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上“肉跳”的病理情况

 金翔23stmle0ah 2020-05-14

临床上表现为“肉跳”的病理情况包括肌束震颤(fasciculation)、肌颤搐(myokymia)和肌涟渏(ripping),但这三种病理情况的发生机制和表现截然不同。

肌束震颤是肌肉静息时由单个运动单位的不规则自发放电引起的,为轴突支配的一组肌纤维的不规则收缩。肌束震颤可以有不同的范围和幅度,较明显的肌束震颤肉眼即可看到,小的肌束震颤病人能感觉到但肉眼观察不到。肌电图可以在静息状态下见到束颤电位,可伴随正锐波或纤颤电位,神经超声也可以发现肉眼难以发现的肌束颤动。病理性肌束震颤通常伴随肌肉无力和萎缩,常见于前角细胞病变、神经根病或周围神经病。

肌颤搐(myokymia)是一个或几个运动单位的重复放电引起的肌纤维自发性抽搐,皮肤下可见缓慢持续不规则的肌肉波纹状起伏或蠕动,肌纤维收缩沿肌纤维纵轴方向呈波浪样前进。肌电图显示同一运动单位自发和重复放电,频率2-60次/秒,持续数秒钟。肌颤搐常见于慢性神经损伤轴突末端,常见于放射性臂丛神经病、Guillain-Barre综合征等脱髓鞘周围神经病、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脊髓病,和Issacs综合征等。

肌涟渏可能是由于骨骼肌通道机械敏感或牵张激活,叩击或牵张诱发的异常肌肉收缩。表现为运动诱发的肌肉僵硬、间歇性疼痛和痉挛,肌肉在叩击或收缩后伸展时可诱发持续性“滚动”收缩,犹如水面涟漪一般扩展,通常肢体近端肌肉如股四头肌和肱二头肌最为明显,肌肉涟漪般收缩的速度0.6m/秒,并且涟漪收缩的方向与肌纤维长轴呈直角,可持续5-20秒,直接叩击肌肉尚可诱发叩击性肌强直,也常伴腓肠肌肥大,肌电图检查静自状态下插入电位轻度增加,而涟漪样收缩时呈电静息。常见于涟漪性肌病(包括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C的亚型以及重症肌无力相关获得性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