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人结婚,嫁妆中少不了它,实际上现代人更需要

 陇史荟王文元 2020-05-14

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让人赞叹。其实,鲁迅的婚姻世界,还有另一面,老家还有个包办婚姻的媳妇。不仅,鲁迅如此,郭沫若也是如此。或许,这是民国文人的尴尬。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一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浪漫之极。民国爱情,也让无数人向往不已。民国爱情往往是悲喜剧交织,既有自由恋爱,也有包办婚姻,但更多则是在爱情和包办婚姻中纠结。其实,民国爱情,是极少数精英分子所享有,并不值得过分向往。

民国爱情如此,婚姻是否也如此浪漫?从哪里了解民国婚姻呢?“这就要看,民国嫁妆瓶。”老韩说。

老韩在藏界摸爬滚打20多年。老韩勤快,每次看见时,他总在忙碌。一说话,就笑逐颜开。拉着手,总是问寒问暖。犹如家中老大哥,故而行里人都称老韩。

“大瓷掸瓶一对,瓷帽笔筒一对;粉彩茶叶罐一对……”这是一个民国结婚的陪嫁单。看看,民国嫁妆中瓷器不少,打头就是掸瓶,因为常用来插鸡毛掸子,嫁妆瓶也叫掸瓶。

嫁妆瓶始于清乾隆年间,流行于道光、光绪年间,民国盛极一时。老韩收藏的民国嫁妆瓶,高的七八十厘米,低的二十几厘米,大部分器型高在四五十厘米。因为掸瓶多是放在桌子上,不会太高。厚重而不张扬,实用与观赏兼顾,典型的那个时代特点。

“嫁妆瓶存世量较大,成双成对,寓意美好,价格正在上扬中,现在是收藏的好时机。”老韩言道。说起自己的嫁妆瓶,老韩如数家珍。有白地青花、粉彩、青花加紫、粉彩堆塑等。婚姻是大事,用料自然也不能马虎,釉色厚重,有凹凸感,质感极强。题材上,传统占了主流:历史故事、仕女婴嬉、吉祥图案、神话传说……

瓶作嫁妆,以“瓶”谐“平”,无非就图个平平安安。纹饰也不例外,梅兰竹菊、松鹤寿星等。祈求,长寿健康、子孙众多。

鸡年在即,也祝愿我们都平平安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