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拿纳税人的钱”就没风险吗?思维误区之三(僵化思维)

 魏春田 2020-05-16

美国19世纪,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和另一个铁路大王古尔德在同一条铁路线上展开竞争。

一辆满载的运牛的车厢,古尔德收125美元,范德比尔特就是100美元;古尔德降到75美元,老范就降到50。

最后老范急了,降到1美元,这下古尔德没招了吧?老范宁愿赔很多钱,也要把你挤出去。

结果呢,古尔德暗中改行了,开始贩运牛。

这样,范德比尔特等于是承担着巨大损失,在帮对手运牛赚大钱。他知道之后,气得几乎失去了理智。

一场较量,思维方式不同,胜败立现。失败的被气昏了,醒来之后,不知是否能通过反省检讨,找到失败们原因。

其实即使不用反省,失败的原因就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在那里。一切都应归功于思维的保守与僵化。

思维一旦僵化,其所做所为就只会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一条道跑到黑。

在税收工作中,这样的思维方也不少见。税务机关有权力,这种权力对税务人员而言,可以使其牛屁哄哄,走路也恨不得像螃蟹一样。而对纳税人而言,则匍匐在权力之下,如一片随风的落叶瑟瑟发抖。于是也才会有了“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工作作风。在税收执法上,也是随意检查、随意处罚、随意适用法律。认为“只要没拿纳税人的钱”,天王老子来了能奈我何!

这种观念,这种工作作风,这种执法行为,虽然也不被工作纪律、规范执法所不容,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没多大问题,也没有太大的什么风险。这与过去大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当下,环境己发生很大变化,执法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果仍然坚持过去的观点,那肯定会死得很难看。

过去,“没拿纳税人的钱”,一般情况下,的确没什么执法风险。但今时不同往日。新常态下,纳税人维权的意识高涨,来自方方面面执法监督的力度不断增强,僵化的老观念带来的执法风险也越来越大。

李白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我要说“君不见,执法风险天上来”。李白是在抒发文人的豪迈之气。我说的则是现实的风险。

近年来,税务人员因不作为、不认真作为,滥用职权,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比过去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因工作作风问题而被行政处分的更是多了去了。

而这些被追责的,与拿钱,不拿钱并无多大关系,只是因不履责,或不认真履责,或胡乱履责造成的。

所以,再不打破僵化的思维,重新认识税收执法的风险,规范执法行为,那么被追责的下一个一定会是你。

Hello,伙伴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