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学复课给师生的9个锦囊妙计

 张福涛lu70kpm9 2020-05-15
深度好文:薄弱学校如何突破困境快速崛起?
随着全国大部分学校复课,孩子离开家里的“安乐窝”回到了校园生活,历经几个月的居家学习,疫情之下的复课,他们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

学生的挑战
学习进度跟不上
从整体上看,长时间的居家学习和线上教学,给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小学生,以及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较差的部分中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很多学生担心自己学习能力不足造成与其他同学的学习差距拉大。网络课程缺少师生的互动和反馈,学习结果很难得到及时的测试反馈,容易放大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

应对策略:
1.重建作息规律。学生们要按照学校的安排进行作息时间的调整,特别是要预估出早餐时间、上下学乘坐交通工具的时间、错峰入校时间,这样有利于尽快适应开学后的校园生活。学会借助工具,如使用思维导图整理笔记、专项复习等,使用四象限时间管理法或番茄钟进行时间管理等,帮助我们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重启学习模式。学生们可逐步收好电子设备,逐渐回归书本纸笔,实现学习模式平稳转化。在逐步调整的过程中,学生要走出“线上学习”的惯性,尽快恢复到常规的教师教学节奏中。

3.重排问题清单。花点时间温习一遍这个假期学过的内容,排查出这些没真正明白的“坑”,每科列出一张问题清单,然后及时找老师请教,尽快解决掉这些难题。在和老师的沟通中,也有利于学生尽快找回在校学习的状态,拉近和老师们的距离。

4.重构学习目标。学生们可以自查学习进度,评估学习成果:自己是否跟上了老师安排的整体进度?是否落实了各科知识内容?复课后如果进行测试,能达到什么程度?特别注意: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找到自己的节奏感和掌控感。

在这里特别要提醒学生们,虽然高考时间被“充值”了一个月,千万不要有“我多了一个月,现在可以放松”的想法,也不要有“别人多了一个月,竞争力增强”的执念。

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机会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要学会抓住那“多出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让备考更充分。中考时间虽尚未明确,但也请学生们有理性的认识。
社交圈子改变
相比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学校生活,学习跟不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们的社交圈子将会迎来重大改变。学生时代,孩子们都在长身体,接近半年时间不见,彼此的变化还是很大的,身材变了,样貌变了,甚至心智也更成熟了。

前段时间,孩子一直和父母相处,返校后,就需要天天面对老师和同学。一些胆小敏感的孩子,一见到老师就紧张,生怕自己犯错被批评,还有的畏手畏脚,担心不受同学欢迎,被孤立;而对于那些长期在家里“唯我独尊”具有较强攻击性的孩子而言,更不知该如何与同学相处,常常一言不合就出手。

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消化。

应对策略:

1.保持联络,重新建立熟悉感。通过线上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和老师、同学保持沟通和联络。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约一两个同学到小区或家附近的公园里活动玩耍。

2.积极完成心理建设。对于心理比较敏感、脆弱、依赖性强的低年级孩子,家长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工作。可以在家里模拟课堂环境进行角色扮演;也可以带孩子到学校附近兜兜转转,使其对即将返校的环境进行熟悉和适应;另外家长也要把孩子的一些特殊情况和老师提前沟通好,以获得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3.“教学+学教”促成师生学习共同体。疫后校园必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和教研关系,从“教学”到“学教”,互为师者,也互为学习者。从直播室到一人一座的教室,“疫后”课堂更加需要动态生成,让“疫教”的智慧在光合作用下不断更新。
部分考试取消,积极性降低
受疫情的影响,很多考试都取消了,比如有地区取消中考的体育考试,有地方取消期末的统一测试,原本打算学生回校后进行测试的学校也纷纷终止了这项举措。原因很简单,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复学后的节奏,也因为当前抗疫和学习同时进行,孩子们压力也不小,取消一些考试能让孩子少一些压力,多一份从容。

但是取消考试,难免有些孩子觉得学习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失去了前进和努力的动力,没有考试也就意味着没有约束,没有约束也就意味着可以放松一些,可以不那么认真。

应对策略:

学习内驱力不足的孩子也许就是因为对学习意义认知不完全,往日里因为受到考试的束缚,所以会踏踏实实学,而一旦考试取消,他内心学习的动力也就随之丧失。我们不妨跟这类孩子聊聊学习真实的意义。

学习不仅仅只是为了今后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还可以探寻出更多的意义。我们学习是为了收获知识,向外去认识“我”之外的世界;我们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向内修炼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我”,而这些不仅仅是学习的意义,也同样是人生的意义。所以学习应该是常态化的事,而不是阶段性的。
心理不适应,比较敏感
中小学生作为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特殊群体,是危机事件中产生心理应激反应的易感人群,疫情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明显的冲击和困扰。部分中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疫情期的心理适应问题、外部环境导致学习心理异化问题,还有亲子关系长时间、小空间的共处适应等问题。

面对复学后的学习和生活,大部分孩子都会逐渐适应,而对于那些心理弹性比较弱的同学来说,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

情绪心理变化:心神不宁,紧张焦虑,心情低落,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做到安心学习和生活。

躯体化表现(特别对低龄的儿童):这些孩子通常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紧张和焦虑,而是通过“生病”来表现,如莫名其妙的“发烧、肚子痛、头痛、恶心”等症状。当父母给孩子请假不去上课后,“病”就不治而愈了。

选择性缄默:对于那些具有敏感、胆小、害羞、孤僻、依赖等性格特征的孩子来说,可能会出现在家里表达自如,可回到学校突然变得沉默,不会说话了。

拒学:对于一些“问题”比较严重的孩子,干脆直接拒绝去上学,任凭父母怎样威逼利诱或苦苦哀求。这种情况的出现,疫情只是一个诱因而已,更深层次的原因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及帮助。

应对策略:

针对性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干预活动,助力学生尽快恢复学习状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统筹发挥心理咨询专业组织、高校等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开设学习心理辅助热线、举办线上学习心理讲座,助力复课学生的学习心理支持和学习秩序重建。

老师的挑战
疫情防控压力增加
国内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得不错,但仍有地区没有清零,还有不少无症状感染者和输入性病例。从国际上来看,形势非常严峻,除中国以外,确诊人数近360万,疫情未结束,防控不能松。此外,最近多地出现学生戴口罩上体育课猝死的情况,实是令人心痛。

之前做着“表哥”“表姐”,做着各种疫情统计调查表,每天催着电话问学生体温多少,是否接触疫区人员,有无特殊症状,家人健康情况等。

尽管按着学号天天打电话有些烦,但是孩子毕竟不在学校里,班级的安全风险不用操心。开学后,班级四五十号人跟着老师,虽然也要做“表哥”“表姐”,每天一天两次的测温,填写表格,汇报数据。

但真实的生命共同体,不允许有任何差错,只要教室里稍有一两声咳嗽,学校应急流程就得走上一两遍。这不是演练,这是真真切切地处置,如果是虚惊一场还好,最多下班去饭店吃点好的压压惊。如果真的,那谁的不敢想象了。

这种工作压力,谁能逃得过去呢?

应对策略:

复课期间,师生的健康安全很重要,所以,在教学之外,会增加一系列防疫相关的工作,我们接纳这个时期的特殊性,并积极参与进去,合理分配时间和任务,增强我们对疫情、对教学的掌控感。
(1) 安排好家庭成员的生活、相互支持;
(2) 做好个人防疫物资准备、熟悉参与学校疫情防控演练;
(3) 保持密切的家校联络;
(4) 关注学生情绪、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5) 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转换工作,调整教学内容、进度等;
(6) 做好应对临时工作、突发事件的准备。
线下课程衔接伤脑筋
从线上到线下,如何做到课程的个性化衔接?如何个性化,真的一手难敌四拳。

一个长假的网课,一检测,傻眼,学生的学业成绩悬殊太大,这是“公理”“定论”。既成事实,那就要缩小差距,给每个有差距的孩子“开药方”,药方开开容易,可是让学生服药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别希望放学留下来补课,因为疫情防控期间清校是常规动作,哪有时间和空间给补课呢?

也别希望家长能帮你一把,一个假期,家长已经厌倦了这样的辅导方式,还愿意接过老师开的药方给孩子灌药吗?更别希望“神方”一贴,用之四海皆准。此时不伤透脑筋,还待何时?

应对策略:

1.把握教学节奏:开学后不可因学习周期短、学习任务重就急于进行新课教学。要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让学生尽快从居家学习转换到正常的校园学习状态,以最佳状态进入线下学习。

2.重制学期计划:结合作业情况发现问题,调整教学内容,重新制订学科学期教学计划。不主张开学后,各学科任教教师对线上教学内容进行重讲。

3.加强班级管理:各学科任课教师形成合力,充分结合疫情的课程资源,上好开学第一课,做好始业教育。

4.制定教学衔接方案: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效果分化、心理问题凸显、学习压力加大、学习习惯调整、学习环境适应等实际,特别要针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水平的监测结果,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放慢教学节奏,等等。

5.“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高度强调团队的合作,发挥三组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作用,教师团队对教学方案进行讨论和取舍,基于真实教育场景和学生现状的讨论研究,从而致力于提升疫后教学复原力。

6.在衔接阶段,准备10节“大课”:
一份返校衔接作息时间表
一场居家学习总结表彰活动
一份调整后的教学工作行事历
一份调整后的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次全面精准的学情排查
一套系统全面的衔接方案
一次聚焦主题的研修活动
一份切实可行的分层辅导方案
一次适应性团队心理辅导课

学科重点难点内容“再教学”
应对策略:

单元结构化教学,以知识模块的梳理和复习为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结构、方法的结构和认知的结构,再对其中个别知识点进行深度教学。

实施项目式学习,以一个个复习项目的完成为载体,通过问题研究、解释说理、实践操作,借助诸多伙伴一道协同学习,避免重复性、输入式的教学,消耗另一部分学生的精力。

面临特殊家长的新问题
疫情给学校很多特殊的要求和工作,有些工作不是学校单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支持,如接送问题、晚托班问题、诚信问题等。

开学,家长已经复工,学校采用错时错峰上学放学,孩子接送与家长的复工存在矛盾,会产生两方面的问题:孩子上学无人护送,路上存在接触风险;放学无人接送,滞留学校,影响学校整体清校、消毒。

学校在开学因减少人员交叉流动,暂时不能组建晚托班,那么滞留的孩子,怎么办?

最为焦虑的家长的诚信问题,家长复工后,孩子无人监管,万一在家测量出有状况,孩子是送还是不送学校?送,自己都不放心。不送,无人在家照看,又担心课程落下,也不放心。

两难情况下,有些家长存在侥幸心理,就往班级里推,老师怎么办?

应对策略:

学校要安排好上下学时间学生家长的疏解引导工作,通过划定家长等待区、实行错时上下学等方式,避免人员聚集。告知家长在接送学生时做好个人防护,做到即接(送)即走,不聚集停留。如果有可能,尽量提供早到校和晚离校的条件。
 
面对自己的内心焦虑
这个开学比任何一个时候都艰难,都焦虑。这场“大考”中,考验每一个老师的责任、担当、智慧,只能做好,不能苟且。如此要求下,谁的内心不是装着个“压力锅”。谁又能保证在这场应考中,不被熔断呢?

面对挑战,希望外围疫情防控再严密,再安全,主管部门指导再专业,家长配合再全力,共同编织一个安全网。老师和孩子能置身网里安心静心地学习。那是每一个老师和孩子所期待的。

应对策略:

在防疫和教学的双重压力之下,老师们一定要好好的照顾自己,保持身体健康,保持稳定和愉悦的情绪。有好的经验分享给大家,遇到困难时大家共同面对。

(1)多积极关注,更容易看到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目前国外疫情严重,各地多发灾难,我们要更多关注我们已经做到的部分和正在付出的努力,避免替代性创伤,过度悲痛和产生无力感。面对学生也要积极关注,比如对感到焦虑和害怕的学生可以说:“这次疫情确实让人害怕,但是我看到你害怕的同时,选择了听取老师建议,克服了很多困难,坚持上好网课,这很了不起。”
(2)多问需求,更容易看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避免困于负面情绪。面对学生的各种情绪和问题,不与之产生对抗,而是多问对方的需求:“你想做什么来让自己舒服一些?”“我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你?”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或倦怠,多问自己:“我现在做些什么可以让自己状态好一些?”“我需要谁帮助我?”
(3)多放松身体,随时觉察身体是否处于紧张状态。及时放松自己,尤其是肩颈和腰部,有助于缓解疲惫和压力。多一些健康生活方式,这个特殊时期更需要我们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自己良好的状态。健康膳食,良好作息,合理运动;多发展兴趣爱好、多艺术享受、多精神追求,这些都是我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式。

没有负载的船很容易陷入风浪,毫无压力的人也很容易漂浮,有了挑战,我们才有了突破和迭代的可能,才更有机会达成一个新的平衡。未来的教育,一定是新的教学方式,新的评价手段,新的师生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