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面复学在即,如何借助“思维”解决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问题?

 龙山迩岽 2020-05-14

随着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我们正进入“后疫情时代”。从四月份起,全国开始陆陆续续分批错峰开学,转眼已经5月,越来越多的同学从居家线上学习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状态。

然而复学学生,尤其是初高三的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却不容乐观,不少学生伴随着焦虑、自我怀疑、烦躁、自责等复杂的情绪,这样的情绪使复学学生受到精神上的折磨,甚至酿成了一些极端事件。

经历了漫长的在线学习之后,部分复学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缺乏主动思考、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够等问题。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邀请到了思维型教学团队成员、心理学博士、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段海军。针对当前学生在心理和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段海军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为我们解释了问题成因,并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习状况两个维度,为学生、教师、家长三方提供了相应对策。

   ▲段海军-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1

 复学学生问题多,背后原因是什么?


您在近期的观察研究中,是否发现复学学生存在心理健康和学习状态方面的问题?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后疫情时期”,所有人都需要一个心理复原的过程。疫情过后,“神兽”回笼,复学后的孩子们确实存在着情绪化、压力大、自控力差、缺乏主动思考、产生自我怀疑等问题,而且情况较为严重。这些心理问题影响了复学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不佳的学习状态又反过来加深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01
从居家生活到返校学习,学生要适应生活节奏的变化。近三个月的线上学习期间,学生养成了很多不同于正常学校生活的行为习惯。面对开学,他们要脱离原先的线上学习节奏,恢复到学校生活的节奏中去,这一变化给学生带来了压力。
02
从线上学习到线下学习,学生要适应学习方式的变化。在居家学习的时间里,线上学习成为开展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开学意味着回归到一个真实的课堂。这种学习状态的变化,使得学生需要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这也是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03
线上学习的学习效果,影响学生的主观体验。首先,线上教学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或许学生每天都在跟课程,但知识的掌握情况却不理想;其次,在线上学习阶段,不少学生形成了自控力差、行为拖延等不良习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落下了课程。这使得他们在返校后的学习中感到吃力,跟不上进度等,导致抗拒学习、无法集中注意力、焦虑、烦躁和恐慌。

另外,线上学习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缺乏足够的互动,导致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而复学之后,学生思维不活跃的状态从线上学习时期延续到真实课堂中,这是学生存在缺乏主动思考,动机不足等学习状态的主要原因。

2

 如何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请问在应对情绪问题上,学生有哪些办法可以进行自我调节?



学生的自我调节应该关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所说的小技巧——音乐、运动、静心冥想等方式,通过压力和情绪的释放,帮助学生缓解情绪问题。


第二个方面,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核心是认知重评的过程。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行为。因此,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恢复学习状态的重点在于让他们对事件有一个合理的、理性的评价。对此,学生可以通过情绪调节的ABC进行自我调节。
心理学家艾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与阿伦·贝克(Aaron Beck)提出了合理情绪疗法,简称“ABC模式”。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负面的事件。如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
B(beliefs),即对不幸事件的看法与解释。例如学生对疫情、线上学习和返校的看法。
C(consequences)代表行为反应结果,即不愉快事件之后的感觉与行为。看起来好像不愉快的诱发事件自动地产生后果。例如,由于疫情,直接导致我脾气变差,学习没有耐心,考试成绩会下滑。

在通过“ABC模式”进行自我调节时,最重要的是B,即学生对不幸事件的看法与解释,他是否对改进当前情况存在积极的信念。

比方说,虽然学生可能落下了一些学习进度,返校学习后感到吃力,但是他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大家都一样,我有这样的问题,其他同学也有。
……
通过类似的信念和认知方式,学生的情绪就可能发生变化,焦虑就会少一些。

在“ABC模式”的基础上,塞里格曼进一步添加了D反驳(disputation)以及E激发(energization)。返校学生可以通过反驳,发现事情另外的发生和解释的可能,跳出已有的思维模式环路。

比方说面对学生焦虑,自我怀疑,恐慌等等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反驳:焦虑解决问题吗?怀疑解决问题吗?恐慌解决问题吗?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我怎么办?是否采取行动才是我去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
……
而通过激发则更进一步指向新的行为和解决方式。

比方说,我在家里习惯了打游戏,刷网页,刷微博等行为,我总是让自己处于一个懒散的状态中,我要激发新的行为,去改变这种不良的习惯。
……
通过这些情绪管理策略,学生可以进行认知重评,自我调节,这是对学生而言最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

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您认为老师和家长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老师和家长是帮助孩子解决当前问题的支撑力量。

在学生返校后,老师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认为老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

01
个别谈话与个别辅导
首先,每个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以及所塑造的性格是不同的。其次,在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上,疫情时期以及后疫情时期加深了这种原有的差异性。因此老师需要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和学习状态来展开一对一的个别谈话,也就是我们传统讲的谈心活动。在了解学生问题的基础上,老师才能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02
班级活动

除了一对一的方式,面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老师可以采取更高效率的班级活动。首先是策划。老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现实问题,开展系列班级活动,借此引导学生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其次是要实现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通过思维型的班级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由认知到行动的反思和改变,这也是开展班级活动的核心落脚点。


除了老师,家长同样是帮助孩子解决当前问题的支撑力量之一。家长面临孩子居家的诸多问题,要配合老师,扮演好一个支持者、后盾的角色

家长要做的第一点是谈心,要及时关注孩子在返校后出现的问题,和老师主动沟通。

第二点就是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通过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的方式支持孩子,成为孩子强有力的后盾而不是心理压力的成因。

第三点,家长可以通过思维型的亲子活动来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再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行为重塑。比方说通过行为管理契约和孩子达成约定。行为管理契约是由家长与孩子经过共同协商后,签订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契约。这种方式通过为双方带来责任,可以科学地避免冲突。


而老师和家长除了单独发挥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形成家校合作、教育合力。通过及时的沟通、充分地了解情况,配合完成高效可行的方案,帮助孩子应对心理健康和学习问题。

3

 如何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

老师应该如何应对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的学习效率低、缺乏思考和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调整教学方式和班级管理方式都有利于帮助学生改善当前状况,因此老师可以从这两个两个层面入手。

从教学层面来讲,学生在学习状态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思维不够活跃。其实激发学生思考,总结一下大概有五种策略:

01
互动的策略
老师首先要充分地认可学生,对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表示理解。此外,要保持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寻求和孩子之间的互动。

02
提问的策略
在思维型教学中,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即老师要提出有效问题。所谓有效,一方面是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实现因人而异的提问。比方说,对于不爱思考,基础又比较差的学生,可以提一些他们能够回答的问题,来鼓励学生思考。关于提问的策略,思维型教学专家韩琴教授给出了深度的解读:
掌握这些提问技巧,你能提出激活学生大脑的好问题

03
倾听的策略
作为老师,倾听也是很重要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根(G.Egan)发现,按照SOLER模式来表现自己,可以明显增加别人对于我们的接纳性。
S(SIT)代表'坐或站的时候要面对别人'
O(OPEN)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
L(LEAN)的意思为'身体微微前倾'
E(EYES)代表'目光接触'
R(RELAX)表示“放松”
保持一个自然、真诚的倾听姿态,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亲和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

04
反馈的策略
老师在提问之后要有反馈,这种反馈包括两种:积极性的反馈,即表扬性的,例如“你的回答真棒啊”,肯定学生的回答;发展性的反馈,即针对不理想的回答,要给予鼓励和引导。

05
教学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有五个关键点: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主动思考、加强课堂互动、提供合作探究机会、提供反馈交流平台。精巧的课堂教学设计更有利于让孩子恢复到积极主动思考的状态。
从班级管理层面来讲,经过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的班级管理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恢复学习状态。我着重从班会的角度来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01
聚焦问题
通过观察和谈心得到反馈,再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分类,构成班会主题。


02
创新模式
目前,老师在班级管理,尤其是对班会的考量上存在着模式相对单一,形式较为僵化的问题,主要的方式还是老师讲,学生听。情况需要改善。

03
以学生为中心
老师们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开展思维型的班级活动,将学生当作班级活动的主体。当前的主题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 设计学生动力激发的过程。

2. 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安排学习计划。

3. 确保学习计划的执行落实。

4. 关注学生的人际互动问题。

5. 初高中生在疫情期间发展出的情感问题。

根据上述不同情况设置不同主题,进而系统的策划,这就是顶层的设计,以求主题班会达到感染、导向、自我教育、引领、激励、凝聚六大功能。关于如何系统地开展思维型的班级活动,我也曾做过一次分享:

段海军: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教师如何进行班级管理?


初高三的学生可能要面临更多的压力,在帮助他们调节学习状态时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中高考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坎。一方面,比起非中高考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压力更大,时间更紧迫。另一方面,中高考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我提出通过“过五关”去帮助孩子们迎接高考和中考。
01
动机关(明确动机)
主要目的就是快速地激发起学生内心强大的学习动力
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一把“学习价值尺”,让学生自测,一点点明确学习的价值。
再比如,我们让学生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让学生思考未来的自己要干什么,现在要如何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而努力。

学习价值尺

02
方法关(掌握方法)
帮助学生将学习方法调整到更适合的状态
比如可以通过纸牌造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要达成目标必须掌握方法,然后帮助学生构建3461学习方法,并教给他们一些训练专注力的方法以及掌握记忆的规律这些对应的学习策略。

3461学习法

03
目标关(梳理目标)
引导学生去思考,他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比如可以让学生用记录的方式树立自己的理想学校,通过梳理目标,引导学生思考高考填报的时候究竟想达到什么效果,以明确自己的目标。
04
时间关(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让学生记录自己做的事,反思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比如可让学生用纸条记录下自己一周所做的事情,即绘制时间蜘蛛网,再通过撕纸条的游戏让学生学会合理利用时间,压缩琐碎的时间。

时间蜘蛛网

05
心态关(树立良好的心态)
在系统的思考之后,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
比如通过“打造你的COTE盔甲”活动,让学生明确要打造怎样的盔甲,盔甲可以让自己拥有乐观、激情、自信、坚毅的品质,更好地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


4

 教师自身压力如何排解?

复学后,种种繁杂事务和学生出现的问题让教师也背负着较大的压力,他们该如何缓解自身压力?


教师的压力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不同时期压力不同。

首先,学校开学,老师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其次,后疫情时期,返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状态与往时不同。此外,出于对安全防疫等问题的考量,老师的工作量更大。最后,老师的个人家庭压力也在后疫情时期产生了新变化。这些情况加剧了老师自身的心理压力。

那么如何缓解?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01
通过认知重评,打破压力环
每个人在特殊情境之下都会有一个压力环,通过认知调节打破压力环是非常重要的。

02
通过“KSS模式”反思行为
通过自我反馈和他人反馈,引导老师去反思。

需要继续保持的行为(Keep doing):有哪些行为是你做得很好的,继续坚持下去。

需要立即停止的行为(Stop doing):有哪些行为是你做得不好,立刻停止。

需要立即开始的行为(Start doing):停止不良行为,开启新行为。

03
通过情绪管理策略缓解压力
除了之前提到的“ABC模式”和“ABCDE模式”,还可以尝试执行专注策略“SOS”

(1)抽身 (step back)——放空大脑,放慢脚步。

当纠结于一件事,无法放手的时候,我们脑海中的情绪也会反复发酵,不断升温。所以要学会放松,试着让心宁静下来。

(2)定向 (orient)——感受现在,专注当下。

引发我们情绪波动的事情,其实很多都来源于对“过去”和“未来”的猜测及由此带来的不安全感。我们可以停下匆忙的脚步,用心去欣赏身边的美好,静待花开,坐看云卷云舒。

(3)自测 (self check)——从1-10分,评估紧张程度。

可以对紧张程度和自控水平进行自我打分,试着让肌肉松弛下来、让心宁静下,珍惜每一个当下。

04
学校活动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学校也可以为压力山大的老师举办一些活动。比如讲座,压力释放的工作坊、沙龙,还可以利用课间操的时间做好玩有趣的解压操

此外还有一些小技巧,例如在压力大的时候写下自己的感受、向家人朋友倾诉、尝试左手握一个东西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