前古代先民,很想征服动物野猪灾害,苦于没有有效的对策难以达到目的。蚩尤的原型是指野猪群落,造成炎帝世衰,九隅无遗的缘由,就是蚩尤之乱,野猪灾害。

蚩尤,蚩,㞢虫,㞢,屮一,指草丛,与币字互为倒置。虫,动物总称,倉颉創字指豬。蚩,指出没草丛的动物(豬)。尤,是无的变体,形似犬,犬(犭)者为猪,豕者为豬,犬(犭)本义指豕。尤,也是指疣豬。蚩尤,指出没草丛的野猪群落的。

司马迁写《五帝本纪》,依据《世本》,《大戴礼记》,时代久远,漢字學成为绝學,不能理解黄帝、炎帝、蚩尤三个称谓真正含义。“余……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司马迁编写《五帝本纪》变得不自信了。

炎帝并不是神農!

《易》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是为炎帝'。炎帝神农氏,姜姓也。

《帝王世纪》云:"炎帝都于陈,作五弦之琴,始教天下种谷,故人号曰神农氏。又曰本起烈山或称烈山氏。""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以省杀牲;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 

《史记补皇本纪》对其文化进行了补充:"炎帝神农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文献中记载将炎帝与神農氏作为同一称谓来论述,炎帝为黄河流域,陕西宝鸡有了炎帝陵,符合少典环境,也符合火耕开荒辟地的特点,符合炎帝、黄帝同出于一个地域,但是,不同时代的称谓。炎帝、黄帝都是蚩尤之乱受害者,都遭受严重的野猪灾害。神農,指南方从事農业耕种,生产的先民的总称。如果不能辨析蚩尤的原型,就不能真正理解炎帝、黄帝、蚩尤之间的关系,所以,引出很多神话和传说。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漢字學,研究倉颉創字之初所表述的本义,首先可以解读各种真实的信息,这样有助于中國神话研究,不能将有些歴史史实完全认定为神话和传说。

炎帝与黄帝阪泉之战并不存在!

轩辕乃修德振兵……,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炎帝世衰的原因是蚩尤之乱,野猪形成了严重灾害。南方神农氏并没有因为野猪灾害,呈现世衰状态。轩辕乃修德振兵……,教熊罴貔貅貙虎,并不是针对史前先民的炎帝,而是,针对动物灾害蚩尤。所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情况实际上并不存在。

有许多学者认为:黄帝战炎帝,战蚩尤,应该是一件事,虽有见地,但不符合史实。根据传说,蚩尤是炎帝的后裔,炎帝是史前先民总称,蚩尤是野猪群落的称谓,混为一谈,实在可笑。

涿鹿,形声猪猡,指很多豬和鹿出没的地方,不是指现在河北的涿鹿。涿鹿,应该属于陕西黄陵县黄帝陵的周边,或者倉颉創字的陕西白水的周边,不可能是河北的涿鹿所在地。蚩尤的原型就是指野猪群落。

阪泉,具体是什么地方,很难从字义中得出。

炎帝又称赤帝,赤,与亦比对,十亦字首,十,一,指自然属性,丨,指人为属性,十,指自然属性与人为属性相互作用。亦,业互为倒置,指四足动物,是指豬。赤,抗击四足动物引起的灾害。赤帝,指曾经抗击野猪灾害,只是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而已,所以,称为赤帝。

在黄帝时期倉颉創立漢字體系,承载了黄帝时期的歴史和文化状态。任何关于古代先民与动物野猪灾害之间戰争,均符合地域性、时代性的特点。

因此,在《大荒北经》中,涿鹿之战规模大,时间也长,这都是歴史史实。应龙和女魃虽都具有神话意义的天神,黄帝却能命令思想一致抗灾,而为己所用。实际上,这是倉颉創立漢字体系所起到的抗灾除恶的统一性的作用。在古人的观念里,首领的概念并不强,黄帝,也没有与神相通的威力,蚩尤,是自然界的代表,野猪群落的称谓,适逢风伯雨师的环境。可想涿鹿之戰的艰难,大概战争的最初是雨季,黄帝本想用“应龙畜水”的法术来淹没蚩尤,而蚩尤不但不害怕,还很善于在大风雨中作战。后来,雨止,进入旱季,黄帝战胜了蚩尤,但华北地区长期处于干旱,古人认为这是由于“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的缘故。

涿鹿之戰胜利举措

1、倉颉創立漢字體系,零散的古代先民部落形成具有抗灾除恶的人性,具有统一的社会性,是戰勝蚩尤之乱的关键。

2、黄帝,习武干戈,发明了轩辕指南车,形似古代轿子,囚车,也是抗击野猪灾害的有效武器。

3、饵服,用一定食物诱惑野猪群落聚集,全体歼灭野猪群落。

4、陷阱,在野猪必经途径上,设立了陷阱,做好伪装,使得野猪群落掉入陷阱,没有逃脱的机会。

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