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铁桥修建, 先签约后批准!陕甘总督为何要违规操作呢?

 陇史荟王文元 2020-05-14

黄河铁桥修建,

先签约后批准,

陕甘总督为何要违规操作呢?

  在黄河铁桥的筹建中,反对者、支持者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其情景至今令人深思。一次次观点交锋,为黄河铁桥而发生,其内容至今鲜为人知,个中情形依旧扑朔迷离。  

        铁桥修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先上车后买票。档案显示,黄河铁桥的修建签约是1906年10月28日,而上报朝廷则是1907年元月22日,等批准则到了1908年2月19日。批准比签约迟了1年零3个月。等朝廷批准之时,修桥的材料已经源源不断运到了兰州。按照升允(时任陕甘总督)的说法,铁桥修建已经准备择日动工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升允办事比较谨慎,事情没有办妥前,不敢上奏朝廷。所以,直到材料陆续运到黄河边,才向朝廷上奏。这是铁桥修建中先签约后批准的缘由。

  虽然,桥已开始修建,但观点的交锋,一直伴随着铁桥始终。这也难怪,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遭到这样或者那样的质疑责难。一百年前是这样,一百年后依旧如此。当时,反对铁桥的修建者主要有兰州知府傅秉鉴等人。

  过去有种说法,在铁桥合同商谈签订过程中,甘肃按察使白遇道也是主要反对者。这其实是种误解。有关档案记载,铁桥合同商谈时,甘肃按察使是黄云,而不是白遇道。至今,铁桥修建档案上,还能看到黄云的签名画押。实际上,白遇道是合同签订前不久才来的,而且他也在合同上签了字。自然,他既没有阻拦合同签订时间,也没有阻拦铁桥修建的理由。

  在清末新政热潮中,甘肃实行了一系列的新政,兴办工厂、开设学堂书局、采矿炼铁。黄河铁桥不过是其中一个项目,也是今天人们能直接看到的清末新政成果。

  过去,人们把提反对意见者统统视为反对派,我以为这种说法不合适。黄河铁桥筹建的反对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有些是可取的,有些则是荒诞不经的。有反对者的观点认为,铁桥的修建破坏了风水,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可取的。还有些是从地方保护主义的角度说的,这更属于无稽之谈。

  有些反对意见则有一定的道理,比如兰州知府傅秉鉴就从水的冲击力,从浮冰的冲击等方面提出问题。尤其对浮冰结成冰排接连不断,对桥墩造成的冲击力,提出疑问。面对傅秉鉴的质疑,喀佑斯不得不提出自愿派遣工程师前来实地勘测。于是,一位洋工程师德克来到兰州,经过实地勘测,得出一系列数据,不仅为铁桥的设计提供数据,而且也打消了人们的顾虑。

  而庄浪(今永登)牛举人的观点则有些强词夺理。这位举人1908年4月2日上书条陈。此时,铁桥马上就要开工了。牛举人在上书朝廷的同时,也给当时的洋务总局彭英甲递来一份。按照牛氏的说法,他的上书写成已有四个月,一直犹豫不决,等到铁桥即将开工建设时,他才光明正大地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从5个方面论述了他的观点,但大多是牵强附会,也有些观点是凭空臆想的。铁桥建设花费这一条他说是劳民伤财,他认为建铁桥是徒饰美观。同时,还举出了铁桥对守卫兰州城的多有不利。他认为,船桥拆建方便,易于防守。而铁桥容易被敌人重船沉河,引发黄河大水等等。最后,得出铁桥修成害处众多,而得益较少。因而,坚决反对。除此之外,牛举人又对将来的各种事情进行了臆想猜测,并敷衍发挥。这些观点自然受到了彭英甲的驳斥。

  新政已经给甘肃打开了一扇了解外界的窗口。彭英甲在反驳牛举人时也很干净利落。他说铁桥的修建是升允报请朝廷修建的,是否停工不能由他决定。其次,说世界各地都有早已修筑好的铁桥,难道各地人都不知道防范隐患。

  这些观点的交锋,实际上是当时闭塞落后的思想环境造成的,主要是对当时最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在当时有识之士把开启民智视作首要任务。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转发惠己利人!赞赏坚持动力!留言精神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