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不起的盖茨比》“双重视野”下以财富与品味为标准建立的意识形态

 蔡叔刚 2020-05-17

dean5 发布于: 2012-02-26 23:46

《了不起的盖茨比》西班牙版电影海报

《了不起的盖茨比/大亨小传The Great Gatsby》(1974)是美国作家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的代表作,小说一经出版,一向以苛刻著称的著名诗人兼文艺评论家T.S.艾略特T.S.Eliot立刻称之为“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以来迈出的第一步”。小说以美国一战后纸醉金迷的狂欢为背景,描述了美国梦的幻灭,被美国蓝登书屋评为20世纪百部最佳小说之一,也是青年人必读的经典小说。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曲吟唱“爵士乐时代”“美国梦”幻灭的哀歌。它自1925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盛赞。1974年,由杰克·克莱顿Jack Clayton执导,《了不起的盖茨比》被拍成电影。该作品的成功主要源于它独特的创作艺术,其中,“双重视野”叙事角度的运用是该作品所采用的最重要的创作技巧之一。

《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描写美国纽约长岛巨亨盖茨比的一段生活,展现了美国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人在歌舞升平中空虚、享乐、矛盾的精神与思想。
  
菲茨杰拉德作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后世对其作品的褒扬十分之多。可惜菲茨杰拉德在世之时,几经起落,饱尝盛衰荣辱,最终在1940年因心脏病早早离世。他最出名的作品便是这部《了不起的盖茨比》。

这部电影保留了原作中大量的原文,不过原作采用的是插叙的叙事手法,与电影的顺叙不同。整部电影气氛的渲染比较到位,几场酒池肉林、莺歌燕舞的描写,真实还原了20年代那种空虚、浮躁的社会现实,影片中几位主角的表演也可圈可点,想必看过《骗中骗/刺激The Sting》(1973)的观众一定不会对饰演盖茨比的演员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感到陌生,而女主演米亚·法罗Mia Farrow也曾在《尼罗河上的惨案Death on the Nile》(1978)中出演。

在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甫一开场,便是盖茨比豪宅的特写:香车、泳池、金饰,不一而足,极尽豪奢。轻柔的爵士乐中,女主角黛西的相片铺陈在盖茨比的书桌上,这便是交代了盖茨比与黛西不同寻常的关系,与小说中渐次展露的方法大不相同。盖茨比家中的摆设多有“JG”两个字母,正是Jay Gatsby的缩写,更增其身份。此外,纵观《了》全片,无一演员不精致可人,无一场景不纸醉金迷,这与菲茨杰拉德原书中的描述颇为一致,是非常到位的诠释。此外原著中灰尘幻化的城市、盖茨比家大派对的疯狂也纷纷具象,不论观影者是否读过原文,都会一饱眼福,这可谓是电影实体化的魅力。

片头过后,导演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道出小说版《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开场:“我年纪还轻、事故不深的时候......”(In my younger and vulnerable years...)在小说中,这第一段非常的长,其中有不少的戏谑之语,是说出了讲述者尼克的个人经历与性格喜好。这一段本来非常重要,因为正是尼克的气质让人对他掏心窝讲话,他才能和故事里的人物有深度的交往,并推动故事的发展。电影不但对此段大加删减,连尼克的个人历史也一并抹去,直接切换到了尼克与黛西在长岛的相遇。究其原因,恐怕正是由于电影容量所限。饶是如此,电影也有2小时17分之长,可见把一本小说改成电影,必须有删有剪。不过这也就显出了弊端:电影为了讲好一个故事,就只好牺牲了很多旁支情节。尼克的个人历史由于没有被指明,就显得他的人物形象非常单薄,只能傻做红娘。不少观众带着复原小说的期望而来,没想到一个开场就是截然不同。

黛西在片中是一个充满铜臭味、言谈轻率的贵妇,虽然她在片中数次自嘲,好命女人终生只能扮演漂亮的傻瓜,并且没有下嫁穷人的空间,状似无奈,然而,她眼中的爱情,从来都没有跳脱出贫富框架的可能。黛西在年轻的时候与嘉杰恋爱,是视为迈入婚姻前的放纵,婚后与嘉杰的感情则建立在嘉杰成功地仿造了贵族的生活型态和身分,而最后抛弃嘉杰,也是因为发现了嘉杰的阶级、学历、出身血统终究只是造假。而她三番两次地挑剔而总是回到汤姆身边,也正是因为汤姆拥有真正的贵族血统、名誉和财富。由此可以看出,黛西从来不只是嫌贫爱富,她是爱上了拥有权力、社会地位、财富、可供夸耀的学历而且懂得正确消费显示高品味等正面特质的人。

在片中,作为旁观与叙事者角色的男子,有几句重要的口白,检讨并讽刺了那个时代推崇贵族生活型态的价值观。在叙事者讲完「批判人的时候,我会想,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我的优势」之后,汤姆以强烈不满的语气谈论起人种间的优劣,并忧心忡忡地表示,「怎么能够忍受白人的纯正血统被污染呢。」;而在嘉杰死后,叙事者回忆,嘉杰是个怀抱着爱和希望的 男子,而汤姆和黛西,不过是爱财、轻率、粗心的讨厌鬼,完全不管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直,也不管带给别人多少麻烦,总是闯祸然后若无其事的过着空虚的贵族生活。

而从叙事者的评价,我们也可以看出,即使在故事中,大部分的人都符应着一个以财富与品味为标准建立的阶级这样的意识形态,然而人们并非都是无意识的、无知的接受着这样的价值观,而可能是以嘲讽、玩弄或者利用的方式去面对和承接这个情况。
  
此外此片还有几处处对于原文的改动,比如盖茨比的出场方式——在书中,盖茨比和尼克是相谈甚欢,而后尼克才发现原来神秘的盖茨比就是眼前的人;电影中的尼克则是被盖茨比的手下请到了盖茨比的办公室,完全没有了惊喜之感。再如盖茨比与黛西相会时,原著中大雨滂沱,电影里却阳光灿烂,这都是不同。但是从故事情节上来讲,没有大的变动。

总之,用电影手法表现小说,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还原,也不必做到。通过比较小说与电影的相似度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从理论上来讲不可行的。

这不仅仅从客观上提高了电影的影响力,也是对于导演审美精神,艺术技巧的一次展现。该片的气势有余,细腻不足,演员表情僵硬,特别是尼克这个角色,忒干涩。那个怂汉的角色也太过怂包,简直和弱智儿异……但是好在此版忠于原著情节,起码派对那一个环节下了大工夫,让人心里觉得舒服了许多。
  
从纸页到菲林,多少都有惊喜和遗憾。看开释然吧,这世上又有什么感情能一份不差地从此处转到彼处?莫说是小小故事,就是你内心的那份情愫,不也随着时光流转而不断变化么。人们总是想一遍遍地温存旧梦,就像盖茨比,就像看这个电影的你我……不过我们都知道,有些东西,想忘也忘不了,有些东西,想留也留不住。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对原作品的翻拍,表现中规中矩,然而却是现存的对原作的翻拍作品中,唯一有价值付诸比较的一部。虽然剧本改编来自于著名导演兼编剧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这部电影依旧在改编上瑕瑜互见,与原著差距不小。很多细枝末节与原著中所描摹的20年代美国浮世绘仍存在区别,而几个情节的改动也使主人翁的性格产生变化。不过总体而言,仍算是一部成功的改编电影,当时也摘得两个奥斯卡奖。然而我们还是不得不说说原作品的深远影响。这篇中篇小说在美国享有盛誉,在美国“现代文库”20世纪百大英文作品中排名第二,至80年发行超过800万册。文中展现的美国梦的幻灭,有着深刻的讽刺意味。片中的黛西和汤姆,都是未经追逐美国梦的发家者,他们没有责任,没有同情心,乃至最终导致了盖茨比的死。剧中的修车夫妻威尔森和茉特儿,相对盖茨比,生活在底层社会,更是没有反抗的力气。深刻剖析汤姆、黛西等形象,我们会发现他们在贵气掩盖下的虚浮和空洞,绝情和自私。

电影里真是苦了演员们,在炎夏和强灯照射下拍摄这部电影,男演员们还要身着西装,个个大汗涔涔。老电影需要一点点耐心,两小时的叙述虽舒缓,却没有冗余,细细品来,还是别有一番

滋味。

有过这样的经历的人,男人,会体会得到电影表现的一种无奈。对爱情和女人们失去信心? 总算在骨骼上与原作相符吧。

《了不起的盖茨比》DVD封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