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浮道教发展历程

 北胜坛主 2020-05-17

       云浮因为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故乡,所以自古以来佛教兴盛,境内处处皆有佛教建筑,似乎一点儿也找不到道教的影子。事实上,云浮也有道教的存在,道教文化很早就植根于云浮大地上,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年历史。那么,云浮道教的发展历程又是如何的呢?

       据历史文献记载,第一位在云浮大地上传播道教的道士是西晋年间的葛洪。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晋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是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葛洪曾受封为关内侯,后云游岭南,隐居罗浮山炼丹,开创了岭南道教的先河,也正是这个时候,葛洪把道教文化传播到了云浮大地。明嘉靖《德庆州志》载:“葛仙园,在州东一百三十里社山绝顶有花园,相传为葛洪炼丹之所,今产踯躅花。”又明万历《山堂肆考》载:“葛仙园,在肇庆府德庆州东社山绝顶,相传为葛洪炼丹所,今产踯躅花。”这两则文献记载的是古德庆州东南(今云浮境内)社山之上有一个花园,名曰葛仙园,此地就是西晋道士葛洪的炼丹之所;由此可见,葛洪在隐遁岭南期间,曾经到过粤西云浮大地炼丹参道,云浮道教文化由此滥觞。

       继葛洪之后,第二位在云浮大地上传播道教的道士是东晋年间“叱羊传晋代,骑鹤到南天”的赤松黄初平。黄初平,晋东阳郡(今浙江金华)人,因在赤松山修炼成仙故又号赤松子,后世称为赤松黄大仙,是著名道教神仙。相传黄初平是葛洪弟子,曾到岭南行善参道,云浮大地就是当年黄初平修行的地方。宋《太平寰宇记》载:“三鼎石,今名三奠石、鼎石神。<郡国志>云:有鼎石之神在江中,随波出没,即赤松子炼水玉金丹处,有赤松子祠存。”又明嘉靖《德庆州志》载:“有鼎石之神在江中随波出没,即赤松子炼丹处,其侧有赤松子祠。”这两则文献记载的是古罗旁水口(今云浮郁南建城水口)有鼎石(罗庚石),是古代赤松子练水玉金丹之所,后代仍有赤松子祠保留;这里的“赤松子”,有说是上古神农时之雨师,但文献并未载其有炼丹、南游事迹,所以笔者认为是指晋代赤松子黄初平,由此可见,云浮道教文化源远流长。

       除去上述葛洪、黄初平这两位道教人物之外,历史文献还记载云浮大地上有过“道童岑洞清”、“圣山司马神”等道教人物,他们都对云浮道教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展望未来,云浮道教及其文化、建筑可以得到复兴,为云浮地区文化建设、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周业锋

图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