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帖》背后的中国书法造假第一人

 罗宋汤的味道 2020-05-13

 直入主题 

😱

第一问

《中秋帖》是唐人摹本吗?

《中秋帖》

《中秋帖》是三希之一,现藏故宫博物院。

乾隆视它为“至宝”,觉得它是王献之真迹:

大内藏大令墨迹,多属唐人钩填,惟是卷真迹,二十二字,神采如新,洵希世宝也。向贮御书房,今贮三希堂中。乾隆丙寅二月御识。

按徐邦达等现代学者的研究,这个《中秋帖》确实不是唐人摹本,而是宋人摹本。

首先,《中秋帖》所用的竹料纸,晋朝没有,要到宋朝才有。

其次,《中秋帖》上的字丰润圆熟、没有贼毫,书家用的该是无心笔,但晋朝用的是有心笔。

其实,清人吴升在《大观录》里就说:

“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

到了现当代,学者们大多认为《中秋帖》是宋代书法家米芾炮制出来的。

第二问

中国书法造假第一人?

△米芾

米芾,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造假第一人。

流传至今的王羲之《大道帖》、《行穰帖》,王献之《鹅群帖》、《地黄汤帖》,颜真卿《湖州帖》等,研究下来都是米芾的手笔。

这些假,并不都是米芾有意造的。

作为书法家,米芾要临摹,有时他的临摹会被人误当作真迹。

他在《书史》中记过这么一件事:

《争座位帖》……余少时临一本,不复记所在。

后二十年,宝文谢景温尹京云:大豪郭氏分内一房欲此帖,至折八百千,众乃许。

取视之,缝有“元章戏笔”字印,中间笔气甚有如余书者。

面喻之,乃云“家世收久,不以公言为然”。

米芾临了一本《争座位帖》,不知怎的,流传到了市面上。

米芾跟人说那是自己临的,上面还写有“元章戏笔”(“元章”是米芾的字),但对方就是不信,愣说他们家收藏很久了。

也有人故意拿米芾的临摹造假,比如王诜。

他是故意做旧米芾的临本,然后冒充真迹:

王诜每余到都下,邀过其第,即大出书帖,索余临学。

因拒中翻索书画,见余所临王子敬《鹅群帖》,染古色麻纸,满目效纹,锦囊玉轴,装剪他书上跋连于其后,又以临虞帖装染,使公卿跋。

余适见,大笑,王就手夺去。

🌙

🕙

第三问

《中秋帖》与《十二月帖》?

十二月帖

此外,还有一种状况,米芾在《书史》里没写,那就是他自己有意造假,比如这个《中秋帖》就大概率是他自己造假。

我们是如何知道的呢?

首先从《中秋帖》文本来看,三行二十二字: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这二十二字,看着和《十二月帖》很像:

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复不得相未复还恸理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一个合理的猜测是,《中秋帖》节临自《十二月帖》。

毕竟,米芾曾经见过《十二月帖》,并在《书史》里高度评价:

此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与此同时,米芾又搞了一个《米姓晋唐法书真迹秘玩目》,盘点他手上秘不示人、独自把玩的作品,其中就有王献之的《中秋帖》。

以米芾的眼力,不可能看不出《中秋帖》脱胎于《十二月帖》,可在他笔下,这两件作品是独立的。

而且,他还说《中秋帖》是王献之的真迹,就在他手上,但他就是不想拿出来给大家看。

因此,我们有一个大胆的推测,这个《中秋帖》是他自己节临,然后故弄玄虚贴的“王献之”的标签。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要说明。

无论是《中秋帖》,还有《十二月帖》,这两件作品都是读不通的,所以前面没有断句。

《中秋帖》读不通很正常,因为它不完整,为什么《十二月帖》也读不通呢?因为《十二月帖》也不完整。

按董其昌的考证,《十二月帖》和《庆至帖》本是一帖,但在买卖过程中被剪辑重装成了两份,所以现在看来很有些古怪。

大凝书房『五体课』5月22日要开课啦!

赶快来学!

🎉🎉

文字 | 咸鱼癸

排版 | 张张张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