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义|古代变法系列之吴起变法

 二马仔 2020-05-13
初九学规

志者,学之基也。
敬者,诚之始也。
谦者,德之柄也。



丨《吴起变法》讲义

讲课音频

变法系列之吴起变法

 一.吴起其人

   吴起是卫国左氏人(今山东定陶西)。卫国这个国家出了很多名人,吕不韦、商鞅、吴起,都是战国举足轻重的人物。卫国始封于康叔,康叔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当时担心康叔年纪轻,治理不好卫国,对康叔进行苦口婆心的教导,形成了《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文章,记录在《尚书》里。卫国统辖地区为殷商旧地,文化深厚,康叔谨遵周礼,所以卫国直到战国,都是文化昌兴、思想相对保守的地方。这也大概就是为什么虽然卫国人才辈出,但是人才大量外流。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记载,“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可见吴起这个人能力极强,但做事狠辣决绝。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离开鲁国来到魏国。“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司马穰苴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名将。于是魏文侯以吴起为将,吴起随即立军功,攻伐秦国,连拔五城。
 
吴起这个人军事指挥上很过人,打仗时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说明吴起这个人很有心术,很懂得收买人心。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武侯即位后,“即封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就找到了武侯说:“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 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一可见吴起这个人很有声望,能耐是国际公认的。二可以证明楚悼王求贤若渴,正在摩拳擦掌,准备掀起一起重大改革。
    
二.楚国的历史
 
楚国先人是生活在江汉地区的蛮夷,远离中原。楚先民以凤为图腾。
 
楚人在什么时候融入的中原文明呢?就是在商末的时候,周人伐纣,楚人倒向周人。周成王时,楚人首领熊绎受分封,授子爵,赐姓芈。“号为子男五十里《史记·孔子世家》”封国在丹阳一带。
 
楚国山高皇帝远,不断开始扩张。到熊渠当首领的时候,出兵攻打庸、杨粤,一直打到鄂地。熊渠显然是不满足于封地和自己的低等爵位。他说:“我在蛮夷地区,不必和中原各国的名称谥号一样。《史记·楚世家》”于是他就封三个儿子为王,僭越礼制,开始了楚国和周朝分分合合的历史,楚国时而附庸于周朝,时而独立,伺机扩张。
 
而那个时候中原地带对楚国的普遍的态度都是将他视作蛮夷。《诗经·小雅·采芑》有“蠢尔蛮荆,大邦为仇。”但是楚国一直希望自己被中原文明所接纳和正视。到楚武王时期,《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于是始开濮地而有之。” 又过了四代,到楚武王的玄孙,楚庄王,与晋国争霸,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楚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蛮夷小国,慢慢崛起成为一个大国,用自己的实力换得中原各国的尊重。
 
到战国时期,楚国已经非常强盛。太史公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而历史证明这句话不假,因为楚霸王项羽是楚国人。楚国为什么会这么强大呢?这与它的地缘优势有关。
 
20世纪初,英国的地理学家麦金德曾提出“陆心说”,也叫“心脏大陆说”。他说欧亚非大陆是“世界岛”,而世界岛有一个心脏,从伏尔加河到长江,从青藏高原到北极,这一块广袤的区域是“心脏大陆”。心脏大陆直接决定了经济和政治霸权落在谁手?在欧洲,东欧是进入心脏大陆的通道,因此他说,谁控制了东欧,谁就控制的心脏大陆;谁控制了心脏大陆,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麦金德将霸权与地理直接联系在一起,此乃地缘政治的滥觞。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楚国是很有优势的。在战国七雄里面楚国的国土是最大的,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有大量的铜矿,在青铜时代,铜是武器制作的原材料。而且它处在南部,和秦国一样有地理优势,不会腹背受敌。韩魏夹在中间,赵燕北部有匈奴,齐国夹在燕国和楚国之间,西边接壤赵国和魏国。
 
因此楚国这个国家潜能极大。楚国在政治上也确实是有创新的。楚国是第一个设置县的。楚武王兼并权国后,将权国设置为县——权县(权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县),以便集中统治。这是中国最早的县。
 
其实在变法当中,很多蛮夷之国都后来居上,因为他们不为固有的陈规所局限,社会形态还没有僵化。可以锐意改革,建立新制度。
 
 三.吴起变法前的楚国局势
 
我们只有理解了楚国的政治形势,才能够理解吴起变法的意义和它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国际形势
 
春秋到战国,战争的规模和残酷程度大大提高,国际竞争愈发激烈。楚国连年与三晋,赵韩魏三国交战。公元前391年(楚悼王十一年),三晋联军大举攻楚,连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榆关,魏并攻取了大梁。楚国势孤害怕,只得“厚赂秦”(《史记·楚世家》)。向秦国求援,三晋才停止了攻击。(《楚国史》,魏昌,第十章)
 
国内形势
 
在国际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楚国的国内形势也不容乐观。
 
楚悼王即位前, 楚国内部长期处在动荡混乱之中,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公室贵族为争夺王位继立权, 不断发动政变。《史记·楚世家》记述,从武王到惠王,九代十五位国君,有六位被杀。楚灵王杀了自己的侄子郏敖,楚灵王自己被自己的弟弟弃疾推翻。劫位之争愈演愈烈, 大大削弱了楚国的统治力量。
 
二是卿族大臣也就是贵族们的权势过大。
 楚人立国后,实行宗室贵族世袭制,实行贵族和官僚一体的贵族政治体制。王与贵族是世袭的,各级官僚也就由这些世袭贵族担任。中央最重要执掌政治、军事大权的令尹、司马,这两个职位通常都是王族宗亲的人,除了在武、文时代有破格录用非王族宗亲人员担任的例子外。这造成王室宗亲垄断政治的局面。这和楚国的行政制度也有关。
 
楚国施行两套行政制度:封君制和县邑制。封君制就像是一种分封制。周天子分给诸侯土地,被称为“分封”。诸侯再将土地分封给家臣或宗亲,就叫“采邑制”。但是到战国后,封君制逐渐取代采邑制,封君制的区别在于获得封地的封君的权利并不是绝对的,只享有封地的租税,但不享有封地的所有权,要遵行国君的法令;而且大多数不是世袭的,三晋、齐、秦的封君很少世袭(《战国史》,杨宽,284)。战国四公子都是封君,春申君是楚国的封君。但是封君制的问题就是,它虽然要比采邑制更倾向于集权,但是还是存在地方和中央的矛盾,地方贵族封君一旦做大,就可以与中央分庭抗礼。
 
县邑制和封君制差不多,楚国对新征服的地方往往置县。任用当地的贵族统治或者派遣公族进行统治。(李丽莉,《楚灵王“迁赖于鄢”之“鄢”地考》)这就是县邑制。
 
封君制和县邑制本质上都是分封制。而分封制的弊病就是地方独立,地方贵族势力做大,导致王权削弱,国家分裂。
 
所以吴起变法前的楚国的政治制度恰恰处于一个松散、分裂的状态。吴起描述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楚国就像一个小周朝。王族宗亲势力的强大,王公贵族主导的楚国政治守旧,任何集权化的改革难以实施。而在战国,我在上一讲讲到,竞争环境愈发严峻,打仗就要花钱,花钱就要集权,楚国的国君发现集权难以进行。其实在楚悼王之前就有过王权和贵族权矛盾的爆发。
 
比如楚庄王时期的若敖氏。从武王到庄王之间的十二位令尹中若敖氏便占了九位,庄王即位之后王室与若敖氏的矛盾终于爆发。庄王九年,“楚子与若傲氏战于皋浒”,最后以楚王的胜利告终,“遂灭若敖氏。”(《左传》)这算是国君成功约束贵族的例子,但是问题的根源并没有解决,封君制的弊端依然威胁着楚国的安定。比如楚灵王在试图削弱公族势力时就失败了。
 
楚国自楚文王起,就开始浸淫淮北地区,进攻陈、蔡,这是楚国北上中原的必经之路,但由于有晋国和齐国的支持,始终没有灭掉陈蔡。到楚灵王时,晋国衰弱,楚灵王积极向外扩张,灭掉了陈国。楚灵王将陈国以及淮北汝颖地区的居民大量移出,一方面又将楚人移入淮北。目的是增强汝颖地区的楚人势力,以巩固楚国的统治(《楚灵王迁国移民考》,晏昌贵)。这一移民政策直接触动到了楚国贵族的利益。如果你是贵族,你会想移民吗?不会,第一你不想抛弃你的财产;二,你在楚国已经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你离开了不就丧失了这一切吗?蔡国大夫观起的儿子观从与楚灵王的弟弟弃疾结盟,发动政变,辛弃疾杀了灵王的太子,拥立比为楚王,推翻楚灵王。楚灵王的移民政策导致了本国公族势力的与陈蔡的旧氏族联合,他们最终置灵王于死地。
 
这两个事件暗含的政治规律是什么?楚国的根本的问题就是中央与地方的政治矛盾。王权无时无刻不受到公族势力的威胁;公族势力不削弱,楚王就很难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国家系统,也就很难发展出楚国地缘政治上的潜力。
 
地方与中央的矛盾贯穿中国历史,像楚灵王这样的事情屡有发生。比如汉景帝年间。御史大夫晁错向皇帝上书,建议削藩,为汉景帝所采纳。而当时的各藩国中,吴王刘濞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纠集了包括楚国在内的七个藩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平息叛乱,只好将晁错杀掉,但叛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后来武帝时期的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国权力。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楚国无法强盛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它的行政体制:公族势力过大,一方面国君无法轻易地整顿吏治;第二国君不能施行大的政治举措,无法随意提取资源。这些都禁锢了楚国的进一步强大。
 
这些问题在楚悼王即位前,早已根深蒂固。楚悼王的父亲楚声王在《史记》里面的记载只有寥寥几字,“声王六年,盗杀声王。”一个国王,怎么会被强盗所杀?声王很有可能被王公贵族所杀。楚悼王上台后面临内忧外患,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君主,他当然希望楚国可以像魏国一样,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国家机器来成就霸业,这就是为什么楚悼王会重用吴起推行变法。吴起也果然一鸣惊人,他的变法恰恰直戳楚国的国家根本问题。
 
 
三.变法内容

《说苑·指武》中有一句可以概括吴起变法:“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经济政治),损其有馀而继其不足(方略、指导原则),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军事)。”
 
1. 打压贵族势力 
 l 收其爵,平其禄  
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吴起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减百吏之禄秩。《韩非子·和氏篇》” 封君公族们都有私田,政府还要发工资给他们,损不足以奉有余也。
 
l 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也就是裁员精简。废除没有明确职能,没有实际作用的岗位,降低政府部门的开支,提高行政效率;讲节省出来的钱花在有真才实学的官员上,这些官员应该是按照一定标准选拔上来的人才。在春秋以前,任人唯亲是一种常态,官职都是按照血缘选拔,而不是按照才能。只有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战国时期,各国才建立起有标准可依的选拔机制。吴起按才能选拔训练人才的做法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一行政管理方法。
 
l 徙贵族于边境,以实广虚之地。
据《吕氏春秋·贵卒》载,吴起对楚悼王说:“荆所有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余,臣不得而为也。”楚悼王果断地支持吴起,“于是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将王公贵族移民到边疆地区。这一政策对公族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就像当年楚灵王移民于淮北导致内乱,移民政策难度可想而知。吴起具体如何实施这一政策,史料没有记载,但是我们能够想见必然是依靠铁血手腕。
 
2. 整顿吏治
 提出三项规定:
 1.“使公不害私,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战国策·秦策三》。此句强调公私分明,不能让私事妨碍公事,不让坏人的谗言蔽盖忠言,让大臣们一心为公、秉公执法。公私分明是现代国家、现代官僚体系的重要特征。吴起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2.“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止私门走托,走后门。
3.“破横散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驰说之士指纵横家。合纵(苏秦、公孙衍)合纵是联合多个弱国进攻强国;连横(张仪)是由强国拉拢弱国来兼并瓜分其他弱国。纵横家的问题就在于让国君重视外交政策、外交手段,而不重视发展国家的实力。楚国最后灭亡就灭亡在连横,六国联军进攻秦国时,张仪欺骗楚怀王要其以断绝齐国之交来换取秦国六百里商於之地,怀王中计,与齐国断交后只得六里地,但合纵破裂。因此吴起很有远见,他深知纵横家的危害。
 
 3. 军事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把打击贵族得来的财富投放到军备上。
 
 四.变法的影响: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孙子吴起列传》
 
楚悼王病逝,吴起被杀。“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史记》
 
《吕氏春秋》记述,吴起号呼曰:“吾示子吾用兵也。”拔矢而走,伏尸插矢而疾言曰:“群臣乱王!”吴起死矣,且荆国之法,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吴起之智可谓捷矣。”按照《吕氏春秋》的说法,吴起是杀身成仁。
 
从军事成果和后世影响上来看,吴起变法都是很成功的。
 
楚肃王(通过吴起的献身)除掉贵族势力,奠定了楚国国力上升的基础。他的弟弟楚宣王继位后,遣师西侵巴地(四川重庆以东巴国东南)。前343年,发兵灭亡陈、蔡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打败越王无疆,攻占吴地。同一时期楚威王伐齐,大胜,将楚国的势力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与江淮地区。楚国到楚怀王(末代君王)时也非常的强盛,曾是六国伐秦的纵长。后来因为战略判断上的失误而亡国。

古代变法系列第一讲|李悝变法

丨主讲


黄中一,辽宁鞍山生人。自幼好文史,思之至深。因有广阅众观之趣,喜走南闯北之行,感悦江山如画、民风迥异。好读书,慕老庄之纵逸,敬孔孟之圣贤,慨佛理之深邃,外邦诸哲,亦吾师也。

随缘乐助

在线讲习为公益性质

欢迎广大学友随缘乐助学舍

支持初九课堂持续开展

初九讲习群

        初九学舍自开舍以来讲习不辍,庚子年又启线上讲习,故开设“初九讲习”群,学以聚之,问以辩之,相与切磋砥砺,期能居仁由义,共学共进。有志于学者,欢迎进群交流,商量旧学,培养新知。

(进群请联系初九学舍一栋老师)




愿与诸
学人共学共进,为传统文化尽一份力
初九学舍本着
尊德性,道问学
的精神
同人于野,利君子贞
初九而潜,望云而起

初九学舍
微信号:chujiuxueshe
学舍地址:中国·江苏无锡·梁溪区·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2A-2
联系人  一栋 136561799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