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贺的鬼气

 黎荔专辑 2021-12-17
李贺的鬼气
黎荔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Gilles Deleuze)曾经区分两种文学再现(Representation)的方式。“第一种是原封不动的拷贝现实,视现实为圣像。相对于此,第二种视世界为海市蜃楼,将其作幻影般呈现。”大部分读者对模拟写实的创作方法,也就是德勒兹所谓的第一种再现方法,都能欣赏。而那些致力于第二种也就是虚拟写实的,大众不一定能接受,尤其是其中鬼气森然的那一类人,注定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年仅27岁的大唐诗人李贺,就是这一类人,他的诗大多带有一种抑郁的情调,有的诗,甚至还显出了一股浓重的“鬼气”。当然,李贺一生留下了二百四十三首(包括集外二十一首)诗,其中明确说到鬼的不过十六首,只占了全部作品的6%左右的比重。人谓李贺“鬼才”,固然与其鬼诗有关,但却并不完全是因为他在诗中写到了鬼。他的诗“骨重神寒”,造语奇诡,幻象罗列,才是被人称为“鬼才”的根本原因。
 
想当年,李贺踌躇满志策马来到长安,“少年心事当拿云”,他已顺利通过府试,当年冬天入长安参加礼部考试,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突然被告知:政审不合格,不能参加礼部考试。理由是,有人举报李贺死去的父亲李晋肃的“晋”字,与进士的“进”同音同义,应避家讳不能进考场。爱才的韩愈专门为他写过一篇《讳辩》。韩愈说:要是父亲叫“仁”,儿子不是连人也不能做了吗?但韩愈的声音毕竟太微弱了,很快淹没在世俗的尘嚣里。长安应试被除名后,李贺几乎是灰溜溜地离开了京城。满怀抑郁地辗转流浪,李贺终于因诗名为世人所仰慕,再加上韩愈的大力举荐,又是李氏王室的后人。一年后,李贺应征召再赴长安,好不容易,终于出任了一个叫“奉礼郎”的从九品小官。奉礼郎,属于礼部,是朝廷举行各种丧葬祭祀仪式的赞导。负责招呼参加仪式的君臣百官,排位次,摆祭品,赞跪拜,以及仪式结束后的善后工作等等。放在今天,相当于在八宝山殡仪馆的一个工作人员。李贺在这个职位上,干了整整3年,写下了许多成就他“诗鬼”之名的“鬼诗”。如果没有这段现实的经历打底,李贺恐怕也写不出鬼气这么重、这么真切入骨的诗。在李贺当奉礼郎的三年间,他的诗从此注入了一股奇瑰诡谲的气息,一股让人读之欲罢不能的邪魅之气。
 
由于史料有限,我们已经无法还原李贺在长安的三年到底经历了什么,只能从他的诗中窥见他的消沉凄苦,与日渐暗淡的内心。他可能在此期间生过一场大病,本来瘦弱的身子,变得更加衰老不堪,20多岁已经老样老相。不久,李贺拖着病躯辞了官,离开长安。骑着瘦驴的李贺在人世间凄凄遑遑地寻觅着,如同一个梦游者,苦吟着他的诗句。就在这样的重重压力下,加上妻子突然生病并且过世了,使得他的精神状态更加的颓废,身体本来就羸弱的他,身体更加每况愈下。在妻子死后三年左右,他也因为郁郁不得志而死去,死的时候不过是27岁。不值当的人间,一辈子终究是意难平,心不甘。


 
是内心深处如浓雾的忧郁,让孤寂的李贺骑着他的瘦驴走进了鬼魅的世界。在这个黑白颠倒的世界里,鬼灯如漆,白狐号月,女鬼轻盈飘荡。李贺来到名妓苏小小的墓前,恍惚里听到了那个在冥界长久寂寞的女子,突然发出了轻轻的笑声,散发着如空谷幽兰般的芬芳,她穿着风一样的衣裳,带着水一样的环佩,闪着一双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眼眸,坐在油壁车里正静静等待情人的到来: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李贺《苏小小墓》)
 
兰花的露水,像苏小小哭泣的明眸,坟头的青草,像她的茵褥,风是她的衣裳,水是她的环珮,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无主空自等待,她与恋人约会的西陵之下,如今只是凄风苦雨。古今中外,又有几个诗人能够写出这种鬼魅系美人的精髓呢?除了美得不似人间的世外之感,还需渲染以形之幽,态之怨,还需把柔软身段、妖媚眼神和涟涟的风情,揉进半人半鬼、阴阳两界的设定里。另外,鬼气萧森还离不开迷离气氛的烘托。诗人想象着苏小小鬼魂的遭际,虽然全诗读上去寒气森森,但诗中所传递的情感,却如此幽怨深沉:一个为爱守望的幽魂,独自游荡在人间,只为等待着负心的情人。西陵下漫天的凄风冷雨,那个形单影只、精心妆扮的苏小小,也许一直在坟前等待着,痴痴的盼望着那场永不可能的幽会。一支翠色的烛火——它绿莹莹的,无声地燃烧着,也许,她将随着黑夜将尽黯然隐没了身形……这多少就有点像李贺本人了,他也像鬼魂一样游荡在格格不入的官场,在压力重重的人间。李贺告诉我们,我们居之不疑、信以为真的世界其实早已是幻象罗列,他让我们对于周围的现实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疑心这是个荒唐的、古代的世界,阴暗而明亮的。李贺的风格总透露出对“不能或忘”或“难以再现”的事物,一种徒然的追求。
 
“羲和敲日玻璃声”、“几回天上葬神仙”、“鬼灯如漆点松花”、“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一股鬼气不仅充盈在李贺的作品里,也深入了他的精气神里。史载李贺的体型非常的瘦长,而且两条眉毛是相连在一起的,从长相上就给人一种纠结、抑郁的印象。人的相貌其实是长期内心状态的某种外化凝结,他显然是属于那类心气很高、但是时运不济的人,“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如此寒瘦、清冷,忧伤、萧索,又焉能人间高寿呢?无论出入鬼域还是仙界,李贺都能找到知音,演绎着他的高山流水、跨界对话,唯独在人间,他总是求不得,爱流离。越是这样,我觉得李贺对于现实人间的爱恋依偎,反而会更变本加厉。用他自己的诗云:“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有情之物都会枯谢,即便是终古不变的苍天,如果有了感情,也将与人俱老。他是因为对这个世界太用情,才过早耗尽了心力吧?但宁可衰老枯谢,也不愿成为无情者,他正是用一个“情”字对抗了时间的审判,泣血的诗歌得以穿越千古,天荒地老,绵延人间。


 
《与李贺共饮》洛夫
 
石破
天惊
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这时,我乍见窗外
有客骑驴自长安来
背了一布袋的
骇人的意象
人未至,冰雹般的诗句
已挟冷雨而降
我隔着玻璃再一次听到
羲和敲日的叮当声
哦!好瘦好瘦的一位书生
瘦得
犹如一支精致的狼毫
你那宽大的蓝布衫,随风
涌起千顷波涛
嚼五香蚕豆似的
嚼着绝句。绝句。绝句。
你激情的眼中
温有一壶新酿的花雕
自唐而宋而元而明而清
最后注入
我这小小的酒杯
我试着把你最得意的一首七绝
塞进一只酒瓮中
摇一摇,便见云雾腾升
语字醉舞而平仄乱撞
瓮破,你的肌肤碎裂成片
旷野上,隐闻
鬼哭啾啾
狼嗥千里
来来请坐,我要与你共饮
从历史中最黑的一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