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脉粥样硬化”到底是什么疾病

 追寻健康的使者 2020-05-14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也有增加的倾向。使该病也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亡或致残原因之一。其实所谓的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动脉壁上沉积了一层像小米粥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的病变。平时常见的高血压就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而动脉因粥样硬化所致的狭窄又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大、中动脉,包括心脏的冠状动脉、头部的脑动脉等这些要塞通道。高血压致使血液冲击血管内膜,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细。管壁内膜受损后易为胆固醇、脂质沉积,加重了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主要侵害大、中动脉,使血管内膜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的疾病。它是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大、中动脉内膜出现含胆固醇、类脂肪等的黄色物质,多由脂肪代谢紊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引起。常导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碍等。它的形成一般是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它虽然病变进展缓慢,但最终会导致血管腔过分狭窄,局部供血不足或中断,或者在局部继发血栓而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远端肢体缺血坏死,甚至猝死。又由于它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看起来呈黄色小米粥样,因此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影响大、中动脉,并可引起相当严重的后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可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乃至心肌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供血不足、眩晕、头痛,后期脑萎缩时,可有精神变态、痴呆等。脑动脉内血栓形成或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小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脑卒中,造成意识丧失、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肠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消化不良、便秘、腹泻;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间歇跛行,严重时发生肢端缺血坏死等。

因为本病影响及后果严重,所以必须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肝病、肾病综合征和有关的内分泌病等。应长期使用药物抗栓,提倡饮食清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轻松愉快的心情;40岁及以上人群坚持至少每年体检一次,不进食高胆固醇、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避免摄食过量,防止发胖,避免血脂过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