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8、沪游.沪博馆.青铜器.鼎盛期斟酒器和灌酒器

 李平东方明珠 2020-05-17

985.沪游.沪博馆.青铜器.鼎盛期.[fú]父辛爵(商代晚期斟酒器)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11世纪),高24.5厘米,流至尾长19.5厘米,重1.305公斤。器形较常规的爵大,流及尾向上翘起,流的根部设双柱,上有菌形顶。深腹圆底,底的外侧设外撇的丁字形足,腹一侧设牛首鋬。流部饰龙纹,两龙的背部作对称排列,这种龙纹的形式非常少见。腹的上部饰外卷角兽面纹,下部是环柱角兽面纹,上下皆有连珠纹相间隔。整体满饰各种纹饰,均未见地纹。鋬内铸有铭文三字:冨父辛。“冨”族氏之名,古有福阳,地在宋国,此或为共故地,铭文记冨父辛作祭器。

986.沪游.沪博馆.青铜器.鼎盛期.龙爵(西周早期斟酒器)

西周早期( 公元前11世纪)。通高18.9厘米、流至尾长15.8厘米。

龙爵为上博青铜馆三大著名青铜爵之一。爵作垂腹式,双柱较高作圆锥形,龙形鋬极小,仅容一指,三足为宽扁的刀形。柱饰曲折雷纹,流及尾饰变形龙纹。腹部纹饰作斜条形构图,一条龙纹,一条雷纹,以沟形纹相间隔。这种形式的装饰设计,在青铜器中极其罕见。鋬内侧铭一“龙”字。龙爵形制独特、纹饰精美,罕见的造型格外吸引人眼球。而无柱帽的双柱在已发现的青铜爵中也仅有此例,堪称古代青铜爵中的绝品。

987.沪游.沪博馆.青铜器.鼎盛期.亚其爵(商代晚期斟酒器)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11世纪),高20.1厘米,通长16.8厘米。

亚其爵,与龙爵、祖爵并列为上博青铜馆三大著名青铜爵,这件爵的造型和纹饰都极为精美,器形高大瑰伟,器壁厚重均匀,足部粗壮,具有端庄凝重的气派。亚其爵的流与尾以及口下饰有蕉叶纹,腹部则饰有分解的兽面纹。主要的纹饰分为三层,以雷纹为地,突起得主纹上面则还饰有细雷纹。装饰幅度很大,与雄伟的形制构成奇妙的对比,给人以华丽夺目的美感。

爵是一种饮酒器,或谓斟酒器。爵流上有较高的菌形柱,腹部两侧有棱脊,一侧有兽首鋬,三个棱形足向外撇.这件器物上有铭文“亚其”二字,故而被命名为亚其爵。

988.沪游.沪博馆.青铜器.鼎盛期.旅祖丁爵(西周早期斟酒器)

西周早期( 公元前11世纪),器高23.4厘米,流至尾长17.9厘米,重0.96千克。

旅祖丁爵为为上博青铜馆三大著名青铜爵之一。流短而宽,尾稍短,原来应该在流根部的双柱已经向后移,柱呈方形,顶有帽形装饰,腹一侧的牛首鋬既厚且小,仅能够容下一指;杯体较宽,圜底下设三棱形足外撇,扁如刀形,这正是典型的西周早期爵的形制特征。流部装饰有对称的兽纹,尾部满布雷纹。体部纹饰分上下两段,各装饰兽面纹,但不辨兽体纹饰,均以精细的雷纹组成下段纹样。以羽列形和雷纹构成的象征性兽面纹,但是雷纹之雕刻不如商朝的精丽规整,构图也不完全相同。这一类纹饰在西周早期流行时间甚短暂。

该爵鋬内铸有铭文一字“旅”,一个“且”(通假字,通“祖”)在立柱上。“丁”在另外一个立柱上。此爵形制高挑修长,廓线流畅优美,纹饰繁缛细腻风韵自见。造型极具匠心,各部分尺寸比例非常恰当,曲直方圆妙于变化,使之既显阳刚之气,又透露出阴柔之美,格外精美,令人赞叹不已。

爵,酒器,盛行于商代与西周时期,商代较多,至春秋战国时期爵就少见了。这类器物可能是一般人最熟知的青铜器种类,是与我国的酒文化不无联系。但是青铜爵作为我国古代青铜礼器当中的重要器物,它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和其它青铜礼器组合使用的。从商朝墓葬出土的青铜饮酒器陪葬器物来看,常是一爵一觚成组出现。

989.沪游.沪博馆.青铜器.鼎盛期.爻(yao)爵(商代晚期斟酒器)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11世纪),通高20.1厘米,通长18.2厘米。

该器长流上扬,兽首鋬,腹饰兽面纹,鋬内铭文一字,三足修长,器形雅致。爻爵共为两件为一组。这是其中一件。其腹部近鋬处,有铭文“爻”字,当是器主之名,故定其器名为“爻爵”。

990.沪游.沪博馆.青铜器.鼎盛期.宁角[jué](商代晚期斟酒器)

上博的很多青铜器上都有这样的古字,他们一般不释读,不注音,直接给出原字形。因为这些字都是一些在今天看来失掉了实际意义的“死文字”,都是表示人名、地名、物名等含义的一些专名。因此能不能读出它的音来,意义并不大,只要知道它是用于专名的字就可以了。

角是饮酒器,形制与爵相似,但无流和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是下级官吏及平民使用之物,出土数量很少。西周中期以后,角便不复存在。由于青铜角流行的时间短。

角的出土和传世数量远远地少于爵,青铜角行于商末周初。角是从爵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酒器,大量出现于殷商晚期或商周之际。其用途与爵相同,亦是饮酒器。《礼记.礼器》说:'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考工记.梓人》引《韩诗》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升”是多少?现在是1000毫升,古代历史中,不同的地区都不同,有人研究,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一升约合今200毫升。有观点认为,角无流无注,属于低等贵族使用的饮酒器。一角酒就是现在二两酒,也就是四升酒。

一般墓葬中出土的酒器是觚、爵组合,但有时以角代爵,如安阳殷墟第160号墓就是十觚与十角相配,在河南鹿邑商周之际的大墓中也有类似现象。虽然角与爵用途相同,但其数量却少得多,而象晨肇宁角这样带盖的角就更少见了。现在所说的角,是宋代金石学家对无流而具两翼若尾的爵形器的习惯称谓,其容量与爵相若。

从现代人研究,角的读音跟爵一样,粗略一看,跟爵非常相似,区别在于:角没有流、没有柱,多有盖,盖顶有提手。

991.沪游.沪博馆.青铜器.鼎盛期.(彳止)角[jué](西周早期斟酒器)

那个字不知道怎么读。西周早期( 公元前11世纪),高23.1cm,1.02kg。丁燮柔女士捐赠。

这一件角的铭文,是纪事性质的,格式是西周的程式化的形式,已经比典型的晚商的标识器主的纪事铭文要长了。所以无疑是西周的器。

关于角,与爵相似而无流、柱,具相对而类锐的两尾,张开如翼状。有的角还有盖,比如河南博物院的晨肇贮角(也叫父己角)。它的功能上,和爵一样也是做饮酒器。据学者们猜测可能用在某些场合替代爵的功能。古代文献上记载爵和角的区别主要是容量的大小之别,以及与之对应的使用人身份的差别,但是实际考古中发现的角与爵,大多数的大小却相差不多,因此亦很难用文献里的标准来与实际情况相套。不过有些墓葬里没有随葬爵,却随葬有角。这或许也可以部分地说明角与爵确实有时候是可以互替使用的。需要说明的是,角出现的年代,比起爵来要短得多,只在商周之际流行过较短的一段时间,在出土的数量上也远远少于爵。

捐赠者丁燮柔先生是潘博山先生的夫人,深切缅怀著名收藏家潘达于先生。被称为先生的潘达于,是一个妇女,在“国家宝藏”大克鼎那个节目,又她的孙子讲了她保护国宝的故事。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许勇翔介绍,捐赠文物占上博14万件珍贵文物的近25%,潘达于向上海博物馆及南京博物院捐赠的青铜、字画总数达400多件。想多了解的,观看这篇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c10610100hxps.html

992.沪游.沪博馆.青铜器.鼎盛期.巽(相似字)角[jué](商代晚期斟酒器)

那个角的名,跟“巽”字相似,没找到其他资料。

993.沪游.沪博馆.青铜器.鼎盛期.兽面纹斝[jiǎ](商代晚期罐酒器)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11世纪)。这是比较典型商晚期的斝了,很漂亮。商中期至西周早期,斝多为圆底或肥圆的袋状腹,柱形足,器体厚重,花纹繁缉,常用蕉叶纹、饕餮纹、云雷纹等纹样装饰,有的以云雷纹做地,其上饰有多层花纹。

994.沪游.沪博馆.青铜器.鼎盛期.兽面纹斝[jiǎ](商代晚期罐酒器)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11世纪)。这个,斝也很特别,兽面纹体现狞厉之美,最突出的是蘑菇型柱很高,相当于一个倒过来的觚了,那里也有三组纹饰,中间还是兽面纹,精美。虽然是圆腹,却有四条竖边。腹部的两层兽面纹也是各有不同的。

995.沪游.沪博馆.青铜器.鼎盛期.兽面纹斝[jiǎ](商代晚期罐酒器)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11世纪)。这个看起来相对比较矮,腹部比较扁。但是纹饰非常丰富,最突出的鋬那个兽首,眼睛还特别有神。有兽面纹、火纹、叶瓣纹、蝉纹、雷纹。这三个兽面纹斝,各有特色。粗看好像差不多,细看就是精美的艺术品。

996.沪游.沪博馆.青铜器.鼎盛期.(上已下其)[jiǎ](西周早期罐酒器)

西周早期( 公元前11世纪),高29.5cm 口径16.5cm,重3.38kg

这个斝也特别,是袋腹的,下部就是鬲那样,跟尖足鬲不同,足部是圆柱形,但有点蹄足的倾向。蘑菇柱不直,跟侈口的角度一致。腹部没有特别的纹饰,但鋬上那个兽头很别致,内侧铸铭文二行七字,内容为作器人亚其(上已下其)为其母作祭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