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解证 | 千古经络助抗疫(其二)——跳禅

 为什么73 2020-05-15

《内经》解证 | 千古经络助抗疫(其二)——跳禅

张维波 腔调中医 今天

《内经》解证:

         对《黄帝内经》的解析与实证。

张维波: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导,学科带头人。


“3+2”经络锻炼法简称“跳禅”,包括跳禅、大字桩和砸气三项锻炼。其中跳禅是主体,占全部锻炼的三分之二以上时间,跳禅由“跳、排、饮”三步曲组成,缺一不可,即“3+2”中的“3”。

大字桩和砸气为跳禅之后的两个辅助练法,即“3+2”中的“2”。

故整个锻炼称为“3+2”经络锻炼法,下面分别向大家介绍。

 一、跳禅的基本要领 

跳禅的基本动作是双腿交替的原地跳动,要领是身体中正,全身放松,两臂下垂,眼睛平视前方。跳的时候要以腰为轴,略微转动,带动全身的跳动。

练习时,要将注意力放在正在下落的那条腿上,而另一条抬起的腿是被动的、随动的,即“有意落腿,无意抬腿”

此时两条腿的关系就像由绳子连着挂在一个滑轮上的两个水桶,当右边的腿向下落的同时,左边的腿就被拉起来了,对侧相反。

脚落地时,顺序是先脚掌后脚跟;抬起来的顺序正相反,是先脚跟后脚掌,最后再是脚尖。

在一条腿落向地面,而另一条腿即将离开地面的瞬间,会感到好像双脚都离开了地面,有一种悬空的感觉,这时候是身体最放松的状态。找到了这种状态,即使跳很长时间也不觉得累,这是跳禅入门的一个关键感觉。

两臂的摆动与双腿的运动是同相的,即一侧腿往下落的同时,同侧的手臂也往下摆,一侧腿抬起的同时,同侧的手臂也往上抬(图a, b),这与平常走路时迈左腿出右臂或迈右腿出左臂的习惯正好相反。

摆臂的顺序是从肩到肘,再到手,即由身体带着胳臂甩动,而不是胳臂的主动运动。

做到上述要求的关键就是要以腰为轴,带动身体运动。就像手握拨浪鼓的手柄转动,带动两个鼓槌摆动,或小孩哭闹耍赖时转动身子,带着两臂的摆动。开始练习时不太容易做到,可以先不管它,慢慢放松后自然就做到了。

开始摆臂时,幅度可以大一点,从靠近身体的中轴面(矢状面)附近向身体的两侧摆动,但手不要超过中轴面(图c)。

摆臂的意念与腿类似,即“有意落臂,无意抬臂”

练到后来,摆臂的幅度会逐渐缩小,摆臂从斜向摆动逐渐变成前后摆动(图d),并在意念上向中轴面靠拢,身体也好像变成了一个整块,全身同步地跳动。

另外,跳动时两手的手指尽量伸展放松,拇指不要往前翘。

跳禅快结束的时候,可以有一个收式的动作,即一边跳,一边将两手从两侧向外、向上地画圈,一直往头顶画,到两个手背贴在一起了。这样稍微持续一会,再原路返回,最后交叉至小腹前(图a-d)。

向下画圈的时候可以有意地向远处伸展两臂,这样你会感到肩关节抻开的舒服感觉。收到腹部后再从两侧向上画,连画三个圈后就可以停止跳动了。

做这个收式的目的是为了使长时间下垂的双臂有一个反方向的运动,使肩部的肌肉得到放松。如果经过长期锻炼,肩已经松开,就不需要收式,直接结束就可以。但刚开始锻炼的阶段,在跳禅结束的时候,可以加上收式的动作。

在跳禅的过程中,身体的中正十分重要,也是练习中需要不断实现的目标。身体中正,骨骼肌肉各归其位,经络才能通畅,正如《黄帝内经》讲的:“骨正筋柔,气血以流”。

在开始跳禅时,不必刻意追求身体的中正。首先要保持自然放松,然后在跳的过程中,一点点地寻找身体中正的感觉,逐步矫正身形。

在寻找的过程中,会逐渐感到腹部是向前凸起的,这时稍微收腹,中正的感觉就有了。腹一收,腰就挺起来了,再不断地练下去,胸也挺起来了,颈部也会由前倾而变直了。

颈部僵硬或有颈椎病的人,如在纠正体位感到困难时,可以试试以下方法:头部先向前伸出,然后向下看,就像低头看书的姿势,这时颈椎会成一个向前弯曲的弧度,然后头部再随着跳禅慢慢地往后收,最后达到头颈基本竖直、视线略向下看的状态。

在跳的过程中,还有调心的部分,而且越到高级阶段,调心的成分越多,故用一个“禅”字代表这部分内容,合称“跳禅”

跳禅视频

 二、跳禅中的五排 

”为排出阻塞经络通道的代谢废物和沉积的毒素,与中医临床的泻法原理接近。跳禅过程中,会出现排痰、排气(打嗝、排矢气)、排汗、排便四种“排”的途径,下面分别向大家简要介绍。

排痰。在跳禅的过程中,有时会感到嗓子里有痰,这时可将其咳出。

痰的出现意味着经络开始疏通。有些人在开始跳禅时没有痰,但通过反复多次的振动,肺脉开始松动,会有小口的痰排出。通过一点点地将肺脉内的痰排出,清污通道就慢慢地打开了,痰随之会越来越多。

排气。跳禅过程中会有很频繁的排气现象,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打嗝,二是排矢气。

这是因为在跳禅过程中,经络被疏通,身体内所含的废气如二氧化碳等会排出体外。

当所疏通的经络位于下焦部位时,通常为排矢气,而疏通中焦和上焦的经络时,多出现打嗝。

排汗。排汗也是跳禅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出汗经常位于循经的部位,特别是后颈部和头部的膀胱经一带,这是疏通体内淤积水液的一种途径。

排便。跳禅练习较长一段时间之后,排便通常会增加,且每次排便的速度很快。建议大家,排便的感觉一旦出现,要尽量在第一时间解决。

另外在锻炼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轻度腹泻的现象。这种腹泻不同于病理性的急性腹泻,排便之后会感觉舒服、轻松。

 三、跳禅的饮水与方式 

“饮”指的是在跳动结束后一次性大量喝水,喝水的量应达到500毫升~1000毫升,少了效果就不明显。从品种上来说,建议大家选择渗透性好的矿泉水。

喝水应该在跳动停止稍做喘息后随即开始,喝水可连续喝几口一歇,深吸一口气,一边溜达一边喝,不必喝得太快,但需要连续地一次性完成。

如果准备做“3+2”中的后两项锻炼,可留200毫升~300毫升水,到这两项完成后再喝。

在喝水的过程中或之后,有时会继续出现排痰的现象,这是很好的征兆,因为喝水的过程本身也有疏通经络的效果。

 四、跳禅的注意事项

开始跳禅之前,应排净小便,以免尿意影响精神的集中及对疏通经络过程的干扰;但如果一点尿意也没有,也不必勉强为之。

在进行跳禅之前的半小时内,应尽量少喝水,如果觉得渴,可以喝上几口,润润嗓子即可。

跳禅时应尽量穿宽松透气的衣服,鞋子最好选择布鞋或平底的简易运动鞋。天气较凉的时候,出门应多穿一件衣服,到了锻炼的场所后脱掉再练。天气转冷后,在跳禅时可加戴一副手套。

 五、锻炼的时间 

锻炼最好在早晨吃早饭之前进行,夏天可在5点半~6点开始,冬天可在6点半~7点开始。如果早上起晚了或有其他事,可挪到上午9点~10点即早饭后一段时间,或者选择吃晚饭前的黄昏。

注意刚吃完饭不宜锻炼,因为饭后胃中有较多的食物,长时间地跳动,容易造成胃下垂;中午11点~13点是养心神的时辰,宜静不宜动,而晚上是阴气隆升、阳气蛰伏的时候,且大量饮水会增加起夜的次数,故也不宜进行跳禅的锻炼。

 六、场地的选择

跳禅的场地以空旷、人少、树木较多处为宜,地面平整,身体的前方视野开阔,最好前面有一定的低洼,以便视线向前下的方向伸展,如河边或山上的平台。

 七、适宜人群 

该方法比较适合于20岁~70岁年龄段的人群,年龄太大的人骨骼变硬,腿脚已不太灵活,动作做不到位且容易感觉到累,难以产生疏通经络的效果。

上述所说的“跳、排、饮”是跳禅的三步曲,大字桩法和砸气法是跳禅之后的补充锻炼,如果时间有限,练到喝完水就可以了。

根据笔者的经验,从开始跳到喝完水大概花半小时到1小时。如果有可能的话,跳更长的时间效果会更好,当然是在不感觉到累的前提下。

对于任何锻炼,正确方法+坚持,才会有效果,如果您想获得更多相关资讯,可关注《内经》解证栏目其他内容,相关文章链接附于文后。

  ——转载自《经络之声》


《内经》解证:

《内经》解证 | 千古经络助抗疫(其一)——经络与免疫力

《内经》解证 | 《黄帝内经》卫气卫外功能解析—对当前疫情防控策略的启示(二)

《内经》解证 | 《黄帝内经》卫气卫外功能解析—对当前疫情防控策略的启示(一)

《内经》解证 | 《黄帝内经》经脉脏腑相关解析

《内经》解证 | 《黄帝内经》气血概念解析

《内经》解证 | 《黄帝内经》经络概念解析

《内经》解证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概念的空间解析

《内经》解证 |《黄帝内经》成书年代解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