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辩证地认识治国的原则

 道德经不言之教 2020-05-15

原文: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译文:政令不明,人民淳朴;政令明确,人民缺陷。因此圣人坚持原则但不只注意一个方面,公正但不伤害,正直而不随意,光明正大而不炫耀。祸是福的来源,福又潜藏祸的隐患。谁知道它的终点?这没有正确答案。正的会变为反的,善会变为妖。人们(不知道辩证法)为事物的表面迷惑,有很长时间了。

解释:以民为本观念三:辩证地认识治国的原则

以正治国,提倡坚持原则、公正、正直、光明正大等治国原则,仍然要辩证的使用这些原则,这些原则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坏的结果。

要坚持原则,但不能局部看问题;公正处理问题,但不能伤害人们;正直处理问题,但不是随意妄为;光明正大,但不炫耀。

福祸相依,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辩证是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不好掌握和应用,治理国家的方法也是辩证的,有时候好事会变成坏事,好的规则却造成坏的结果。拔苗助长出于加快作物生长的“好心”,却导致作物死亡的结果。道德经问世之后的数千年中,出于良好的目的推行政策而导致国家衰亡的事例屡见不鲜。

治理国家,要坚持原则,要公正、正直,光明正大,更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实际情况,以民为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