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早的新黑色 ​電影《漫長的告別》——反懷舊的犬儒主義和失敗的男性主義

 蔡叔刚 2020-05-17

dean5 发布于: 2014-11-07 21:34

电影《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1973)美国版海报

罗伯特·奥特曼Robert Altman1973年的影片《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是最早的新黑色电影之一。自1960年起,黑色电影的商业价值迅速跌落,犯罪悬疑题材也自动脱离了黑色电影长达十年之久。新黑色电影是彩色而不是黑白的,而且新黑色电影不屑于使用那些被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电视剧普遍使用的黑色电影元素。

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电影制作人才开始认真地、平和地面对黑色电影。艾伦·J·帕库拉Alan J. Pakula的《花街杀人王/柳巷芳草Klute》(1971)和唐·希格尔Don Siegel的《肮脏的哈里Dirty Harry》(1971)是复兴黑色电影的早期尝试,《漫长的告别》和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的《唐人街Chinatown》(1974)则是两部真正探索新黑色电影的真诚力作——新黑色电影从这里开始。

尽管《漫长的告别》质疑了黑色电影的价值,并在影片中对黑色电影进行了十分严肃的批评,但《漫长的告别》与经典黑色电影的共同之处多得超乎想象。该片是一部意义重大的作品,但在发行之处却没有获得评论界的认可和商业上的成功。

多年之后,《漫长的告别》才获得了其现在所享有的崇高声誉。与之相反,次年推出的影片《唐人街》几乎立刻走红,并为将来的新黑色电影设定了类型的标准。

【质疑复活黑色电影的意义】

《漫长的告别》一开始是一组没完没了的镜头,散漫地拍摄菲利普·马洛Philp Marlowe(埃利奥特·古尔德Elliott Gould饰)杂乱的公寓。这所公寓里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清晨三点,菲利普·马洛穿戴整齐地睡在床上。他的猫饿了,唤醒了他。马洛跌跌撞撞地下床,点燃一根烟,把猫粮放到碗里。但是猫不肯吃,还把碗从柜台打落。

马洛想起猫最爱的是“居里牌”猫粮,便驾车外出,来到一个通宵营业的便利店买猫粮。店里没有那个牌子的猫粮,他只好买了另一种。回家后,他干了一件偷梁换柱的事情:他悄悄地把买来的猫粮塞进“居里牌”空罐,然后在猫前面装模作样地开罐,把猫粮装进碗里。猫还是不肯吃,很快消失了,再也没出现过。

这组镜头看起来很傻,跟后面地情节也没有关系,与悬疑片或侦探片风格都极不相称。然而,当马洛从便利店回到家中,传统的悬疑情节很快开始了。马洛的朋友特里·蓝洛克斯(吉姆·布顿Jim Bouton饰)出现了,他的脸和手严重擦伤,说是和妻子打架了。特里让马洛开车送他到墨西哥,马洛同意了。后来,马洛得知,特里杀了妻子,对他说了谎话。

在便利店,马洛没找到“居里牌”猫粮,与店里的一名伙计有段简短的对话,伙计问马洛为什么非得买一个牌子的猫粮,马洛则反问他养不养猫。店员回答道:“我要猫干嘛?我有女朋友。”马洛自言自语道:“他有女朋友,我有一只猫。”悲哀的是,猫就是他所有,而且连猫也没养多久。

影片结尾处,马洛开车赶到墨西哥,质问特里为什么欺骗他。特里则丝毫不理会马洛的愤怒和两人多年的情谊,说道:“没人在意这些。”

他甚至补充说明为什么马洛会在意这些无用的情感,因为“你天生是个失败者”。马洛回答:“是的,我连猫都丢了。”紧接着开枪打死了特里。

影片开始时,猫的一连串镜头与特里开车来到马洛公寓的镜头被交叉剪辑到了一起。按照传统的叙事标准,这段长长的关于猫的镜头看起来与影片毫不相关,因为它与后面的事件没有任何因果关系。许多导演会删掉这一段,或者一开始就不会拍摄。然而,特里驱车到马洛家时,这一幕便开启了随后的故事情节。

电影《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1973)日本版海报

特里刚刚杀死了妻子,并带着从匪徒马蒂·奥古斯丁(马克·瑞德尔Mark Rydell饰)那里偷来的三十五万五千美金准备逃跑,他利用马洛帮他逃出美国。特里还跟作家的妻子艾琳·韦德(妮娜·凡·帕兰特Nina Van Pallandt饰)有染,艾琳随后也利用了马洛对特里的信任。

马洛把特里送到墨西哥的蒂华纳,回到家就碰到了调查谋杀案件的警察。马洛拒绝说出特里的去向,警察就以协助潜逃的罪名逮捕了他。

马洛在拘留所待了三天,突然被释放了。有人告诉他,特里的案件结了,他坦白自己杀死了妻子,随后自杀。刚从拘留所里出来的马洛感到迷惑不解,并拒绝相信这一切。

很快,马洛被艾琳·韦德雇用,帮助她寻找失踪的丈夫罗杰·韦德(斯特林·海登Sterling Hayden饰),一个酗酒的小说家。最后,他终于查清,是特里杀死了妻子,还偷走了奥古斯丁的钱。马洛明白了每个人都在欺骗他,在墨西哥杀死了特里。

马洛的可悲之处在于,他与周围的世界是不合拍的:他是个落伍之人,停留在不相关的过去中。影片对待马洛的态度与影片对黑色电影的态度是一致的。《漫长的告别》出现在新黑色电影时代的早期,它对待经典黑色电影的姿态与大多数新黑色电影是不同的。

许多新黑色电影采取的是怀旧的态度,而《漫长的告别》则截然相反。它不仅质疑了复活黑色电影的意义,而且质疑这个类型本身的优点,以及经典时期的黑色电影。

【印象深刻的迷幻效果和低迷的票房】

在美国人跟随欧洲人之路的尝试中,最有趣的作品之一(虽然有不少问题)是罗伯特·奥特曼的修正主义制作revisionist production《漫长的告别》,以反传统的选角和一定数量的嘲弄戏仿重述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式的侦探电影,并自始至终开着关于好莱坞的布莱希特式玩笑。

这部电影潜在的理念颇吸引人:故意让埃利奥特·古尔德扮演并不适合他的菲利浦·马洛,把场景更新至迷幻疯狂的当代洛杉矶,从而让私家侦探变成一个可笑的不合时宜者(罗伯特·奥特曼称马洛为“瑞普·范马洛Rip Van Marlowe”,电影中一个警察评论道,“‘马洛’后面带个‘e',听起来像个娘们的名字”)。

这种历史的错位感在风格上更为强烈,罗伯特·奥特曼在本片中运用了潘纳维申、变焦镜头zoom lenses、即兴对白、非常规的录音和混音以及维尔莫什·日格蒙德Vilmos Zsigmond的摄影——光相当柔和、色彩轻淡,他是通过“闪”胶片("flashed" the film stock)以降低对比。

在很多层面上,本片都反转了那些和雷蒙德·钱德勒与经典黑色电影联系在一起的涵义:没有了妙语连珠的对白和幽默讽刺的画外叙述,取而代之的是不善言辞的人物和成天自言自语、咕咕浓浓的私家侦探;没有了精心取影角度倾斜的构图,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散漫到几近随心所欲的横摇和变焦镜头,持续地使画面变得扁平,没有了罗曼蒂克的音乐,取而代之的是一首1940年代风格的主题曲(由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作曲),片中对它的重新编排可谓不计其数——包括分别由门钟、锡塔尔琴和墨西哥流浪乐队演奏的不同版本。
  
罗伯特·奥特曼把马洛变成了一个不断抽烟的粗汉,一个古怪的多愁善感者,而小说家罗杰·韦德则仿佛是一个上了年纪的海明威式人物,残酷地对待他的妻子。

而片中大男子主义的野蛮性这个主题从某些方面可说是马洛和雷蒙德·钱德勒骑士风度的反面,电影中有场戏对此的表现非常令人不安,换作早先的布林办公室根本不会允许它被保留下来:黑帮分子马蒂·奥古斯丁把可乐瓶砸到一个漂亮女人的脸上。

电影《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1973)美国DVD版封套

不过,在其他方面,《漫长的告别》仍是忠于原著的。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初稿剧本的作者是低俗小说老手利·布拉克特Leigh Brackett,也是霍华德·霍克斯Howard Hawks版《夜长梦多/长眠不醒The Big Sleep》(1946)的编剧之一,她想做成一个多少有点贴近的改编版本。

它对南加州混乱和没有灵魂的状态的点评完美地契合了原著小说,尽管结尾和小说不同,但还是保持了雷蒙德·钱德勒的基本情节。
  
尽管《漫长的告别》拥有予人深刻印象的迷幻效果,以及相当多的讥刺锋芒,它最成功之处还是那些传统的层面。当罗伯特·奥特曼想戏谑小说,引入间离效果和对经典好莱坞的讽刺笑话时,通常都收效甚微;毕竟,硬派小说总是同讽刺文学或滑稽剧有着密切关系,而雷蒙德·钱德勒自己就对电影猛烈抨击。

而且雷蒙德·钱德勒对洛杉矶警察的批判远比罗伯特·奥特曼激烈得多;电影只是是针对小镇中几个墨西哥警察的腐败开了一些玩笑而已。还请注意,罗伯特·奥特曼的一些更加随心所欲的创新—例如可乐瓶攻击和反复出现的马洛对面公寓中迷醉女孩们的搞笑桥段—似乎只是在对传统私家侦探故事采取自以为是的优越态度的掩护下,又一种新形式的厌女症和暴力而已。

阿诺·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左)在电影《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1973)里打了一次“酱油”

这些问题在最后几场戏中尤其明显,罗伯特·奥特曼运用了和《陆军野战医院/风流军医俏护士MASH》(1970)结尾处足球赛相似的幼稚小把戏。马洛发现他的朋友特里·蓝洛克斯杀了人。特里说:“见鬼吧,谁会在意。”马洛回答道:“我在意。”

接下来的事情和马洛这个人物的性格彻底不符,他一枪把伦诺克斯击毙在湖中。马洛转过身,走在树木夹道的长长马路上,遇到艾琳·韦德,她正开着吉普车从反方向朝他驶过来。这个画面是对《第三人The Third Man》(1949)的明显指涉,但是声轨上却不是罗曼蒂克的音乐,而是《万岁好莱坞Hooray for Hollywood》。

从这个镜头和其他几个关节点,都很难确定罗伯特·奥特曼想讽刺的具体是什么。他的电影到底是对洛杉矶黑帮分子和嬉皮士的雷蒙德·钱德勒式攻击,还是对雷蒙德·钱德勒小说的奇特夸张的攻击?当时的观众不清楚该怎样理解这部电影,而最初的广告战也于事无补,因为它让观众期待一部经典惊悚片。

当电影在洛杉矶和其他城市的商业表现不尽如人意时,联艺把它从流通渠道中收回,设计了新的预告片和海报,突出它戏仿的方面。在这些暗示的包围之下,电影于八个月后在纽约重新上映,这次它受到好评,但票房仍然低迷。

电影《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1973)美国版录影带封套

【阴暗的视角预示美国电影的成熟】


有趣的是,尽管一些评论家认为《漫长的告别》破坏了他们印象中的黑色电影,但该片却比许多怀旧的新黑色电影更接近经典。《漫长的告别》所遭受的抨击与经典时期的黑色电影(尤其是没有侦探做中心人物的黑色电影)所遭受到的质疑十分相似。黑色电影刚出现时,评论界也认为这一类型冒犯了传统好莱坞电影。

有侦探片或黑色侦探电影中,不论影片包含多么可怕的事件、人物和社会环境,依然有空间塑造被公众认可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包括:私家侦探,如《马耳他之鹰/枭巢喋血战The Maltese Falcon》(1941)中的山姆·斯佩德,《爱人谋杀Murder, My Sweet》(1944)《夜长梦多》《湖上艳尸Lady in the Lake》(1947)中的菲利普·马洛,以及《死吻Kiss Me Deadly》(1955)中的迈克·汉默尔;“官方”侦探,如《不夜城The Naked City》(1948)里的警察,《灯塔东行Walk East on Beacon》(1952)里的联邦调查局特工,《T人T-Men》(1947)里的财政部特工,《边城喋血记Border Incident》(1949)里的移民局特工。

这些人物经常被视为为正义而战的英雄,尽管他们也有缺点,但他们的行为强化了传统价值观,因此赢得了观众的同情。这些人物角色作为黑暗世界中的一种安慰,经常重现于怀旧的新黑色电影中。

许多黑色电影由于缺乏英雄侦探角色,便丧失了其平衡和重生的作用,使得对美国梦和社会机构的批判显得更为突出。这些遭到批判的机构包括保险行业——《双重赔偿/双重保险Double Indemnity》(1944)《邮差总按两次铃/荡妇怨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1946)、大宗贸易——《大钟The Big Clock》(1948)《T人》《夜阑人未静The Asphalt Jungle》(1950)、刑法系统——《血溅虎头门Brute Force》(1947)、小买卖——《海角之魂Act of Violence》(1948)和好莱坞电影产业——《日落大道/红楼金粉Sunset Blvd.》(1950)。

虽然这种批判在许多侦探片中也显而易见,如《漩涡之外Out of the Past》(1947)《大内幕The Big Heat》(1953)和《历劫佳人/狂野生死恋ouch of Evil》(1958),但影片中侦探的人格魅力削弱了电影的批判性。

黑色电影之所以被评论家认为是失败而幻灭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影片中的暴力、性和悲观叙事弧线。一些评论家甚至指出,黑色电影的特色就是那些引导犯罪、讴歌道德败坏的反社会人物。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法国评论家认为,这种阴暗的视角预示着一种新美国电影的成熟。然而许多美国评论家则认为,这些电影是邪恶的、趣味低下的,甚至是不道德的。

电影《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1973)美国版海报

【没有希望和未来的当代社会】

《漫长的告别》首先是一部愤世嫉俗的影片,描述了一个肤浅而没有出路的当代社会。该片包含了经典黑色电影的重要特征:中心人物经常是病态的,知道自己无路可逃。在《双重赔偿》开始的时候,已遭厄运的沃尔特·奈夫(弗莱德·麦克莫瑞Fred MacMurray饰)坦白自己为了钱和女人而犯下谋杀罪行,以及既没有得到钱也没有得到女人的悲惨下场。

《邮差总按两次铃》与《双重赔偿》相似,叙事人弗兰克·钱波斯(约翰·加菲尔德John Garfield饰)在即将被处死的情况下讲述了自己因激情和贪婪而犯下的罪行。《易如反掌Pushover》(1954)中警察局的侦探保尔·谢里丹(弗莱德·麦克莫瑞饰)明知与蛇蝎美女罗娜·麦柯兰(金·诺瓦克Kim Novak饰)在一起不会有好下场,但仍旧飞蛾扑火。

《漫长的告别》中,菲利普·马洛在影片开始时不辞辛苦地想取悦猫,但被猫抛弃了。接着,他全心全意地想要恢复朋友(特里)地声誉,但最后却杀死了特里。从始至终,他都孤身一人。然而,与奈夫、钱伯斯、谢里丹一样,马洛的下场是咎由自取。

《漫长的告别》对当代社会的财富、性关系和男性主义做出尖锐的批判。跟《绕道Detour》(1945)一样,影片认为世界的一切都充满敌意,原地踏步,毫无希望。黑色电影的中心主题之一就是:你回不去了,那些预示希望和重生的理念都是虚幻的。

《夜困摩天岭High Sierra》(1941)《漩涡之外》和《夜阑人未静》表明,曾经具有修复与重生能力的乡村不过是个死去的神话;《漫长的告别》中的好莱坞也是一个这样的神话。导演罗伯特·奥特曼穷其一生批评美国的神话机器好莱坞(如1992年的影片《幕后玩家The Player》),还批评好莱坞电影类型(如西部片和黑色电影),认为好莱坞以及这些电影类型给人提供的是诱人的、空洞的、腐蚀性的神话。

在黑色电影中,角色们常常在实现了美国梦之后发现,那不过是建筑在沙子上的城堡,如《双重赔偿》、《海角之魂》、《大钟》、《公民凯恩itizen Kane》(1941)、《陌生人》、《T人》和《大内幕》。

《漫长的告别》和经典黑色电影一样,将影片背景设置在当代,二者都反对怀旧,围绕着失败的男性主义、“黑寡妇”和错误的梦想展开故事。对经典黑色电影的盲目眷恋蒙蔽了抨《漫长的告别》的评论家们,他们忘记了黑色电影产生之处的现实性与碰撞性。

《漫长的告别》以恼人的、毫不留情的手法呈现了一个没有希望和未来的当代社会。影片中的侦探既办案也谋杀,但无论他做什么都无济于事。《漫长的告别》展示了对黑色电影类型的深刻理解,是最好的黑色电影作品之一,绝非一些评论家所称的侮辱了他们记忆的黑色电影。

电影《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1973)法国版海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