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业大佬PK:俞敏洪VS张邦鑫

 志来职去 2020-05-14

在国内教育培训行业,俞敏洪和张邦鑫两位无疑是当今的行业翘楚,上一个十年无疑是俞敏洪似乎是一枝独秀,而下一下十年将会是两雄争霸,为此,小编针对这两位大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比较研究。本研究所采用的资料均为网上获取,并无一手访谈资料。研究目的是为给创业的后生们提供一种成功经验的总结。


一、基本资料介绍

1、俞敏洪  

国    籍     中国                      汉族

出生地     江苏省江阴市

出生日期   1962年10月15日

职    业     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洪泰基金联合创始人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   创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中国最具魅力校长 、201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

代表作品    《大河奔流的精神》《从容一生》《永不言败》 等

2、张邦鑫 

国    籍     中国                     汉族

出生地     江苏镇江市

出生日期   1980年10月1日

职    业     好未来董事长兼CEO

毕业院校   四川大学  北京大学

 3、综合评述

他们为同乡,皆为江苏人士,都参加过地狱模式的高考,家乡距离不超150公里,俞敏洪最后一次高考的时候,张邦鑫还没有出生。俞敏洪头衔比较多;他们都在北大上过学。相似的点还是很多的。

二、创办的企业规模比较

目前他们创办的企业均为某一个集团性质的企业。下面以均以该集团企业作为比较对象。

1、俞敏洪新东方

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新东方创办于1993年,是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教育集团,同时也是教育培训集团。公司业务包括外语培训、中小学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在线教育、出国咨询、图书出版等各个领域。除新东方外,旗下还有优能中学教育、泡泡少儿教育、前途出国咨询、迅程在线教育、大愚文化出版、满天星亲子教育、同文高考复读等子品牌。公司于2006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

2015年营收:13.531亿美元

总市值62.23亿美元

2、张邦鑫好未来

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新东方创办于2003年,国内知名教育科技企业,以科技驱动、人才亲密、品质领先为发展的核心目标。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科技互联网与教育融合,为孩子创造更美好的学习体验。2010年10月20日,好未来的前身学而思在美国纽交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国内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小学教育机构。

 2015年营收:6.199亿美元

总市值41.46亿美元

 3、综合评述:

(1)  新东方营收规模是好未来的2倍左右,市值是好未来的1.5倍左右。

(2)  新东方从创业到上市用了14年左右,好未来从创业到上市用了8年左右,这一点上,好未来更快

三、创业及合伙人

 1、俞敏洪

在1992年,因为4000美元学费而出国受阻的俞敏洪开始在社会上的培训学校里打工,93年开始独自创业,1995年底,新东方发展进入第二个重要关头:学校的迅速膨胀使俞敏洪个人驾驭能力已经感到很吃力,为了使事业健康发展,他开始寻找合作伙伴。

1995年俞敏洪到温哥华来看徐小平,那时新东方已经成功了,然后徐小平从温哥华立刻就跟着俞敏洪回到新东方。

1996年10月回国,王强加入北京新东方学校创业团队,至此,新东方的三驾马车正式形成,新东方走上高速发展阶段。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NYSE:EDU)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15美元,首日开盘22美元,盘后小涨1.05%,股价走势平稳

2010年,徐小平离开新东方,创立“真格”天使投资基金,成功案例:世纪佳缘、聚美优品。现任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2013年王强离开新东方去了徐小平创立的真格基金,担任企业灵魂研究院院长,目前他还担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而每当新东方的高管们离职,走向新东方"对立面"的时候,或许就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前新东方"的圈子。而在新东方的"对面"划了一个圆的人就是徐小平。

 2、张邦鑫

出身农民家庭的张邦鑫,本科毕业后,考上了北大的硕博连读,为了赚生活费,研究生的第一年,他一个学期做了七份兼职,其中有三份家教。

这样一份很多大学生都做过的勤工俭学的临时工,却在研二的时候改变了他的人生。非典那年,因辅导的某一孩子进步神速,他父亲单位几位同事的孩子也想一起来学习。于是,他和曹允东便在礼堂里贴了个招生广告,标明小班教学,不满意可退款,结果效果很好。

2003年8月,两个没有任何创业经验的在校生,在“亲友团”的赞助下凑了10万元钱注册了公司,开始筹划开办学校。

刚开始创业就遇到困难——没有办学资格。50万元资金、数千平方米办公场所、法人代表(校长)要有多年教龄、高级职称,这些条件他们都不具备,最后找到朋友帮忙,采用了挂靠在朋友学校下的办法,定期上缴管理费用但是可以自主运营。因为员工很少,张邦鑫还做过前台、收银、会计、教师、教学点负责人等职务。

2010年10月20日,学而思在纽交所上市,发行价10美元。上市首日股价大涨50%,其后股价一直在15美元-18美元区间内震荡。

 学而思在2011125日公布的财报中披露,公司董事兼总裁曹允东因个人原因将于201141日离职,在接下来两个月内,曹允东手中职责将转交于公司董事长兼CEO张邦鑫和CFOJoseph Kauffman 同时,董事会将任命张邦鑫替代曹允东作为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并与201141日生效,直至公司IPO一周年。

2011年6月,曹允东创办珍品网,开始第二次创业致力于发展奢侈品电子商务。成立伊始,便得到2000万美金投资,目前该电子商务网站也发展迅猛,成为该行业的领头羊。

3、综合评述:

共性:

(1)      都是为生命所逼而努力打工挣钱,在打工过程过中发现了商业机会,而非一开始就充满情怀的创业。

(2)      创业初期都是亲自上阵,直接从事一线教学,这有助于他们能从学员的反馈上获取一手信息,这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的条件。

(3)      都在是巨大的社会需求面前选择了创业,可谓时势造的英雄。

(4)      创业元老都是创业成功后选择了离开,在离开时社会上也都充斥着内斗传言,但离开后的合伙人都选择了维护原公司利益。

差异之外:

(1)      俞敏洪起走时是独自创业,另外两名合伙人是半道入伙,这也造成了新东方的三驾马车的结构经常会换的原因,俞敏洪在创业最艰难的起步阶段是一个人走过的。

(2)      张邦鑫起步时就是二人行,直接团队作业,相对而言,难度要比俞敏洪容易些,是否这也是当时的学而思能更快地在美国上的原因呢?目前不得而知。

(3)      在合伙人离开后,俞敏洪重新组建了三驾马车,而张邦鑫选择了一人挑担。

四、面对困境

毫无疑问,这两个教育培训业的大佬在创办企业过程中都遇到过困境。如何处理困境成了他们能否成功的关键。

1、俞敏洪

俞敏洪在把徐小平和王强带入新东方后,新东方立即进入了高速阶段,但在喧腾和繁荣景象的下面,潜伏的是致命的管理乱局和危机。

其时新东方的总体格局是:大牌子底下的一群个体户,各显神通。面聚合了一批心高气盛、才华横溢的能人,而且他们大多都是有着狂放气质的北大骄子。他们依据“分封割据、收入提成”的方式各自把持一块业务,有的把持了TOEFLE和GRE,有的把持了雅思或GMAT,有的把持了英语口语和会话,有的把持了英语写作,有的把持了出国留学咨询……各个能人各显神通,各自在自己把持的领地上经营和收利,同时也以各自的才华和营业共同支撑起新东方的品牌影响力和总体业务规模。

正是依靠这一模式,新东方迅速崛起,风靡于世。

然而,各路“诸侯”自种自收、各自为战的这种局面,走到2000年,已经难以为继。

各路诸侯开始混战,为地盘争吵不休;诸侯并不愿意考虑“中央”的长期利益,都先顾自己收益的最大化和落袋为安,而把新东方整体的品牌信誉置后考虑。滥用和“搭便车”新东方品牌的现象呈失控趋势。

如何化解治理危机、走出混乱局面、重建管理秩序,成为新东方生存还是死亡的燃眉之急。
于是俞敏洪找到了王明夫,于是和君创业(后分立为和君咨询、华夏基石、和君创业)于2000年春季受聘为新东方的管理顾问。面对这种小问题,王明夫只用了三招。

第一招,估值50亿元,画了个更大的饼,统一了人心,在如此巨大的潜在财富面前,诸侯们选择了听命中央;

第二招 平衡义和利,求同存异;

第三招 整编各路人马,强化组织建设,重整激励机制,引入外部资本

经此三招,新东方平稳渡过了高速成长期,2006年9月,新东方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挂牌,IPO及SECONDLYOFFER募集资金约1.5亿美元。截至2007年5月,新东方总市值约17亿美元(约合120-130亿元RMB,是6年前和君估值50亿元的2倍多)。

2、张邦鑫

在好未来的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比而言,并没有新东方那么复杂。在其创业的早期阶段,可谓顺风顺水,他和搭档曹允东也是无缝配合,日子过得比较十分愉快,但在2007年,学而思5位老师被竞争对手挖走后,原本并没有想一定要把学而思做到上市的曹允东和张邦鑫等合伙人开始认识到:企业运营中不缺钱和融资是两回事;与投资人合作能够帮助和督促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而且也能让员工对企业有更大的信心,认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前途,会更愿意留在学而思。

于是他们也去找了王明夫,王明夫这回没有亲自出场,而是派了几个小弟过来,经过一通访谈梳理之后,发现,他们的主要原因是高速成长过程忽略了其他兄弟,其他兄弟们觉拿少了。在和君咨询的协助下,他和曹允东平稳地解决了股权结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相关的组织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之后直到美国挂牌,好未来再也没遇到过太大的风浪。

 3综合评述

这两人遇到的均为发展中的问题,都可以称为幸福的烦恼,同时也都选择相信了外部的咨询机构,而且都是去找王明夫帮忙,至于是不是因为老俞先找了并且获得了成功,然后张邦鑫也才找了王明夫,这个不得而知。但是因为这个,王明夫还开发了专门针对教育培训行业的咨询业务,效果非常不错。

这也同时说明了,在创业过程中,组织管理能力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俞敏洪和张邦鑫

均是因为管理能力未能跟上业务发展而造成了当时的困境。而当创业者遇到困难时,要有勇气相信别人有更好的方法能解决。

五、投资布局

为了更有效的表述,先上图


注:图片来源于多知网

1、俞敏洪

新东方的业务版图涉及中小学、大学、出国、外国语言、职业教育几乎全门类的教育培训细分行业,另外还有图书及国际学校等。在新东方之外,俞敏洪还有一块,洪泰资本,这部分的内容更多,涉及的产业也更多,这里也不一一多说了。

2、张邦鑫

虽然好未来主营业务和主要盈利来源一直是中小学培训,但是路人尽皆知的是张邦鑫野心绝不在此,从好未来对外的姿态和投资组合不难看出张邦鑫想要的是教育生态,是要布局教育产业链。目前好未来的业务已经延到了大学生,从2016年开始,正式进入考研培训行业,而且是自行操作,已经成立专职考研的事业部。另外,好未来在国外投了不少教育科技类公司,在2014年好未来与Benchmark共同投资Minerva新型大学。

此外,张邦鑫还投资了芥末堆和多知网这两家教育类垂直媒体,为其旗下各个机构提供了舆论保护,这应该算是他最得意的投资成果了吧。

3、综合评述

俞敏洪和张邦鑫圴围绕各自的主营产业进行了大量投资,筑起了紧固的防护墙,几乎不太有可能有人突破。

但这两人投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估计跟专业出身有关,俞敏洪投的传统类企业要多些,而张邦鑫更喜欢投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而且国际性投资也很有建树。

投资平台选择方面,俞敏洪选择了另起一个平台,这种选择对现新东方人员的心理作是正还是负,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统计结果。而张邦鑫则选择了使用原有的平台进行投资布局,与原有股东保持了利益一致。

无论怎样,与兄弟们同一锅吃饭还是挺不错的。

六、公众形象

1、俞敏洪

从新东方诞生之初,俞敏洪就一直保持了高调的风格,社会对其的标签就是新东方教父、创业导师、著名企业家,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会性活动以及举办大型的演讲等,2016年更是直接变身为网红,这也新东方带来了巨大的品牌效应。教育培训业的“一哥”身份目前无人能替代。估计也是受到这个影响,新东方的高管们也都比较喜欢抛头露面,宣传火力全开,声势浩大,造就了红红火火的事业,也造就了一大批成名后离开新东方创业的人们。

2、张邦鑫

他看起来也就像个刚毕业的大男孩,很难与一个教育培训行业的大佬相提并论,与俞敏洪这个老乡相比,张邦鑫简直就个反面,低调得想查找些资料都不行,他参加了极少的社交性活动,偶尔也为一些活动站台,此外极少看到有露面的时候。而好未来的高管们也同样保持了低调,极少抛头露面的,更没有成为网红的。

3、综合评述

这个其实不好比较,俞敏洪这么做应该是因为英语培训行业的需要,在大学生为主体的行业里,影响力还很重要的,特别年轻大学生,更是如此。而在以中年家长为的K12领域里,一切都比不上教学质量以及便捷的服务。所以高调网红也用处不大,反倒踏实的做教育更有效果。

而令人意外的是,好未来在互联网应用方面目前来说是整个行业中最好的,就是说,好未来本身是K12的网红,其养鱼策略堪称经典之作,而俞敏洪在这方就差很多,虽然自己是网络红人,但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却是不及张邦鑫老道,因此,也造成了新东方的相对估值不如好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