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彩陶鼓,不仅是兰州太平鼓的祖先!更是黄河流域鼓的起源

 陇史荟王文元 2020-05-14

弦纹彩陶鼓,兰州太平鼓的前身吗?

     一件距今4800年左右的彩陶鼓,静静地站在甘肃省博物馆一隅。它们是从远古走来的先民乐器。

     逢年过节,喜庆热闹,总是少不了鼓声。人们常常通过,锣鼓喧天,鼓乐齐鸣,鼓舞斗志……来表达我们心情,展现我们生活。

      在兰州,说到鼓,自然少不了太平鼓。太平鼓是独具兰州地方特色的标志性乐器,也是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那么,你知道兰州太平鼓的前身吗?

A.现存最早的打击乐器

      “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一。”专家们的一句话,点出了这件彩陶鼓的价值。

     这件彩陶鼓,一头大一头小,大头呈喇叭口,小头则呈圆筒状,中间连同的部分则是圆柱状,陶鼓表面是红黑两色的网格纹、锯齿纹、漩涡纹等彩陶纹饰,透着一股粗狂之气。

       细细考究这些器物,喇叭形大头和呈罐口、盘口造形的小头,长形圆筒状的中腔三部分组成,前后贯通。而在靠近近喇叭口外沿,却分布着6个—12个鹰爪状泥突。显然,它们是为了挂住某些东西。

      此件文物的出土年代是1998年,地点是永登。早在,1986年3月,兰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永登县大通河东岸的河桥镇乐山坪一带,发现并收集了一批属于史前新石器时代的出土陶器,其中有7件花纹精美、造型奇特的喇叭形器物最为引人注目。

       乐山坪是一处二级台地,位于大通河的东岸,距离永登县河桥乡政府5公里。在大通河沿岸的二级台地上分布着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址,乐山坪就是其中之一。

     乐山坪东面靠山,西面临河,窑武公路从山下通过。墓地是一处长条形的坡地。1985年10月中旬,墓地遭到人们的毁坏,200多座墓地遭到了盗挖。1988年3月,兰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收集了这里出土的各类陶器800多件,其中有7件彩陶鼓。这些陶鼓造型别致,是以往考古发掘中所没有见过的。

B.永登发现的彩陶鼓

      兰州市博物馆筹建者之一,原陈展部主任,同时负责摄影、安全事务的齐肃生,曾经参与这次抢救,他对此记忆深刻。

     1988年元旦前后,齐肃生在兰州市博物馆忙碌着。一天,馆里忽然接到永登县文化馆打来电话。永登河桥镇乐山大坪一带,有人盗掘古墓,发现了文物。那时,兰州市博物馆处在草创阶段,人少,不少人都是身兼数职。

       不过,电话就是命令。博物馆一行人携带设备,乘坐馆里大开门吉普车赶往连城。因为去河桥,走红古到连城一线比较近。

       具体的日子,记不准了,唯一深刻的印象,我们都穿着棉衣。乐山大坪东面靠山,西面临河,窑武公路从山下通过,是一个面积达几百平方米的台地。上到坪上,只见坡上满目疮痍,惨不忍睹,盗洞如同植树挖的坑一般,遍地的洛阳铲打出来的探眼,彩陶的残片随处可见。好在,消息传递很及时,不仅及时阻止更进一步盗挖,而且收缴了盗挖的文物。

       唯一的补救措施,就是对盗掘文物进行清理抢救。这时,永登县文化局的同志们已经和红古一个小学取得了联系。正值放假期间,就借了学校一个空教室,作为存放盗掘文物的地方。他们的任务就是和县上的同志们一起清理归类,盗挖的文物。时间紧迫,大家以超高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了。后来,我们收集了清理出各类陶器800多件。

        他们刚去教室看文物的时候,各种陶器摆了一地。文物组的同志们先进行了筛选,选择器型好,花纹漂亮,比较完整的。就在教室墙拐角,放着5件,器型独特,比较完整,花纹精美的陶器,让人眼前一亮。这就是人们后来所说的彩陶鼓。

       现场,大家就对这五件器物的用途,众说纷纭。 当时,还没有彩陶鼓之说,把它们称为喇叭形器。这五件器物有个共同的特点,大头呈罐口、小头如盘口,长形圆筒状为中腔三部分组成,它们前后贯通,而靠近喇叭口外沿,却分布着6个—12个鹰爪状泥突。显然,它们是为了挂住某些东西。这究竟是什么器物呢?

C.鼓从单面到双面发展

        兰州市博物馆的同志对这些五件彩陶鼓,进行研究。有喇叭口、有罐口、有乳丁……

     大部分人认为这是远古时期祭祀的一种乐器,为打击乐。几千年前的先民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他们往往要向上天祈求生活的安定。乳丁的作用,就是把剥下来兽皮,掏几个洞洞,把湿着得的兽皮蒙起来,等干了,就紧紧地蒙在罐口上了,然后,用兽皮做一个带子,背起来进行演奏。演奏时,一手敲击兽皮,一只手蒙着后面小口,通过两只手的敲击开合,产生不同音节,来实现演奏的效果。手的位置不同,方位不同,变换的角度不一样,产生音律就不一样。这就是考古人员的最初推测。

       这究竟是什么器物呢?起初,专家把它们笼统地称之为喇叭形器。后来人们查阅古文献后发现,这些器物和《周礼·春官》中的土鼓记载非常相似。

     《周礼》的“春官”等篇章中说“凡国祈年于田祖,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中春,昼击土鼓……”汉代人对土鼓的注解是,土鼓,以瓦为框,以革为两面,可击也。古人说个更为确切,冬至用马革,夏至用牛皮。

     那么,这些喇叭形器物是否就是,古文献中说的“以瓦为框”的土鼓。研究发现,史书记载和人们发现的喇叭形器物大体相似,但是也有区别,土鼓是两面蒙牛皮。这些喇叭形器物则是单面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专家们再次推敲后,发现一个问题,关于土鼓的记载,比较早的是《周礼》,此后就到了汉代。

    专家人们认为,出土喇叭形器,大多为马家窑文化类型。马家窑文化分为三个类型:马家窑、半山、马厂,这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马家窑文化的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人们简单把马家窑文化归结为:马家窑类型为水崇拜;半山类型为土地崇拜;马厂类型为蛙崇拜!这些崇拜,先民们通过彩陶上的纹饰给我们展现了出来。

     这些喇叭形器物具有较明显的早期马厂类型文化特征,还有些器物,则带着半山类型的风格。可见,这些喇叭形器物的诞生年代要早于《周礼》所诞生的年代。而鼓的发展则是从,单面鼓到多面鼓逐步发展起来的。

    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安志敏等考察了这批陶器。经过专家们多方考证,最终确定,这些喇叭形的器物是先民用的土鼓,今天,我们把它们称为彩陶鼓。

      后来,省市县文物部门,又收集了多件彩陶鼓。甘肃省博物馆展出的这件彩陶鼓,就是后来征集到的。这件属于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鼓,鼓身上施以黑色宽条纹、斜旋纹和锯齿纹,给人以强烈的对比,展现了先民们独特的审美观念。

D.《陶鼓祭》

      远古时期的鼓分木鼓和陶鼓两类。木鼓在地下早已腐朽了,而陶鼓则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些陶鼓成为先民生活状态的见证。

      在远古时代,鼓是多种多样的,有陶釜形,有罐形,有葫芦形,有束腰形……可以说,基本涵盖了今天我们见到的鼓的形状。可以这样说,多种形式的彩陶鼓和陶埙、骨笛以及其他的陶响器,构成了先民演奏乐器的基础。这些陶制乐器,在远古先民的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先民们氏族祭祀、庆典的音乐基础。

    这种彩陶鼓,制作简单,但却有着非常严格的制作工艺,其蕴含的科学道理,也让今天的人叹为观止。

     彩陶鼓虽然属于单面鼓,但先民在陶鼓的制作上,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鼓身除了具有共振的扩音作用外,还在佩挂演奏起到平衡受力的作用。他们利用湿皮革在干燥过程中收缩性,来制作鼓面。他们把刚剥下的皮革,按照鼓面的大小,裁剪下来,边上挖洞,刮在鹰爪上,等着皮革在干燥过程中,自然收缩,就紧紧地绷在鼓面上了。先民们敲打着皮革鼓面,在喇叭状的共振扩音的作用下,震耳鼓声便由此发出。

     从今天兰州太平鼓的演出方式,能够明白先民是如何使用这些陶鼓的。而从这些陶鼓上我们则发现了兰州太平鼓的演变流传过程。

      这种陶鼓两头的两个环形耳和太平鼓上用于悬挂的两个环形耳,位置几乎一样,作用也大同小异,都是用来的拴鼓带的。陶鼓和太平鼓的最大差异就是陶鼓只能在一边发声,而太平鼓是两面发声。显然这与当时的生产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兰州的太平鼓以苍劲、深厚、粗犷、豪迈让人产生一种激越之情,而陶鼓则更充分地表现了这一面。      

    长期的历史岁月中,鼓甚至被人们赋予神秘的色彩,传说黄帝得到一种长得象牛动物,名字叫夔,便用它的皮蒙鼓,用雷兽的骨头作鼓槌,敲打起来“声闻五百里”,黄帝用这面鼓扬威天下。夔和雷兽都是想象的神奇动物。其实那时的鼓,实际上和后世一样,多蒙牛皮。被尊奉为通天神器。

      原始先民们,用彩陶鼓祈求上苍风调雨顺,保佑部落繁衍生息,让山川大地生生不息。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想法,也是人类长久以来共同想法。这也是一种令人震撼的想法。

     据齐肃生回忆,1992年9月,兰州市举行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他被抽调到美术组任副组长,他提出一个建议,在太平鼓车前,要有一个先导车,就    用彩陶鼓作为主题。之后不仅制作了巨大的彩陶鼓,还有4个演员做出各种击打演奏的动作。这一下,兰州彩陶鼓就广为人知了。许多人说,想不到太平鼓的前身还有这么一个来头。后来,齐肃生他们又编排了舞蹈《陶鼓祭》,通过这种艺术形式,反映甘肃史前的文化。《陶鼓祭》演出后,反响非常好,还参加了甘肃省第二届群星艺术节。2002年7月,甘肃文化厅颁奖,《陶鼓祭》获得成人组银奖,后来参加文化部的演出,获得铜奖。

       鼓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的击打乐器,在祭祀中、在乐舞中、在征战中、在狩猎中都离不开鼓,它不仅是乐器,更有报时报警,传递命令信号的作用。至今,还留下了金鼓齐鸣,鼓乐喧天,闻鼓而进等成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